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Ops基金會調查了861家填答企業的FinOps從業人員,針對新興的雲端費用類型,各需要哪些類型的FinOps能力,包括了SaaS、授權、私雲、資料中心和AI類的費用。圖片來源:State of FinOps by FinOps Foundation), (CC BY 4.0)
在FinOps團隊能力的提升上,隨著雲端財務管理的納管範圍比過去更加多樣化,帶來的挑戰是,需要擁有的FinOps常備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不同類型的支出,各需要不同的財務維運能力。FinOps基金會今年也調查了在861家填答企業的這群FinOps從業人員,針對新興的雲端費用類型,各需要哪些類型的FinOps能力,包括了SaaS、授權、私雲、資料中心和AI類的費用。
不論是哪一類雲端費用,預算編列都是必要技能,SaaS費用管理上,則更需要資源分配、需求預測、報表分析、預估與規畫、支付和沖銷等能力。而在雲端授權管理上則更看重授權用量的預估和規畫,以及有能力預測未來的需求,更勝過資源分配、報表分析等能力。對於私雲和資料中心的財務管理上,預算編列和需求預測都是必備基礎,私雲財務管理上則更偏重報表分析,用量規畫和預估。資料中心的財務管理則重視資源分配的調度能力。另外,SaaS費用和雲端授權需要重視支付與沖銷作業能力,但在私雲和資料中心費用管理上,則是更重視使用數據資料的整合。
至於AI費用的管理能力上則和上述四種類型支出,有很大的不同。要管理AI費用,第一優先能力是資源分配能力,其次是使用數據的資料整合、報表分析、異常(費用)管理、FinOps工具導入、預估和規畫。尤其,預算編列這一項對其他類型費用是必備的FinOps能力,但是對AI費用的管理上,反而相對次要,甚至沒有列入常備前六項能力清單中。
FinOps基金會將上述能力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對於雲端成本和用量的了解能力,像是資源分配、報表分析、資料整合,另一類是將雲端成本產生的業務價值量化的能力,像是預算編列、需求預測、規畫與預估等,第三類則是FinOps管理性工作,像是導入FinOps工具、支付和沖銷作業等。對於SaaS成本、雲端授權成本、私雲費用、資料中心費用等這四類成本的前六大FinOps能力,半數屬於第二類,業務價值量化的能力,其次是成本和用量了解能力,尤其私雲和資料中心這類位於企業內部的花費,更看重用量和成本分析。
但是從調查中可以看到,AI費用財務管理能力所需要的能力,則和前面四類,有很大的不同。國外大型企業用來控管AI費用的關鍵能力,不是透過預算編列來控管,而是盡可能地了解AI的用量和成本,尤其需要掌握異常用量的變化。
要管理AI費用需要的FinOps能力,和基礎架構支出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管理AI費用第一優先能力是資源分配能力,其次是使用數據的資料整合、報表分析、異常(費用)管理、FinOps工具導入、預估和規畫。尤其,預算編列這一項對其他類型費用是必備的FinOps能力,但是對AI費用的管理上,反而相對次要,甚至沒有列入常備前六項能力清單中。圖片來源:FinOps基金會 CC by 4.0授權
FinOps基金會在報告中認為,目前企業運用AI時,還沒有高度想要進行成本優化,但是隨著AI成本的透明度越來越高,企業將會越來越重視AI投資所帶來的業務價值,也需要開始注重相關工作負載的成本優化工作。
近6成企業一年內要導入雲端計費標準FOCUS
過去幾年,企業要管理不同公雲費用最大的挑戰是,不同公雲業者的雲端服務的用量的計算方式,計價模式和費用單位不完全相同,甚至各自提供的帳單資訊也不一樣,導致企業必須自行彙整不同公雲,甚至是所用的各種SaaS服務的帳單,才能得到對自身雲端費用有一個整體性的掌握,所以,FinOps基金會也致力於推動雲端成本和用量計算的一套開放規格,也就是FOCUS標準(FinOps Open Cost & Usage Specification ),這項規格書正是在2024年6月釋出1.0正式版,目前也獲得多家公雲巨頭支援,像是微軟Azure、Google雲端、AWS、甲骨文雲和騰訊雲等。企業從這些公雲取得帳單資訊後,終於可以合併不同業者的帳單到單一報表中,用同一套雲端計費架構來評估用量和成本。去年11月,FinOps基金會釋出了FOCUS 1.1版,增加更多後設資料欄位,可供企業運用工具來自動化管理這些雲端費用的數據,不少企業或組織,也開始運用FOCUS標準來統一雲端費用的管理,像是花旗集團、澳洲退休基金、GitLab、Zoom、歐盟議會等。
今年度的FinOps大調查也是首次調查了企業未來一年採用FOCUS的態度,高達57%企業正計畫要採用,只有24%有興趣但還沒有規畫,另有18%企業則不清楚或還不確定要導入這項標準。
對於己經開始計畫要採用FOCUS的企業中,有54%企業想自己在資料流程整合FOCUS自動計算機制,另有3成企業則想直接導入第三方工具,不過,也有16%企業則靠手動計算FOCUS數據來管理雲端費用。
FOCUS今年6月釋出1.2版,開始支援特定SaaS服務計價
目前,企業對於導入FOCUS仍有不少挑戰,資源和時間不足來導入,技術債問題,SaaS供應商無法支援等問題。尤其是最後一項,目前高達4成企業,未來一年甚至有65%企業需要管理SaaS雲端服務的費用,但是現有FOCUS標準還缺乏SaaS計價規範。目前FOCUS委員會和標準維護團隊預計1.2版標準中,開始增加一些SaaS服務可用的標準規格,將先瞄準可觀察性SaaS供應商的用量和帳單標準化。預計在2025年6月正式釋出1.2版。目前三大公雲和甲骨文雲,支援的FOCUS標準仍以1.0版為主,還沒有支援到最新的1.1版。
從今年的FinOps大調查結果,可以看到企業管理雲端維運費用的作法正在改變,從過去以成本優化是企業首要目標,企業尤其聚焦於提高技術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但是,隨著更多企業從業務角度來衡量雲端投資,企業開始想要優先投資預期可以創造商業價值的雲端需求,雲端GAI需求大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目前多數企業由負責管理雲端財務的FinOps人員來控管AI成本,隨著AI投資延伸到不同類型的基礎架構或運作環境,從公雲,SaaS,私雲環境的本地端資料中心。這群FinOps人員的管理範圍,也走出公雲,跨入企業整套基礎架構成本的管理,越來越需要從業務角度、技術工程角度和財務管理角度,來衡量企業的基礎架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