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企業應用AI的需求,中華電信今天(2/11)展望2025年營運,除了內部深化AI應用,降低成本、提高營運效率,對外提供資通訊服務,將聚焦於AI賦能,協助企業客戶應用AI;至於低軌衛星商用服務落地,如果申請程序順利完成,可望在今年提供服務。

去年9月中華電信管理高層人事異動,董事長、總經理雙雙換人,董事長由簡志誠出任,總經理則由林榮賜擔任,今天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總經理林榮賜首次主持春酒時表示,今年中華電信將積極扮演AI賦能者及協創者的角色,其中賦能者將提供企業及政府需要的AI算力服務,而扮演協創者和各個領域的智慧夥伴合作開發智慧應用。

中華電信搶攻企業AI應用商機,將協助企業代建代維主權AI,提供算力服務,目前已有2個AI DC資料中心服務中,2個AI DC資料中心建置中,另有3個AI DC資料中心正在規畫中。

其次是在通訊網路技術,該公司正推動新世代網路,除了結合AI提升網路維運管理,另一個則是中華電信已加入IOWN Global Forum,去年宣布開通臺灣和日本之間的全光網路,利用全光網路的大頻寬、低延遲、低功耗,實現0.017秒跨國傳送距離達3,000公里的網路傳輸,目前也驗證在臺南、高雄兩地的資料中心,運用全光網路的低延遲特性,驗證兩地資料中心建構分散式運算的可行性。

至於近幾年政府相當重視的通訊網路韌性,也是中華電信今年營運發展的重點之一。

有鑑於臺灣對外通訊主要仰賴國際海纜,簡志誠指出,中華電信會持續投資臺灣對外通訊的國際海纜,以提升對外海纜布局,強化對外通訊的韌性,同時也會增加位於山頂的微波通訊系統,以克服當颱風、地震等災害導致地面的光纖通訊中斷,以及外島發生海纜通訊中斷對當地民眾生活、地方政府使用通訊服務的影響。

中華電信也強化海、地、星、空的多元通訊網路韌性布局策略,其中的衛星通訊,中華電信已取得SES中軌衛星、OneWeb低軌衛星的國內代理,除了提供政府非同步軌道衛星通訊提升我國通訊韌性驗證之外,該公司也依照申請程序,準備將中、低軌衛星商業服務引進到臺灣。

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榮賜表示,目前中、低軌衛星通訊服務先提供政府驗證衛星通訊提升韌性計畫之用,待商業服務完成國內申請程序後,可望在今年推出非同步軌道衛星的商業服務,企業例如跨國企業可在臺灣使用非同步軌道衛星服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