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位通路初期,如何從大訂單物流模式轉換為適合電商的高頻小訂單模式,是Fila面臨的一大挑戰。對策是,利用第三方倉儲服務作為電商倉,目前已經租用了464坪空間。(圖片來源/Fila)

時間是2016年,義大利運動品牌Fila在臺數位轉型正式啟動。為了跨出青壯年女性市場,進攻年輕族群市場,他們決定透過數位通路數據了解市場需求,設立了第一個官方直營的線上通路,展開長達7年的大改革。

那一年,Fila進入臺灣市場10年,直營的實體據點超過100處,不過,長年實體零售種種做法,無法完全套用到線上,要發展OMO零售,不只是額外開發新線上通路,更須調整行之有年的營運模式。

從純線下品牌轉型為OMO品牌

2016年前,Fila網路商品都是透過網路經銷商販售,電商營運經驗為零。因此,他們先進駐成本較低的既有電商平臺通路,累積2年電商營運經驗後,才於2018年改在Cyberbiz開店平臺上,開設自主性較高的網路商店,也開始經營數位會員,用會員數據發展數位行銷,建立更符合電商銷售模式的物流管理流程。

疫情讓Fila進一步擴大數位零售步局。2020年,Fila在另一家電商平臺建立線上零碼Outlet通路,與既有通路區隔。另一方面,也強化實體店面社群經營,將消費者同時導流到實體店面與線上官網。為了方便管理會員數據,他們還統一了會員申請管道,只開放數位通路註冊,取消紙本機制。2021年,他們先導入BI工具來分析店面表現,隔年,導入CRM後,結合兩者來分析會員數據。

從2016到2023年,Fila從一個純線下品牌,發展出了4種線上銷售通路,40萬名數位會員,建立了自動化數位行銷機制,以門市為中心進行線上線下導流,還經營著占地464坪的電商專用倉儲。

這條數位轉型之路上,Fila採取了3大關鍵做法,分別是設立專門數位部門、利用數據驅動行銷、以及發展新物流模式。

關鍵作法1:新設專責數位部門

數位通路目前只貢獻了不到1成營收,但Fila將數位通路視為全通路購物體驗重要的一環。為了發展數位通路,Fila特別成立了電子商務部門,與行銷、資訊部門平級,至今團隊規模約8人。同時,也開始在行銷部門編制專職數位行銷人員。

調整組織人力同時,Fila逐步微調IT架構。實體店面時期的核心系統是ERP,甚至連會員資料都會儲存到ERP中管理。隨著電商重要性和會員數據量提升,展開數位轉型後,Fila陸續導入BI工具、CRM等,分析通路營運情形和會員消費數據,以優化線上線下通路經營和行銷。

為了善用這些分析工具,來支援新通路的銷售和行銷模式,Fila也要求這些專職數位人員學習電商管理及數位行銷所需工具,並訂定了數位行銷工具操作能力的KPI。

關鍵作法2:建線上通路蒐集會員數據,驅動數位行銷

Fila於2018年建立官網數位會員機制是轉型關鍵一步,掌握的消費者資料顆粒度得以更加細緻,從群體走到個人等級,不用像前兩年只能靠整體銷售業績來推測市場喜好。

2020年,取消紙本入會方式後,Fila自行開發了一套會員資料歸戶工具,並整合了線上電商系統和線下POS系統的消費紀錄、會員紅利和等級,歸戶到單一會員名下。歸戶完成後,全面改用數位會員機制來貫穿線上線下通路,更有利於Fila從一個OMO品牌的角度,對消費者進行數位行銷,以及跨通路導流。

這一年,恰逢臺灣疫情升溫,線下業績雖大幅衰退,卻成為Fila進一步推動跨通路導流的機會。過往,實體店面會經營地推社群,導流消費者到店。疫情下,消費者不願實體購物,Fila便要求店員推薦消費者到數位通路購物。為了避免線下線上業績衝突,電商網站還設計了輸入推銷員代碼的機制,來紀錄店員導流業績。

同時,Fila也大力發展數位行銷,逐步從純曝光廣告、回饋網交叉行銷,走到數據驅動的會員精準行銷。

關鍵作法3:發展專屬電商商業模式的物流模式

Fila發展數位通路的另一大挑戰是物流管理。實體門市1周補貨3次,每次進貨10多種鞋款,但同款式可能有數十、數百雙不同尺碼的鞋。相較之下,電商物流是為了依訂單出貨,頻率高達1天多次,每次出貨品項及數量也遠少於補貨訂單。

兩種物流需求不同,倉儲的存貨、揀貨、送貨模式也大相逕庭。Fila原有2座倉儲,分別處理當季門市和零碼Outlet門市進貨,但無法支援電商訂單履行,需另外發展物流據點。

為了控管初期投資成本,Fila剛開始選擇使用電商平臺的寄倉服務,只提供貨物,後續訂單履行由平臺接手處理。不過,這種模式限制了存貨調度彈性,因此,在開店平臺開設官方電商後,Fila轉而使用平臺的電商倉儲物流解決方案,提升了調貨彈性,也能透過倉儲管理系統(WMS)進一步監控物流情況。

後來,Fila更取消了其他電商的寄倉服務,用同一套物流作法,來履行多個數位通路的訂單。如此一來,Fila不僅減輕物流壓力,還可以利用第三方倉儲彈性擴充人力及倉儲空間的功能,搭配預購銷售模式,來降低國際物流時間差的衝擊。

一例是,Fila韓國總部發布知名偶像團體聯名款時,為避免偷跑,臺灣Fila無法提前備貨。

臺灣Fila一方面在官網開放預購,提前了解市場需求,以決定進貨品項和數量。這樣既能在話題熱度高時行銷,也能為履行短期大量訂單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也要求第三方倉儲增加物流人力及倉儲空間,以因應短期增量的訂單需求。

採用現成物流解決方案,使Fila能快速開始經營數位通路,不過,實體與電商物流兩套各自運作,也帶來新的考驗──跨通路物流整合。目前Fila在實體店倉儲和電商倉儲之間調度貨品或同步資訊,需花費1至2天的時間。為了能更彈性調度自家不同通路的物流,他們著手改造自家倉儲物流模式,要從單一倉儲,統一支援實體與電商物流的出貨和管理。最新進度是,先嘗試用自有倉儲出貨支援其中一個電商通路的訂單。

下一步整合線上線下通路經營,發揮OMO零售綜效

目前,Fila線上線下物流和訂單仍各自處理,未來若能整合物流,Fila表示,希望從整體品牌角度來管理和調度存貨,有助於推動更多OMO商業手法。例如,可以舉辦橫跨線上線下通路的大型活動,不會因有通路賣到缺貨,卻難以調度其他通路存貨來支援的窘況。

除了可以強化後端管理,Fila還計畫從前端營運著手,整合線上線下通路機制及購物體驗。例如多通路同步行銷時,提供線上下單線下取貨(BOPIS)服務,不只能從後端跨通路調貨,還能在前端導流消費者到不同通路。為了實現這個新服務,Fila正嘗試加速訂單處理和庫存資訊的跨通路同步效率,並梳理100多家實體據點的取貨流程。

另一個規畫中的OMO計畫是,Fila要將數位購物體驗帶入實體店面,導入虛擬試穿鏡科技,並利用QR code等媒介讓消費者能連結到電商來讀取商品介紹。實體店面缺貨時,消費者便能模擬試穿,再轉到電商下單。

 Fila OMO轉型大事記 

 2015年  決定搶攻年輕客群市場

 2016年  建立會員機制,設立Yahoo、Momo等可寄倉的電商通路;訓練行銷部門使用數位工具,設定數位能力KPI,同時招募有數位能力的行銷人員

 2018年  設立官網;開店平臺倉儲解決方案來處理所有數位通路的物流,開始累積自家會員消費資料,存在ERP

 2020年  進軍蝦皮作為線上零碼通路,倉儲跟著總倉(而非電商倉);紙本入會機制退場,全面轉為數位會員

 2021年  導入BI工具,分析店面表現

 2022年  導入CRM跟Line OA;整合CRM和ERP會員資料,來做自動化精準行銷、再行銷;BI工具開始用於分析ERP、CRM資料,來改善行銷及營運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3年9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