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Steve Johnson on Unsplash
中國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上周五(3/7)發出一項通知,宣布已制定了自2025年到2027年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要求從今年秋季的學期開始,全北京市的中小學就必須開設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知識教育,每學年不少於8堂課,以實現中小學的AI全面普及。
該方案允許學校可獨立設計AI課程,也能將AI結合在資訊科技、通用技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或勞動等課程中;或是採用創新的AI教育方式,諸如AI學伴或AI助教等工具來進行人機對話式的學習,或是個性化的自適應學習;將AI融入不同的學科及教學設計,以探索未來課堂的新場景,建置新型的師--生--機關係;以及利用AI來分析學習或診斷作業,推動AI教學的新樣貌。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規畫同時涉及小學、初中與高中,指出小學以體驗為主,重點在啟蒙學生的AI思維;初中著重於認知,引導學生將AI融入生活與學習中;高中則是以綜合與實踐性課程為主,重點在於強化學生的AI應用能力與創新精神。
北京亦打算藉此聘請100名專業的AI教師,負責培訓1,000名AI骨幹教師。
中國在全球AI領域的表現卓越,根據歷史悠久的瑞士獨立智庫Gottlieb Duttweiler Institute的統計,如果不問質量只看數量,從2010年以來,與AI有關的研究出版品都是由中國領先,美國居次,但雙方的AI論文數量到了2023年則幾乎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