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資管處處長簡宏偉表示,要先讓政府機關接受開放文化,讓政府機關先將資料第一步設定為公開的,不公開為例外。

前身是行政院研考會的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是主導臺灣政府資料開放政策的中央部會。在國發會資訊管理處處長簡宏偉眼中,「開放資料(Open Data)從來並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文化問題。」他說。真正要解決的挑戰是,如何讓機關接受開放文化。因此,他認為,第一目標是,先讓政府機關接受開放文化,讓政府機關先將資料設定為公開的,不公開為例外。

所以,為了培養政府單位養成開放資料的文化,他說,一開始只要求各機關部會開放5項資料,達成後,去年底則進一步提高標準,增加至開放50項,過程中也會教導部門如何開放資料以及參考國外成功案例。

不過對簡宏偉來說,開放幾項資料只是階段性目標,他很清楚,開放數量不能是唯一評鑑標準,因為背後的目的是讓政府部門可循序將開放資料融入業務當中。

從實際面來看,他也坦承,目前政府開放資料的品質,仍然有改善空間,「但就目前而言,先把(政府)資料開放出來,比品質還來得重要。」他說。

簡宏偉表示,下一階段政府開放資料的首要目標是,持續擴大開放資料,但未來將不再採用齊頭式開放,而是會回歸到業務屬性和民眾需求,來訂定不同的開放資料目標。

例如對民眾切身相關的部會就會有較高的要求,像財政部和內政部今年預定新增80項開放資料,而與民眾較不相關單位,像幕僚單位則只要求增加30項,另外,向來資料量少的委員會,則只要求釋出10到20項即可。

未來開放資料第二個目標是,將以開放資料「應用」為核心,簡宏偉解釋,目前政府運作方式是透過國發會與工業局共同合作,由工業局先依照不同主題與企業做訪談了解產業需求,再以此檢視政府資料,哪些資料已開放可利用,或哪些資料民間原來就有可延後釋出,或哪些可能是政府可能有但現在未開放,未來則可列為蒐集或優先釋出的對象,他將以此廣邀相關部會來討論有哪些資料可對外提供。

不過,政府不一定持有民眾想要的任何資料,簡宏偉舉例,有家連鎖企業要求經濟部開放「以里為單位」的商家資料,但經濟部的職權範圍僅擁有工商登記資料,並沒有以里為單位的商家資料,而里的區域範圍資料則是民政局持有,但兩個部會資料沒有整合,因此無法直接提供企業這樣的資料。

簡宏偉解釋,政府所提供的客製資料必須限定在職權行使範圍內,畢竟政府機關的首要任務,是將它依職權取得的資料開放出來,而非依不同需求客製化。所以即使經濟部再怎樣客製化也不會干涉到民政局的職權範圍。

將開放資料再加工提供精緻化服務

政府開放資料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的落差,簡宏偉認為,目前較可行的做法是,在機關職權內的開放資料可提供再加工或精緻化服務。而非職權範圍內的開放資料,則需由企業自行彙整現有政府開放資料。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他認為:「民間自行整合資料,反而能帶動新的行業甚至是產業的興起。」國外則有政府針對企業特定的資料需求,提供付費式的再加工或精緻化的客製化服務。

簡宏偉表示,政府該做的就是做好蒐集資料,確保資料品質,再開放出來,資料如何使用、精緻化則交由民間。政府只要訂定完善的資料使用方式和標準,提供企業依循的準則。

有時,政府以為的冷門資料,開放後反而可以產生熱門的搶手應用。舉例來說,全臺公廁地點向來被政府部門視為沒人需要的冷門資料,但是開放這些資料之後,反而民間的參與讓這些資料變得更活潑了。光是在App Store應用商店上,已經有十幾個不同用途的公廁App,有的結合觀光風景資訊,有的則結合公廁評鑑告訴民眾哪裡有更衛生的公廁,這也提供了政府改善環境的參考。若由縣市政府來開發這些App應用,一支App動輒就要數十萬元,還要提供不同的作業系統版本,以及每年例行性的維護,耗費人力與資源成本也不少,簡宏偉表示,透過民間的力量,反而能替政府省下了這筆開銷。

雙北開放資料大整合,成了政策推動火車頭

隨著中央及地方政府陸續推動開放資料平臺,臺北市的腳步最快。

甚至,今年五月臺北市與新北市共同建立互通的開放資料平臺,未來民眾不論到臺北市或新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皆可同步查詢彼此開放的資料。而目前包括公車資訊、學校資料、觀光旅遊、自行車租借站、以及Wi-Fi熱點等37項民生資訊都已開放民眾使用。

簡宏偉指出,臺北市與新北市的合作也發揮了火車頭作用,透過地方之間的競合關係,還可帶動其它地方縣市響應,甚至也讓不同地方政府開始思考,在開放資料之後如何促進在地化產業的活化跟在地服務,如不久前臺南市政府開放資料平臺才完成測試版就先釋出,也陸續透過開放資料結合創新、創業在地化活動,像是舉辦2014臺南黑客松活動來推廣在地開放資料應用。「重點是先踏出第一步,民眾覺得不錯,政府再往下進行就會很快。」簡宏偉說。

接下來,簡宏偉認為,政府要做的是統整各平臺間資料集的後設資料(Metadata),譬如說,將建立一個開放資料的共同服務規範,讓各地方政府將各自資料集的後設資料和目錄集中到中央政府的開放資料平臺上,地方政府以後只要登入中央政府的平臺就能取得其他縣市的開放資料集目錄,能簡化介接地方資料集的門檻。

2013年全球開放資料排名指標,臺灣排在33名

而根據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所發布的2013年全球開放資料排名指標,年度開放資料總排名第一名是英國,其次是美國與丹麥,而臺灣在開放資料推動上則排在33名,與波蘭相同,遠遠還落後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只比排名34名的中國領先一名。

為了跟上國外開放資料的腳步,簡宏偉也說,臺灣開始先仿效美國作法,之後也參考英國成功經驗,同時臺灣目前也是國際政府資訊科技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CA)一員。ICA是由世界主要發展電子化政府的各國官員所參與的國際組織,包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比利時以及德國和奧地利等西歐主要國家都是該成員。而目前臺灣則擔任副主席,他說,透過這個組織的定期交流分享,也可帶回國際第一手開放資料作法。

而除了參考國外政府經驗之外,簡宏偉也表示,像是經由民間社群舉辦的各種開放資料活動,對政府來說也是一個很好學習經驗,畢竟身為政府機關要去接觸到每一個國家是不太可能,也必須有專門的管道。

前不久由g0v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高嘉良舉辦的開放資料環球考察分享會,簡宏偉也親自到場,吸收民間組織從國外帶回來的經驗。最讓簡宏偉印象深刻的是高嘉良分享了英國政府數位服務團隊(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GDS)的經驗。這個團隊是英國遭遇信任危機後2011年成立的獨立部門,主要負責 gov.uk 網站的技術維修,還提供一套政府數位服務設計原則,作為政府部門設計網站時的準則,因為強調使用者中心設計,還讓gov.uk獲得2013 設計大獎首獎。不過GDS最重要的功能則是擁有對英國政府 IT專案的否決權,例如,所有政府機關執行專案所開發的新軟體,都必須採用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方式釋出,如果沒有就必須向GDS提出解釋說明,否則GDS就可以否決該IT專案計畫執行。

另外,相較於英國GDS,在新加坡也有類似的相同作法,像是也有成立一個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IDA),雖然它是一個三級機關,但其實就是國家資訊長的辦公室,只要與國家ICT發展相關, IDA就會與財政部組成審查小組,針對ICT計畫加以審查是否可行。

然而資料越來越多該要如何應用,簡宏偉也以自身觀察提出他的看法,他說目前每個國家做的應用都差不多,像是行動化、雲端化、主動服務,但各國政府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缺乏互信」。民眾會懷疑政府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因此他說,這幾年國外政府在談的比起應用面更會偏向治理面,而透過開放資料也讓政府公開透明,讓民眾逐漸信任政府進而參與政府的決策過程,透過開放資料由政府和民眾協同合作,讓政府和民眾成為一個團隊,而不是由政府來治理民眾。

相關報導請參考「OpenData在臺灣:3年開放成果大體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