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普及,網路技術人口也逐年增加。最近幾年各個主要的網路設備製造商也推出各自的認證機制,供業界作為任用往管人員的參考。其中以思科的耕耘最深。在臺推行不到3年,幾乎全臺主要學校都成為CNA的一員,在眾多IT大廠中獨樹一幟。分布綿密的CCNA組織

思科1997年10月在美國創立「思科全球網路學會」(Cisco Networking Academy,CNA),截至今年1月16日為止,已經有23萬多名高中、大學學生參加CAN舉辦的CCNA課程,學會數高達8431個(其中有7122個地區性學會,247個區域性學會),遍布全球133個國家。可以說思科的教育訓練是全球教育界滲透率最高的IT產業製造商。

CNA計畫是以區域學會(Regional Academy,RA)為中心,負責招募、管理和支援十個其他教育機構成為臺灣區域學會之加盟學校地方學會(Local Academy,LA),並負責訓練地方學會的師資及課程,以共同教授廣大學子網路相關課程,為他們的學生提供相同的網路課程。

至於RA的師資則由思科公司創立的Cisco Academy Training Center(CATC)負責訓練。臺灣為思科北亞區第一個CATC所在地

臺灣思科正是在1998年9月開始首先在臺大推廣CNA教育訓練,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思科在臺的CNA課程是由與思科在臺灣共同建置TANET的合作夥伴麟瑞科技共同推動。 麟瑞科技古宏彥指出,目前臺灣已經有14個區域學會,72所大專院校成為地方學會高中,尚無高中加入。預料今年還會有四十幾所學校將加入CNA。思科並於2000年於新竹交大設置北亞區的第一個CATC,訓練臺灣的區域性學院的師資。教育訓練成為思科行銷的利器

臺灣思科行銷部門協理王章慧表示,CNA為非營利性質,創立的宗旨只要是希望藉由非營利的教育性機構結合臺灣的教育資源、師資,以及思科的產品與建置經驗培養臺灣的高中高職、大專院校的學生具有建置網路與維護的能力,加速網路普及的速度。在亞洲其他國家,如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也都有類似計畫。

從行銷觀點來看,思科這個計畫顯然是高招。思科的網路設備在企業界與教育界具有高普及率,除了產品品質、銷售策略運用得當等因素以外,標榜非營利,在教育系統具有高滲透率的CCNA訓練,也是主要推手之一。

王章慧坦承:「畢竟,CCNA計畫的投資不算少數,思科不可能完全沒有商業利益考量。但是我們提供的教育訓練是包括整個業界的技術發展,與未來想像的藍圖,還有學院與業界彼此切磋的成長空間,與思科供業界工程師認證的CCNP體系完全不同。」

據了解,同樣是CCNA課程,在思科授權的教育機構提供的CCNA的課程5天的一般價格就要4萬5千元,在學校則全數免費。 王章慧指出,思科的銷售與其認證緊密結合,認證也是廣義的銷售業務的一環。舉例來說,廠商向思科採購設備,其能取得的價格高低,就與廠商內部有多少個有思科認證的工程師有絕對的關係。

王章慧說:「思科將顧客視為合作夥伴,認證反映了我們與廠商之間的關係。我們在銷售設備時,會將認證列入考慮。如果廠商的思科認證工程師層級越高、越多,可以拿到的折扣就不一樣。」 此外,他們可以從思科access到的資訊層級,甚至是思科的其他合作夥伴的支援也有所不同。」

透過CCNA制度,思科也給予教育單位較多的免費資源。以思科在臺灣推廣的例子來說,思科會給予區域學會一套包括路由器(router)與交換器(switch)的免費設備,架設一個基本的網路結構。然而,這套設備顯然無法支應日益成長的需求,學校就多半會向思科購買相關設備,若是CNA的成員,在機器採買上可以獲得的折扣就很大。教育界反映不賴

在去年暑假將思科的CCNA課程列為資管系與資工系必修的中山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楊竹星指出,從思科的CCNA計畫可以看出思科在推廣網路教育的誠意:「這個課程並非針對思科而設計,完全是整體的網路概念。

而且這樣的制度,既訓練學生也訓練老師,思科又提供儀器設備給學生實做,對學習成果有大的幫助,可以縮短很多學習時間。在未參加這個計畫以前,即使是研究生,學習TCP/IP組態也只能紙上談兵,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獲得解決,所以中山也推的特別積極。」

楊竹星說,受到思科這套模式啟發,中山去年也要求網路設備商Fluke提供2個免費名額到美國總公司去學習相關技術與認證。 同時也計畫對資工與資管系學生採取校方自行設計的網路技術認證計畫,由智邦等網路設備供應商提供設備,供學生實際操作,學成後發給認證,由相關廠商雇用,讓學生在畢業後就可以找到工作,也可以降低業界雇用學生的學生成本。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