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ilad Fakurian on Unsplash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人本AI研究中心(Human-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AI)本周公布了2025年的AI指數(2025 AI Index Report)報告,指出AI的能力愈來愈先進,也愈來愈融入人們的生活中,企業大幅投入AI,使用AI的成本也愈來愈低,儘管中國在AI專利及論文數量上取勝,但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先進AI模型,超越全球總和。

研究人員在2023年導入了3項基準測試來衡量先進AI系統,包括測試AI理解多模態內容能力的MMMU(Massive Multitask Multimodal Understanding),評估AI在高階專業知識領域之問答能力的GPQA(Graduate-level Professional Questions and Answers),以及測試AI於軟體工程中撰寫程式碼及解決問題能力的SWE-bench(Software Engineering Benchmark),HAI則發現,一年後先進AI系統在上述評測的表現,分別提升了18.8、48.9與67.3個百分點。

此外,AI系統在生成高品質影片上也有了重大進展,而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有時間壓力時,AI模型代理人在程式設計任務上的表現甚至超越人類。

全球的AI風潮可從論文數量、專利數量、模型數量,以及投資金額一窺究竟。從2013年到2023年之間,電腦科學或其它相關領域的AI論文有接近3倍的成長,從10.2萬份成長至24.2萬篇。在2023年時,全球的AI論文中有23.2%來自中國,中國AI論文被引用的比例也最高,達23.2%。不過,在最常被引用的前100名AI論文中,美國貢獻了50篇,中國貢獻了34篇,德國與香港各自貢獻了7篇。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腦科學類別的論文中,與AI有關的論文在2013年僅占了21.6%,到了2023年已增加至41.8%。

在專利的部分,自2010年至2023年間,全球的AI專利數量從3,833個增加到122,511個,光是在2024年的AI專利數量就增加了29.6%。在所有的AI專利中,中國占了69.7%,穩居全球之冠,美國占了14.2%。過去美國曾取得全球最多AI專利,但在2017年之後被中國超越,雙方差距更逐漸擴大。

然而,美國在先進AI模型數量上凌駕全球。2024年,美國總計生產了40個先進AI模型,超越了全球先進AI模型的總和,包括中國的15個,以及歐洲的3個。

由於多數企業都開始擁抱AI,也讓私人機構對AI的投資金額愈來愈多,光是在2024年,美國的私人AI投資達到了1,091億美元,是中國93億美元的十多倍,也是英國45億美元的24倍。其中,生成式AI是投資重鎮,於2024年在全球吸引了339億美元的資金,相較於2023年成長了18.7%。

不過,隨著AI模型愈來愈大,其運算要求及能源消耗也愈來愈多,使得業者更積極改善機器學習的硬體效能與能源效率,而在業者相繼投入,競爭加劇的狀況下,AI模型的使用成本也愈來愈低。例如在一個MMLU得分相當於GPT-3.5的AI模型上,其每100萬個Token的查詢費用從2022年11月的20美元,降到了2024年10月的0.07美元,大約調降了280倍;大型語言模型的推論價格每年則會調降9~900倍不等。

該研究報告也調查了全球對於AI的看法,平均而言,2024年有55%的使用者認為AI產品及服務對人類是利大於弊的,略高於2022年的52%。若是從不同國家的角度來看,中國(83%)、印尼(80%)與泰國(77%)使用者明顯偏向於認同AI有利於人類。至於擁有最多先進AI模型的美國人對AI的樂觀程度則不到40%,其它對AI的樂觀程度低於50%的國家,還有瑞士、瑞典、紐西蘭、荷蘭、愛爾蘭、英國、德國、法國與加拿大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