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106萬家中小企業,分開來看,與國外大型企業一比根本微不足道,但是集合臺灣106萬家企業的力量,卻足以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
隨著網路衝擊、WTO來臨,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充斥市面,儘管e化需求之聲不絕於耳,但是中小企業真正了解e化意義的有多少?進入WTO 後,數位資料的產出與儲存不能再靠PC與硬碟、磁帶,如何建置一座完整的儲存系統,且看各家儲存產業領袖對中小企業的建議:EMC大中國區總經理James Hanley:網路儲存要兼顧 虛擬化、自動化
在James Hanley的觀察裡,「許多虛擬化的解決方案都是空談,登錄許多網站,都可以見到儲存虛擬化解決方案,但是都沒有新的意見。」James Hanley說:「我認為企業的網路儲存不僅要虛擬化,還要自動化!」
因為WTO、戒急用忍政策的開放等,「今年是網路儲存的利基年。」James說。他認為5~10年以前,企業談論的是伺服器的作業系統問題,但是近3年來,企業已經開始注意到應用層面的問題。
「過去儲存設備是附加在基礎建設上的,但是2002年開始,採用直接附加的比重會越來越低,而整合將持續進行。」整合後,最重要的就是資料管理,對此,James還不忘推銷EMC的自動化儲存軟體AutoIS。
James提醒即將或打算建置儲存系統的企業,「follow open」是重要的關鍵,唯有「follow open」,才能接取來自不同平臺的資料。而這與整合息息相關,「企業應該要樂觀看待儲存系統,但絕不是可用就好了,而是要講求高效能。」James Hanley說。
另外,James也呼籲企業,儲存系統虛擬化可以微調資料庫容量,達到最大化的效用。其次,對於企業資料的管理,也能夠更有效,再加上自動化的即時存儲,對每家企業來說,都是必要且必備的!HP企業集團事業處總經理廖仁祥:DAS、NAS、 SAN都有存在價值
「企業的儲存系統,一定要當成專案來看!不論是DAS、NAS或SAN,都不能當做產品來看!」廖仁祥強調,「對企業來說,DAS、NAS、SAN都會有它的價值存在,至於價值如何發揮,就要看企業的business有多大。」
廖仁祥認為,一座好的儲存系統一定要從最底層的連接(connect)建置,包括系統、網路的規畫,整合運作這些元素,再加上支援、服務等框架。「如果連基本的連接都沒有辦法架構好,其他都是空談!」
其次是運用軟體的能力,利用軟體的管理能力,能夠避免儲存與伺服器都各自成為系統當中的「孤島」。這也是為什麼要避免以「產品」來看待儲存架構的原因,只有從解決方案的角度設想,才能確保系統的運作。
最後才是整合整個IT管理能力,包括系統、網路、應用與儲存。而且在規畫企業儲存系統的時候,務必高估於建置架構同時的規模,「因為企業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再加買一倍的儲存容量,高估並沒有什麼不對。」廖仁祥說。
對於這些建置的過程,廖仁祥認為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what is open」。企業之所以要建構儲存系統或IT架構,無非就是要「降低成本、提升獲利」,而open與標準化,就是到達「降低成本、提升獲利」的兩條捷徑。IBM企業主機事業處副總經理葉緯:在成本、速度與 效能間取得平衡
葉緯認為,企業要建置一套完整的儲存解決方案,「要從CEO與CTO兩個角度來想。」對CEO來說,他們在意的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即時獲得需要的資料,以及如何利用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但是對CTO來說,他們在意的是如何連接企業內的各項設備,從而分析存進的資料,再將這些資料製作成報表交給決策人員。在CTO關心的議題中,建置一座架構有很多的do and don't,不論選擇SAN、NAS,或是LAN上的DAS,目的就是運用各個設備,將效能與結果調到最好。
從協助客戶建置的過程中,葉緯體認到「經驗」是客戶參考的依據之一。「舉個例子來說,Windows base的NAS和NT外掛NAS絕對是不等號,這兩個架構相差十萬八千里。可是就有廠商會搞不清楚這兩個架構。」
葉緯認為,儲存產業的發展會與技術「掛勾」,因此選擇儲存解決方案時,可以多多參考市場最新的技術,再依需求找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案。「標準」是企業必須遵從的方向,以現在的技術來說,網路的標準是最統一的,全部都使用TCP/IP,這也就意味著儲存的架構必須base on IP。
葉緯強調:「儲存的世界已經改變,企業不能再用伺服器的角度來思考,必須轉到光纖、SAN、NAS或iSCSI上思考。」康柏企業產品業務部行銷協理趙長新:企業一定要進行 儲存虛擬化與整合!
提到對臺灣中小企業的儲存建議,趙長新第一句話就說:「一定要建置虛擬化的儲存,其次才是整合既有環境的資料。」他認為,過去DAS只會使用42%儲存容量,預留其餘的58%備用,容易形成儲存空間的浪費!
虛擬化後,可以將58%預留的空間做隨機分配,省下運作的成本。趙長新也提醒臺灣的中小企業,接下來要建置的儲存系統,必須兼顧擴充性與異地備援方案,在既有儲存環境中做整合,且可兼顧企業的成本考量。
趙長新也建議:「可以多聽聽供應商的意見,聽他們談論的是過去的觀念還是創新的技術,雖然成本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因素,但是企業一定要認清自己的環境,要持續多久的經營?這些都是重要的關鍵。」
另外,企業也必須遵循IT發展的歷程。首先必須建置伺服器、網路、系統等基礎建設,隨後因為資料的出現才會需要儲存設備,當資料量大到某種程度的時候,才會需要網路基礎的運作,繼而從中分析、管理。
趙長新強調:「企業一定要依據需求與未來發展選擇儲存方案。如果只是3~5人的公司,一部NAS就足以應付整體營運,但如果未來的擴充速度很快,企業採選擇時就要加入其他因素。」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19
2024-11-20
2024-11-15
2024-12-16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