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布爾電腦去年的成績如何?而今年你看到哪些新的商機?
布爾在過去專注的領域中,有一大部分在於開放系統,布爾與IBM的RS/6000互相合作、研發,而在臺灣主要扮演SI的角色。在這個領域,布爾承接最多的還是證券業。在臺灣,大約有1/3的證券業者採用布爾開發的解決方案,證券業的蓬勃,也帶給臺灣布爾穩定的成長。
去年因為景氣的關係,證券業的衝擊也不小,從每天1500~2000億的營業額縮減到100億,這絕對是很大的影響。這個影響所衍生的,就是臺灣的金融業者不斷在做「合併」的動作,因而延遲IT的投資。不只對布爾是萎縮的,我想2001年對臺灣許多廠商而言,都是相當辛苦的一年。
在我看來,金融業合併到今年應該會趨緩,合併的公司到了一個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策略的時間,今年金融業絕對會在IT領域加倍的投資。除了證券業,布爾在其他的領域見到什麼新的商機或新的模式?
第一個是電子化銀行。布爾從去年開始投注心力在電子化銀行,目前在臺新、中區數家聯營的農會中都大有斬獲。原因是布爾在金融解決方案上做了「元件式」的處理,這個模式像「樂高玩具」,隨著行業的需求,馬上變化組成戰車、火車、汽車,這樣的模式可以加速步伐。
第二個是快速印表機的需求。過去布爾專注的重點以專業列印為主,這些商家的生意來源主要是企業表單的委外,或政府機關的稅單印刷等,這時候就需要快速變動的印表機做處理。去年政府的稅單印刷並沒有減少,但是因為景氣環境,相對讓民營表單的委外減少,連帶影響採購量。
第三個就是布爾一向引以自豪的智慧卡。不可諱言的,布爾在臺灣健保IC卡的標案上功敗垂成,但是我相信,布爾在這方面的努力還是可以被看見的。例如馬來西亞,已經開始推動金融智慧卡,而主導的正是布爾。臺灣在今年,絕對有希望在金融智慧卡上面快速成長,而這就是機會!IBM在金融領域的勢力不弱,布爾與IBM在金融業的關係如何?
基於金控法的通過,每一家銀行勢必會有一個證券的解決方案,如果組織中已經有證券公司,那結果就是合併。如果沒有,那這家銀行想辦法也會去買一家進來。布爾很慶幸的是,我們在證券業有長久的經驗。
IBM的解決方案比較偏向主機端的應用,在證券方面,IBM本身並沒有解決方案,主要是靠合作夥伴來進行,這裡布爾比較佔上風。在銀行方面,IBM的強處在後端的運算上,但是對於電子化銀行,可能就不如後端運算來得強,布爾與IBM各有各的強處,至於我們在市場上的關係,應該是競合。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業準備前往中國,布爾如何因應臺商西進?
布爾從去年就開始研究,走入中國的金融領域,相信金融在各個地理區域,都是最快投資在IT的行業。布爾看的方向是中國銀行與證券結合所帶來的商機,目前預計3月開始,布爾就會在中國陸續展開布署。
去年中國剛好在證券業有一個比較大的應用改革,過去他們叫「分散式的處理」,這樣的模式,會產生很多無法控管的弊病,這很像戰國時代。中國政府這一道命令,為我們創造了新一波的商機,再加上WTO後金融市場的開放,目前外資投資券商比重僅有33%,3年後逐步開放到49%。
臺灣現在非正式統計,大約有50家券商在中國已設有辦事處。雖然只是叫辦事處,但是他們投入中國已經算是相當深的,只要一開放,臺商隨時可以跟中國券商合作,或重組出一間新的公司。如果以布爾在臺灣證券業的1/3比重,西進中國的券商中,至少有15~20家的客戶。臺灣布爾看上臺商西進的資源,但是中國布爾沒有這樣的意識嗎?
中國布爾的設立比臺灣還要早,但是中國布爾幾乎還沒有投注在證券領域,所以這波臺商西進的商機,就由臺灣布爾來主導。當初中國布爾看重的是中國的銀行與智慧卡,在這些領域的建樹、佔有率比較高。
沒有看中中國證券的原因,是中國證券業一開始的規模是比較小的,而且是分散式的處理,多半是採用英特爾的處理器,運轉Windows NT或Linux,規模相對起來比較小。而且當時中國證券業的投資都不高,腳步很像10幾年前的臺灣,演變了幾年,才從PC格局轉到超級迷你電腦,然後證券風氣漸開。
中國現在是這樣的演進趨勢,所以中國的證券可說是「第二代的中國證券」。同時因為高層授意臺灣布爾主導中國證券業的e化,反而讓我們更能運用中國布爾的資源、關係,對我們來說,又是新一波的商機。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19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