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法無據、政策夾殺,幾無喘息空間
既然網路咖啡屋業者對於這個行業的經營、生存都很有信心,也有說不完的生意經,不過現在令網咖業者最感困擾的,倒不是如何去建立經營模式,而是在尚未有法律規範之前,網咖業者連「報戶口」機關都遍尋不著。相對於政府立法腳步的遲緩,在台灣已經有一小撮業者共同貢獻時間、精力與金錢,為同業自律、以及網咖存在的正當性努力。
據統計,在網路咖啡屋這個行業發展四年以來,台灣網路咖啡屋已經達到二千家以上,不過並沒有全國性的同業公會等社團組織,也沒有針對這個新興行業訂定的法律。直到今年,才有高雄市網際網路發展協會的成立,首要之務就是為網咖尋求合法性,已經對同業作自律性規範。
關於各行業的經營方式及範圍,我國目前是由經濟部商業司所規定。由於網咖業者最早是申請其他娛樂業中的電子遊戲場營利事業登記證,不過,由於許多網咖業者的營業內容,係以上網服務為主,但是這種形式則屬於另一種行業「電子資訊服務業」,已經申請執照的業者,就常因「營業項目不符」而受罰。
而由於有些網咖業者,確實在單機中設置賭博遊戲,由電腦記錄賭博結果,在客人結帳時向客人收取賭金,賺取暴利,也給了社會大眾、警察機關「犯罪溫床」的形象,因此也有地方政府規定網咖業者只能申請其他娛樂類中的電子遊戲場營利事業登記證。申請這樣的營業執照的網咖業者,不能進駐住宅區及學校周邊區域。
不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業者固然是有,正當經營線上遊戲、服務的業者則感到不平。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目前是規定網咖業者只能申請電子遊戲場營利事業登記證,但是由於市政府採取大力掃蕩電玩業的政策,因此早已停發這項營業執照,而已經申請的業者,也因為營業項目不符的罪名被罰鍰,因此在新業者申請無門,現存業者遭到打壓的情況下,合法網咖數量也逐漸地減少,照目前的法令來看,現存的網咖幾乎都是非法業者了。業者成立協會自律,經濟部正面回應
不過業者在狹窄的喘息空間之下,仍由高雄市的近五百家網咖業者聯合發起了「高雄市網際網路發展協會」。雖名為網際網路協會,不過這個協會的第一項業務,就是為網咖存在的合理性奔走。
網際網路發展協會協會的第一項功能,就是遊說政府機關儘速立法,給網路咖啡屋這個行業明確的權利義務規範。高雄市網際網路發展協會會長林正義表示,經濟部在他們的奔走與解說之下,也逐漸瞭解網路咖啡屋是網際網路時代中,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也同意儘速立法。
林正義表示,雖然目前「網路咖啡屋」是大家慣用的名稱,不過由於業者普遍認為這個名稱不符合實際的經營型態,因此也共同討論出新的名稱「資訊休閒服務業」,不過這個名稱仍有待立法通過。
除了要求正名,及以明確法律規範生存空間之外,高雄市網際網路工會也擬定自律行動。林正義表示,目前這個協會是開放業者自由加入的,不過協會設計了自律規章,以及配套管理方法。
高雄市網際網路發展協會的自律規章,主要內容除了不擺設賭博機台、不提供單機遊戲、禁止上賭博、色情網站之外、必須取得合法軟體版權、配合社區、學校電腦輔導教學之外,也必須配合政府機關推行青少年福利法,例如不准青少年午夜之後仍在外流連等相關規定。
目前高雄市網際網路發展協會的第一波動作,是和市政府及警方溝通,雙方也達成一定的共識,未來由協會發給CIS識別系統,凡是由協會認證,沒有不法經營事實的網咖業者,就發給CIS,讓網咖業者貼在店門口,並由協會鼓勵大眾,進入這類合法經營的店內消費,而警方也會對於獲得CIS的網路咖啡屋給予「適當的尊重」。
不過協會畢竟不是政府機關,在經濟部商業司將法令制訂通過之前,網咖在無法取得「身份證」的情況下,要邁向康莊大道,恐怕仍有一段辛苦路要走。
相關新聞:
網路咖啡屋初探(二)客人留得愈久,網咖賺得愈多 (89/09/12)
網路咖啡屋初探(一)高速頻寬、多樣內容、先進硬體,孕育網咖市場大餅 (89/09/11)
相關網址:
高雄市網際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