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簽章法修正可以觸發新產品或交易方式的改變,也是數位法的重要里程碑」,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今天(9/26)在一場電子簽章法研討會中說。 

電子簽章法自20多年前推出,儘管國內數位經濟快速發展,但電子簽章法一直沒有修法,數位部成立後,蒐集各界意見積極推動修法,以滿足現今數位經濟發展的需要,今年立法院通過修法,並於在今年5月由總統公布施行,數位部也著手推動相關子法調整,包括電子簽章法實行細則修正草案、憑證實務作業基礎應載明事項草案、外國憑證機構許可辦法草案,相關子法修法已在8月23日預告,將於10月22日預告截止。 

新的電子簽章法施行後,近幾年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金管會也樂觀其成。邱淑貞表示,電子簽章法修法三個重點,首先是電子簽章和文本簽章有相同的功能效益,其次是提供相對使用人表達意見的機會,最後是數位簽章推定為本人親自簽章,因為法律定位更明確,提高對使用電子簽章的信賴度,這是所有交易的重要基礎。

她回憶在20多年前仍在公務機關服務,當時電子簽章法上路,各部會擔心帶來的衝擊,公告排除適用的業務,以銀行業為例,當時公告排除9項,後來經過多次調整已降至0項,保險業當時公告排除18項,經過8次調整後降至0項,顯示銀行業、保險業對使用電子簽章已有一定的信心,至於證券業因為數位化上有較多方面的考量,當初公告排除有102項,後來經過17次調整,目前仍剩下11項排除適用,目前證交所、集保仍在研議,計畫再作調整。 

電子簽章法修法為何重要?邱淑貞直言,任何金融交易的第一步就是身分認證,如果身分確認是虛偽的,後續的交易都是虛偽的、不能被接受,只有確認身分是真實的,才是真正的交易。 

邱淑貞認為在整個金融服務數位化推動中,有幾件事最為重要,第一個就是身分確認,確認交易者的真實身分,第二個是個人資料保護,因為信賴服務業者,使用者才願意提供資料給業者,第三是資安是否符合標準,資料傳輸是不是夠安全,唯有建立起這些機制,才能擴大整個生態圈。 

在身分確認部分,電子簽章法修法已提供基本的身分信賴,其他如資安、資料保護、當事人意願,以及資料傳輸,甚至將資料提供其他單位使用等等,這些也需要建立信賴度。 

金融服務數位化發展有成

近幾年國內推動金融服務數位化發展已有部分成果。在銀行業方面,2015年金管會推動打造數位金融環境3.0,當時的目標是讓存款、放款、信用卡、理財等服務可以在線上完成,其中數位帳戶開戶,到2023年底已達到1,968萬戶,顯示數位化服務已廣泛被接受,另外,也開放純網銀,提供數位化服務給年輕人選擇。 

至於保險業方面,放寬線上保險服務,今年1到6月網路投保的契約金額約為25.77億元,顯示許多的旅行平安保險、機車保險透過線上完成。理財方面,17家金融機構提供線上機器人理財服務,金額已達到95億元;證券業務方面,已有7成以上使用電子下單,期貨則有9成以上使用電子下單。

儘管數位化服務現在已有成果,邱淑貞指出,金管會未來仍會持續推動數位化,包括數位化發展的金融交易便利性、方式及產品,金管會鼓勵新創業者透過試辦或實驗和金融機構合作。

由於數位身分在金融服務照數位化發展相當重要,金管會也在數位身分認證放寬限制,2022年推動數位身分認證及授權,吸引17家金融機構申請,現在10家機構通過審核可以辦理;另外,雖然現在仍是以實體卡片作為身分認證為媒介,未來軟體憑證認證等相關技術持續發展創新,對數位身分建立更深厚的信賴基礎。

5大策略推動金融科技發展

在彭金隆擔任主委後,目前金管會正推動金融科技的5大發展策略,第1個策略是放寬實驗,不論試辦或金融科技實驗,放寬實驗對象、因應環境儘快調整法規;第2個是鼓勵團體合作,讓金融機構可以授權專利等方式,組成金融科技聯盟共同發展市場;第3個策略是協助金融機構創新,金管會提出幾個主題式的創新,例如如何讓實體資產數位化,讓交易更快速、劃分的細緻度更小等,未來虛擬資產保管也會適度開放。

第4個策略是鼓勵網路金融發展,包括已開放的純網銀,還有數位保險,利用金融科技讓使用者更方便,有更多數位保險商品可選擇;第5是全方位領導金融科技發展,從金管會、業界到生態全方位發展,金管會正規劃成立新的處,專門推動金融科技,包括法規調適、周邊發展等,在資料共享方面,目前是以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資料共享,未來希望在資安、個資保護共識之下,讓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合作。

邱淑貞表示,金管會的目標是穩健、創新,在掌控風險的前提下,鼓勵業者合作、策略聯盟等方式,讓金融科技創新能夠落實。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