接獲英特爾、戴爾訂單 壟斷P4連接器、價格低廉、產能夠大都是優勢

以生產連接器聞名業界的鴻海精密,日前傳出接獲戴爾電腦(Dell)與英特爾(Intel)主機板訂單的消息。「鴻海什麼時候變成主機板廠了?」許多人聞訊第一個反應是如此。但熟悉鴻海業務內容的人,對於這樣的發展卻一點也不意外。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產業分析師勵秀玲便指出:「鴻海走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簡稱EMS)定位,自詡『什麼領域都要能吃』,所以跨足主機板業一點也不難理解。」更何況,鴻海早就有主機板代工的能力,這次之所以會引起注意,主要是因為客戶的來頭大。

中信銀證券一名研究分析師則表示,就是因為定位在專業代工,鴻海很有彈性也很有能力,可以做到「你(客戶)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的地步。而鴻海今天的發展是有軌跡可循的,該公司從早期零組件供應商起家,接著做組裝跨入準系統。而因為有能力做準系統了,做主機板對該公司來說更是一點也不難。

該名分析師另指出,近幾年來為了營收高成長的壓力,鴻海一直積極在本業之外尋找新的出路,做主機板或是跨足手機及Sony PS2的組裝,都是這種策略下的結果。 鴻海在準系統上的成績不凡,根據MIC的統計,該公司2001年準系統的出貨量,擠進系統業者前五大。而且鴻海一貫的策略都是緊咬著大廠不放,能夠爭取到一線的大廠並把服務做好,業務規模的擴充就容易多了。在主機板領域,似乎也看得出是走這樣的策略,爭取到英特爾與戴爾這樣的客戶,奠定了鴻海在這個領域的基礎。

臺灣多的是品質優良的主機板製造商,也有許多以價格取勝的主板代工業者,鴻海有什麼本事雀屏中選?以戴爾來說,過去在臺灣只對華碩一家主機板廠下單,而且量並不太多。這次竟然會對不太能算是主機板廠商的鴻海下單,而且量比給華碩的還大!

關於這點,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蘇高毅指出:「主要是因為鴻海擁有P4連接器壟斷性的優勢使然。」除此之外,鴻海能夠做出品質還不錯的產品,再加上可以提供較低廉的價格,而產能又夠大,所以自然能夠浮出檯面。 關於主機板業務的相關事宜,一向行事低調的鴻海不願多做說明。不過,一般認為,雖然一級大廠選擇了鴻海為代工夥伴,不過應該不是最高階的產品線。特別是大廠基於全球運籌的觀點,重視工廠與市場的地緣關係。鴻海的主機板廠在中國大陸,應該會以生產較成熟的產品線為主,新產品會放在美國、日本等地生產。

鴻海2001年的營收突破千億大關,要在這樣的基礎下再向上成長,勢必要朝更具附加價值的業務前進。許多外資券商對於該公司在主機板業務上的斬獲,抱持非常正面的期許。摩根史坦利便預測,主機板業務可為該公司2002年帶來11%的營收貢獻度。更有券商預測,該公司2002年有機會達到30%以上的成長率。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