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若樸
工研院今日(12/25)宣布成立保險科技新創慧保科技,也揭露旗下2款保險科技產品,包括涵蓋21家壽險公司保單產品、可模擬500多種情境的理賠試算平臺,以及整合全臺21家壽險公司、5萬張保單產品的保險理賠金試算系統,兩者皆採AI模型快速抓取保單條款、摘要重點。
這兩款產品專門供保險業者和醫院使用,比如醫院可透過理賠金試算系統,在民眾授權下匯入保險存摺保單清單,來衡量患者醫療預算,進一步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保險業者也能透過理賠試算平臺,建立民眾保險清單或匯入保險存摺保單清單、衡量保單治療費涵蓋率,再向民眾推薦最符合條件的保單產品。
2018年開始研究AI保單分析,今年成立新創開發2大產品
慧保科技是由工研院培育的新創公司,慧保科技執行長楊承益表示,2018年,團隊開始在工研院內部成形,打下AI分析基礎,運用數十萬張保單來調校AI模型,讓模型理解保單條款內容。這些AI模型,包括團隊自己用開源模型和保單資料來調校的,也有使用AI業者模型來微調的。至於文字處理所需的NLP技術,則由工研院AI工程師自行開發。
經過多年打基礎,他們整合了1,700多種醫療術式代碼,數萬種醫材、藥品和治療儀器費用,也整合全臺21家壽險公司的5萬多張醫療保單,打造出AI保單理賠試算引擎,並發展出2款產品。
第一款產品是AI理賠試算平臺的慧保U,專門給保險公司使用,適用於民眾就醫前,先來衡量民眾既有的保單狀況。保險業務使用這套系統,可建立民眾民眾保險清單,或在民眾授權下匯入保險存摺保單清單,並透過平臺模擬500多種疾病狀況,來查看既有保單的治療費用涵蓋率是否足夠,進一步規畫或銷售最符合民眾需求的保險產品。
楊承益現場展示,只要在慧保U平臺選取類別,如疾病類別、科別,就能查看民眾過往至今投保保險重點與治療費用涵蓋率,還會列出該項的健保給付點數、自費費用和預估理賠金額。(如下圖)
另一款產品是給醫院使用的醫起付,也就是一套保險理賠金試算系統。它的用法是,醫師先對病人病況評估,說明可能的手術方式,比如病人椎間盤突出需要手術,就有傳統手術、顯微手術、脊椎內視鏡等3種方法,每種的傷口大小、住院天數、麻醉方式、術後復健和費用都不盡相同,醫師可與患者說明。
接著,醫師可使用醫起付系統,輸入相關資料和預計治療項目,系統就能與病人過去購買的保險保單和條款勾稽(保單部分可由民眾授權提供保險存摺保單清單),算出哪些部分可由保險公司支付、哪些需要自費,甚至能列出理賠所需的診斷證明文件類別、收據等。
該系統還會根據理賠金和預計治療項目,顯示出最能兼顧需求的理賠保單。醫師也能根據醫療預算金,來與患者溝通、決定最佳治療方案。(如下圖)
更正啟事:12/27慧保科技說明,保險存摺的保單清單取得方式為民眾授權匯入慧保科技產品平臺,並非與保險存摺平臺整合。
熱門新聞
2025-01-30
2025-02-03
2025-01-31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