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1年以來,你切身感受到的心得有哪些?
這個合併是異態,但對我來說,卻是個常態。我已經做過5、6次合併,規模一次比一次大,事情不外重新分配工作、留住人心、保有力量、維持客戶信心。大大小小的合併都會遇到這些事,同時也是棘手的工作。
心理上,合併執行得非常順利。最近我看到一些文章,像M&A就準備把這次的合併案列為史上的成功合併案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1加1最重要的是戰鬥力問題,假如1加1的戰鬥力能夠發揮,戰鬥力就得到精髓,長期經營就不會有問題,而戰鬥力跟同仁的水準有很大的關係。合併之初,你高喊「停止內鬥、一致對外」,現在成效如何?
一開始講「砲口一致對外」時,就是在講戰鬥力。現在的問題不是「對外」,而是「一致」。這個「一致」的議題就很有趣了,因為新惠普有四個部門,四個部門對對手的優先順序都不一樣,所以,1年下來,「一致對外」的問題並不大,現在要面對的,卻是如何「一致性」的問題。
再說「停止內鬥」,這也很有趣。所有的組織,不管政府、民間、製造、金融業……,一定會有內部政治問題。1年來,惠普的人事還算穩定。在這期間,你用了哪些特殊的方法來融合兩家公司?
很多人會把「融合」當做「藝術」,但是所有的融合都可以用科學化步驟一步一步執行。我在合併的前100天寫給員工14封信,第101天時,我們舉辦了一個慶祝會。當上面的題目寫的很清楚時,下面就只是執行。
今年一開始,我們就定了十個目標。這十個目標非常容易分,最大的目標就是客戶滿意度,然後分產品、分產業,六個產品、三個產業,分出來以後非常清楚,目標出來後,再往這個目標去做,才有「共事」的感覺。
所有的同仁,只要在這邊待過,都是朋友,不僅以前是朋友,以後也會是朋友。可是在商場上相見,當然要爭,因為跟自己公司的存活有關係。所以離開的員工並沒有讓你失眠?
(笑)整個公司的重整過程中,我們看到全世界有10%的人員減少,我們當然希望適者可以勝任。真的無法適應時,也希望未來還是朋友。那麼合併的過程中,什麼事讓你覺得最棘手?
一定是人嘛!很多人對於新的文化沒有辦法適應,這個是新的文化,不是只有惠普單一對康柏,也不是康柏直接對惠普形成的文化,而是一個合起來的新文化。
有的同仁不願意調適,或是調適起來覺得很痛苦,你就要想辦法留住他們。到現在為止,臺灣惠普人員的流動率大概還符合全球10%的目標。你認為兩家公司合併,對IT產業有哪些影響?
合併已經是全世界的趨勢,而且合併越做越大,都是mega merger(巨型合併),像適華庫寶和IBM就是一個例子,大家都在尋求「大」。
臺灣代工夥伴也在默默合併、獨立子公司。但臺灣有個罩門,就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比方宏碁和神達合併,合併後誰領軍?很難想像。
在臺灣,被合併的公司叫「消滅公司」,被合併公司很難吞下這口氣。可是在美國,merge和merger只差一個字母而已,感覺並不那麼強烈。
對代工廠也不見得不習慣,過去康柏合併過Tandem、迪吉多。合併後惠普IPO(國際採購)加上PDC(研發中心),價值鏈會往上提升。
英業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英業達以製造筆記型電腦為主,現在惠普PC伺服器佔全球30%,英業達接下PC伺服器代工,規模也增大很多。
你當然會說單價在減,但單價下滑並不是惠普一家公司的問題,今年戴爾放出來的單子,這個價錢更可怕。惠普不能說是價格殺手,只是因為惠普釋出的訂單量最大,所以大家把焦點都集中到惠普。既然對產業影響這麼大,合併也順利,在這件事上,你給自己打幾分?
要打分數,不如把自己和其他的合併案相比。惠普屬於A級合併,因為我們有無塵室的100萬小時,如果每個人的1小時用100美元計算,那就是1億美元的價值,這很可怕耶!我們連電話錄音哪一天要做,做完以後哪一天上,通通都是1年以前算完的。
本土的合併計畫,在4月30日這一天就已經全部完成了,大部分都是100%達成。有些臺灣沒辦法控制的大型資料庫整合,我們也完成了90%,接口回到亞太區總部。所以,這是A級的合併,現在就看A級何時會升級到A+、A++。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7
2024-11-02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