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榮集團總管理處IT系統專案部資深經理 林宗霖

「要延續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做好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才有機會接到訂單」旭榮集團總管理處IT系統專案部資深經理林宗霖明白表示。

身為50年老牌本土紡織廠,旭榮集團雖是私有企業,並未公開上市,但卻很早就開始推動ESG永續轉型,從2022年起先後完成了中國常州與越南染廠範疇一、範疇二碳排總量盤查,並在今年2月正式通過了SBTi科學淨零碳排目標審核,成為紡織業中少數幾家確定未來減碳目標的本土企業之一,展現了其減碳的決心。

導入新數位管理系統,優化工廠能耗管理

旭榮的淨零排放策略主要聚焦在減少碳排和抵減兩大主軸,在減少碳排方面,旭榮大大仰賴IT來加速推動工廠整體減碳作業,例如在能源間接排放管理上,旭榮近年來導入了一套名為 IDCC(Intelligent Data Control Center)的數位管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將整個生產管理流程納入其中,優化工廠能耗管理,並對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他表示,這套數位化管理系統能夠分析供料、織造、染整和倉儲的即時 KPI 數據,並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結果,同時提供異常管理分析,減少異常的發生。此外,旭榮還建置了自動倉儲系統,進一步提高了能源效率。

旭榮在工廠中部署了大量感測器和智慧電表,持續蒐集能耗、各項動力成本和用水數據,並將其整合到IDCC系統中統一管理,加強碳排放數據的蒐集和管理。在用水改善方面,旭榮在染廠導入中水回用系統進行水循環再利用,截至目前,已節省超過4,300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另外所有染廠均已完成太陽能板的部署,可供應廠內10~15%用電。

林宗霖強調,旭榮投入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求生存並延續企業的發展。他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客戶開始重視其供應商的永續發展,並將優先選擇那些在永續和減碳方面表現較好的業者。

例如有家知名運動品牌商提出了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專案,要蒐集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數據,來符合其減碳路徑的要求 ,逐步落實減碳目標,也要求供應商的配合來蒐集完整的數據。在挑選供應商的過程中,他們會派人定期走訪旭榮工廠,了解生產狀況、數位化發展和減碳作為,來作為供應商挑選的參考依據之一。

他表示,旭榮原本就已導入一套 IDCC 數位管理系統,能整合工廠中機臺的能耗、動力成本和用水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回傳到後端進行分析和儲存。後來,他們改進這套系統,可以兼顧 LCA 數據收集和分析的需求。因此讓他們可以被該品牌商選中,成為三家供應商之一。

不只是完成碳盤查,他表示,目前旭榮已經可以因應國際品牌的要求,提供包含碳足跡在內的生產追溯。

甚至在範疇三的供應鏈碳管理方面,旭榮近期也計畫打造自己的紡織數位雲平臺,未來可透過雲端平臺的API串接,自動取得上下游供應鏈源頭的碳排數據。

未來將評估在內部KM系統上引進GenAI

除了ESG永續發展,在數位轉型方面,旭榮過去10多年來一路從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化BI,發展到智慧化AI,自3年前展開多方AI的探索,例如利用AI進行紡織成品的品檢,也嘗試在製造過程中應用AI。林宗霖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持續評估數據建模,利用AI最佳化染劑配比,提高生產一次成功率。此外,還在業務端評估如匯率預測等風險較低的應用。

生成式AI技術在去年快速爆紅,今年進到企業應用階段,越來越多生成式AI產品、工具甚至開源模型推出,降低企業進入的門檻。林宗霖非常重視生成式AI的議題,不只鼓勵各單位可以多方嘗試,甚至還舉辦多場AI教育訓練,增強員工對新興科技的認識和應用,包含如何利用這個工具,有哪一些平臺可供選擇,或是辦理徵稿活動,促進員工使用AI。例如利用生成式AI規畫業務行程和客戶互動。同時也會提醒使用這類AI時的注意事項。

他透露,目前IT部門也有開始採用GPT-4o模型的ChatGPT,應用在資料庫中處理SQL語法的優化。

他表示,未來將會評估在公司內部的知識管理系統上應用生成式AI,但在製造現場或製程方面,則會傾向於採用傳統或較成熟的預測建模方法,甚至使用更具可解釋性的決策樹。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