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去年第四季在亞太地區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北美地區,貴公司是網路設備製造商,在網路市場是否也有類似情形?你們如何經營亞太地區市場?
目前網捷公司營業額還是以美洲地區最多,但是亞太地區成長非常快速。我們是在1999年開始進入亞太地區市場。
當初從零開始,但短短兩年,亞太區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市場。亞太地區最大的市場還是中國,但我們並不急著切入中國市場,而是先從韓國、日本、臺灣、香港邊慢慢累積案例(reference case),再到中國。先從韓國開始,主要是因為韓國非常樂於接受新技術、新產品,而在日本我們擁有DoCoMo等大客戶。
尤其在臺灣,我們的客戶相當完整,在各行各業的滲透率也很高,電信業者、ISP,以及企業領域的大客戶、中小企業客戶都有,臺灣與大陸有某種近似性,又可以將觸角伸向大陸的臺商,對中國的布局很有幫助。全世界籠罩在一片不景氣中,雖然今年可能緩步成長,但很多人都把中國視為重要的市場,網捷怎麼看?
要在中國賺到錢真的很不容易,你得有準備才行。雖然基礎建設相對落後,但後發者可以選擇最好的,降低學習曲線。所以他們要的是最好的品牌、最新的技術,但另一方面又要有成功可行的案例才能說服他們,而且還要價格便宜。這也是我們先在其他地區經營的原因。
中國市場的優勢是「大」,更重要的是,中國採取計畫經濟,不論景氣如何,政府都會按照計畫進行投資,不會受景氣影響。
舉例來說,中國境內的電信業者將區分為四家,即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還有中國移動,四家可經營的業務將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前兩者原來經營數據與固網業務的,將可以跨到行動電話業務,而後兩家做行動電話業務的,也可以經營固網與數據市場。這是路由器、高階交換機的商機。
目前中國已經是最大的GSM市場了,中國網通還計畫建立一個可以容納5000萬個用戶的CDMA電信網路。因此,未來幾年中國的電信設備、網路市場,都將大幅成長。問題的重點在於這四家電信業者,會將投資重點放在哪裡?我認為不論是GSM或CDMA最終還是會朝3G的方向前進。目前在中國都會區域網路(MAN)正紅,可不可以談談MAN的發展?
我們已經在中國60個城市鄉鎮布建「寬帶城域網」,也就是MAN。在網路設備製造商中,即使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我認為不只是大陸,MAN在其他地區都有盛行的條件。
MAN是奠基於乙太網路的技術。過去乙太網路的技術限制很多,尤其距離上的限制是其致命傷。但乙太網路具有簡單的優勢,在「simple is better」的思維下,隨著相關技術不斷地升級,這種情形已經改觀。
目前乙太網路的傳輸速度仍以每3年增加10倍的速度前進,比CPU的摩爾定律還快,加上傳輸品質(QoS)技術,以及光纖網路使傳輸距離拉大為150公里的發展,使乙太網路的相關發展方興未艾。
另外,由於架設簡單,可以使企業、營運商,甚至是end-user的架設成本都可以有效減少。在此架構下,還可以達到in-time service的效果。
舉例來說,傳統要架設T1網路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很貴,要升級為T3還要重新布線,造成成本浪費,而且成為固定費用,之後傳輸量若變小,要換回T1又要重新布線,耗時耗錢。所以未來幾年以乙太網路技術為基礎架構的網路技術,還是會持續成為主流。
像網捷在韓國的客戶Thrunet,委託網捷利用既有的光纖線路,在漢城到釜山之間的600公里布置四個點,在短短1個月內,就可以提供與較早布線的競爭對手相同品質的服務。目前網捷尚未有無線區域網路產品,未來是否會有生產計畫?
無線網路技術還有部分需要克服的地方,例如使用波段不夠寬,或是牽涉管制波段。就市場來看,無線似乎是有潛力的市場,但長期而言,目前還是一個市場的試驗期,許多問題仍待克服,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短期內,我們還是會專注於路由器與高階伺服器部分。你認為目前可見的技術潮流在哪裡?
還是老話,以乙太網路為基礎的技術。目前網捷的方向有兩個重點,一個是MPRS(MultiProtocols Labeling Switch ),另一個是10 Gigabit的產品。
網捷是第一家發展10 Gig的公司,我們在標準制訂前就已經製造10 Gig的路由器與L4/7的交換器。後來標準制訂出來,與我們一模一樣,讓我們在市場上搶得先機。乙太網路要突破MAN,往WAN(廣域網路)前進,就要掌握這兩種技術的優勢。目前相關的技術論壇已經在討論WAN下的10Gig標準,未來可望會成為趨勢。
總的來說,網路的傳輸品質與技術將是未來的重點。以我們的客戶AOL(美國線上)來說,客戶量每年成長頂多一倍多,但網路的交通量卻增加十幾倍。所以,儘管華爾街網路股泡沫化,但企業還是需要網路,網路設備市場還是會持續成長。甚至我可以說,網路技術其實就等於網路品質,因為ISP業者能提供的服務,要看他們手上的機器有多少能耐。
如同英特爾的創辦人葛洛夫的看法,我相信,以往靠CPU引領IT產業風騷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10年,IT產業的發展要靠網路帶動。但不可否認,網路設備業還是受到網路泡沫化衝擊,你們如何調整?
1998到1999年美國電信法通過,電信市場蓬勃發展,我們在電信市場下了不少功夫。目前我們放在電信業等service provider與企業的比率大約是七比三。為了平衡發展,我們決定增加企業的比例,兩者的比例將提高為六比四左右。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19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