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 9開始向網頁標準靠攏後,HTML 5和CSS 3成為主流瀏覽器通用的網頁語法。

圖片來源: 

iThome

 31  Google瀏覽人數破10億人

依據市調機構comScore 6月時的統計數據,Google網域在單月中的不重複造訪人數超過了10億人,是全球第一個達到這項目標的網域群,換句話說,在2011年6月時,全球每7個人,就有一個人瀏覽了Google旗下相關網站。

Google網域的不重複造人數長期保持龍頭地位,2010年不到9.5億人,2011年一舉達到了10億人,而排名第二的是微軟網域群。文⊙王宏仁

 

 32  行政院宣示物聯網成為政策發展方向

2011年10月舉辦的產業發展策略會議中,行政院科顧組罕見地只以物聯網作為會議唯一討論項目,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在這個決定臺灣未來產業政策方向的重要會議中表示:「物聯網是未來政府一定會發展的技術。」

各國政府之所以看重物聯網,主要是看中物聯網興起後,所帶動的那些有價值的產業鏈。像是美國、中國,都已經將物聯網列入國家發展關鍵技術之一。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副執行秘書黃彥男表示,從感測器的廠商、網通設備廠、製造監控設備的廠商、行動裝置廠商、電信業者、通路服務業者都會受惠於物聯網的發展,「這是一個3到5年內可以產生兆元產值的產業。」

臺灣在物聯網的應用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多數政府計畫中的未來物聯網發展方向,多以政府應用為主,如防災應用、智慧交通、智慧電網計畫等。另外也會輔導有較高物聯網需求的特定產業,例如物流業,優先推動這些產業的物聯網應用。

臺灣也有不少物聯網的企業應用,如中華電信在總部能控管全臺上千座機房、全家便利商店近千家分店導入節能系統年省上千萬元電費,而臺北港從港區到碼頭區全程貨櫃調度自動化等。文⊙王宏仁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表示,物聯網是未來國家一定會發展的技術,將優先發展關鍵性應用如水電、油氣、交通的管理。照片提供/行政院

 

 33  IE 9向網頁標準靠攏,HTML 5成主流

微軟在3月15日推出了備受期待的IE瀏覽器9.0版,除了採用極簡風格打造的全新介面,來擴大螢幕可顯示的網頁範圍之外,最大的變革是正式支援HTML 5。透過HTML 5可以製作出精采的動畫、互動特效、影音播放等原本需透過Flash才能達成的網頁效果。IE的支援,讓HTML 5成為主要瀏覽器共通的網頁標準。

另外,IE 9也採用了新的JavaScript引擎,並且支援GPU硬體加速,大幅提昇了網頁執行速度,並強化與作業系統桌面的整合,可將特定網站嵌入工具列中,就像是常用程式一樣方便開啟。文⊙王宏仁

 

 34  瀏覽器版本競賽白熱化,Chrome、Firefox超快更新

不同於IE瀏覽器數年才推出版本更新的作法,Google在2008年推出Chrome後,3年內就發布了16的版本,平均一年會釋出5個版本。這個版本更新動作也刺激了Firefox加快產品更新腳步,從2011年開始,Firefox一口氣從4.0版,更新到9.0版。Chrome的快速升級帶來的另一個競賽是瀏覽器執行速度的角力,隨著瀏覽器內建JavaScript引擎效能提高,複雜Ajax網頁的執行效果也越來越流暢。

版本快速更新的挑戰是版本向下相容以及對使用者的升級干擾,Firefox過去每次版本升級就會導致不少外掛程式無法支援而失效,2011年加快更新腳步也讓這個問題更形嚴重,不少使用者抱怨外掛程式的更新跟不上瀏覽器的版本,而不願意升級新版。Chrome倒是較少發生外掛向下相容不足的問題,並且採取版本自動升級機制,來減少對使用者的干擾。IE瀏覽器2012年也將像Chrome的作法,改採自動升級版本的作法。文⊙王宏仁

 

 35  Google再推Google+社群力抗臉書

在Buzz服務失利之後,Google在6月底時再度推出了新的社群服務Google+,來對抗Facebook,並且特別針對Facebook為人詬病的隱私權設定問題,提供了更簡易操作的人際關係圈圈機制,試圖拉攏Facebook用戶轉移平臺。

Google 也開始將這項社群服務整合到原有的Google服務中,包括如Google搜尋列、Gmail郵件等,試圖藉由自家的熱門服務,來拉抬Google+的用戶數量,這個策略顯然奏效,Google+推出不到1周就超過千萬名用戶註冊,相片服務也頗受好評。

不過,到了2011年底,Google+的用戶數雖然持續成長,但聲勢略微趨緩,也開始出現一些不滿意見,有不少使用者抱怨,Google+帳號很容易被其他人增加新朋友,因而收到許多不認識人的加入通知。根據族譜網站Ancestry.com創辦人Paul Allen估算,自2011年7月推出以後,Google+用戶數在2011年底時超過了6,200萬人,預計到了2012年底,Google+的用戶數將達到4億人。Facebook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註冊人數超過8億人,而排名第二的是Twitter,有1.68億人。文⊙王宏仁

 

 36  超級電腦「京」首創10PFlops

2008年美國超級電腦Roadrunner才剛揭開超級電腦PFlops時代,2011年全球超級電腦500強(Top 500)的冠軍寶座就已經突破10PFlops記錄,超級電腦整體的運算效能在2年多內抬升了10倍。

2011年連兩屆的Top 500冠軍都由日本超級電腦「京」(K Computer)蟬聯,甚至在2011年年底時,「京」首創了10PFlops記錄,尖峰運算效能達到10.51PFlops,運算效能比第二名多出4倍之多,遠遠超越其他款超級電腦。

而且「京」叢集系統並未使用任何圖像處理器或其他加速器來衝高效能,全數採用富士通SPARC64 VIIIfx中央處理器,堪稱Top 500排行榜上最具能源效益的系統。不過,「京」預計在2012年上半年才完工,屆時將超過800座機櫃及8萬顆以上的處理器。文⊙鄭逸寧

2011年日本超級電腦「京」(K Computer)蟬聯2次冠軍寶座,並於年底首創10PFlops記錄。圖中為「京」的其中一個機櫃。照片提供/富士通、理化學研究所

 

 37  AMD推16核心Bulldozer架構

AMD推土機(Bulldozer)架構處理器在2011年上市,先推最高8核心的桌上型處理器FX系列,刷新桌上型電腦的核心數記錄。

緊接著,AMD將Bulldozer架構引進伺服器產品,推出最高16核心處理器Opteron 6200系列(代號為Interlagos),打破單臺伺服器核心數的記錄,使單臺四路伺服器核心數多達64顆,提升x86伺服器平臺執行關鍵系統的能力。

不同於英特爾每顆核心提供雙執行緒,Bulldozer架構特別之處在於,透過增加實體核心數的作法,來提供更多的執行緒。

臺灣AMD資深產品經理賴榮安表示,一般企業的運算工作較少使用浮點運算核心,因此AMD在每個Bulldozer模組封裝了2個處理器核心,以及2個128位元的FAMC浮點運算單元,讓這兩個核心可以個別執行,或共同執行運算工作。

以整體架構來看,位於同樣一塊Bulldozer模組當中的每個核心都提供4條整數運算管線,而且共享L2與L3快取記憶體,所以也可以將整套Bulldozer模組視為單顆核心提供雙執行緒,卻透過硬體的方式實作。文⊙鄭逸寧

 

 38  IBM推史上最低價大型主機z114

x86伺服器主打低價策略,逐漸侵蝕大型主機與Unix主機市場。全球大型主機市占冠軍的IBM在2011年展開反擊,首度推出有史以來最低價的入門級大型主機zEnterprise 114(z114),最低價從75,000美元起,每年維護費用從500美元起。IBM從2010年推出新一代大型主機zEnterprise產品系列,就開始支援zBX刀鋒機箱,透過該機箱讓大型主機同時整合Unix與x86等不同類型的伺服器,這也是為什麼IBM能夠拉低價格的原因之一。文⊙鄭逸寧

 

 39  HP啟動x86與Unix整合計畫

2011年初,軟體大廠甲骨文宣布停止支援HP Unix平臺的軟體開發,重創HP Unix主機的市占率。到了年底,HP宣布Unix與x86伺服器整合計畫,稱為奧德賽(Odyssey)計畫,將於兩年之後,推出兩款Unix刀鋒機箱,將透過單一刀鋒背板混插Unix與x86兩種刀鋒伺服器。在這項計畫當中,HP還預計將原本用於Unix平臺的關鍵系統功能下放到x86平臺,包括伺服器叢集、高可用性功能等,更有利於x86伺服器執行關鍵系統。文⊙鄭逸寧

 

 40  英特爾Sandy Bridge架構處理器上市

2010年英特爾第一代採Nehalem架構的Core i系列處理器上市之後,2011年1月第二代Core i系列Sandy Bridge架構處理器緊接著上市,雖然Sandy Bridge處理器剛出產時,發生Cougar Point晶片組含有設計瑕疵的問題,所幸英特爾與OEM廠商已全面回收這些產品,將Sandy Bridge架構順利推進個人電腦市場,目前已普遍用於筆電、小筆電與桌上型電腦等個人電腦產品,代替了既有的Nehalem架構。

經過數個月之後,英特爾推出Xeon E3系列伺服器級處理器,將Sandy Bridge架構應用於單路的入門級伺服器,其中 E3-1260L和E3-1220L處理器採取低耗電設計,鎖定微型伺服器產品,使2011年不少伺服器廠商紛紛推出微型伺服器產品,包括Dell、神達電腦旗下泰安事業群與Supermicro等。

預計2012年上半,英特爾才會推出採Sandy Bridge架構的Xeon E5系列處理器,進軍中高階伺服器市場。

除此之外,英特爾2012年還會推出第三代Core i系列處理器Ivy Bridge架構,跨入22奈米製程。以目前Core i系列處理器的更新速度可推知,英特爾幾乎是每一年都會更新Core i系列處理器架構。

Sandy Bridge架構處理器不同於上一代的新特色包括將中央處理器(處理器)與繪圖處理器(GPU)確實整合在同一個處理器晶粒(Die);採取環形連結的架構來共享L3快取記憶體;支援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與Turbo Boost 2.0技術;開始支援新版Intel HD Graphics技術與DirectX 10.1等繪圖與顯示技術;加入先進向量擴充指令集(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AVX)以提升運算效率。總歸而言,Sandy Bridge架構大幅提升了繪圖處理的能力。

上一代Nehalem架構將處理器與GPU兩種核心封裝在同一個晶片,但兩者仍分屬不同晶粒,而Sandy Bridge架構首度將處理器與GPU兩種核心整合於同一個晶粒,縮短資料處理路徑,來加強繪圖處理的效能,同時可降低整體耗電量。

除了加強整合繪圖晶片之外,Sandy Bridge架構還搭載了更高時脈的繪圖核心,並支援新的繪圖顯示技術,包括Intel InTru 3D、Intel Clear Video HD,可支援1080p高畫質的3D藍光影片播放等,並新增Quick Sync Video影音轉檔功能。

另外,英特爾一併將原本用於處理器的超頻技術移轉到GPU。Sandy Bridge架構支援的新版Turbo Boost 2.0不僅增加超頻幅度,同時也將該技術應用在GPU,自動調高GPU時脈數。2012年之後,這些經過加強的繪圖技術將進入更高階的伺服器產品線。

另外一家處理器廠商AMD同樣在2011年1月初,推出Fusion系列處理器,同樣在單一晶片整合處理器與GPU,稱為加速處理器(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APU),並提供類似Turbo Boost的Turbo Core超頻技術,但超頻幅度沒有英特爾大。

從這兩家廠商的產品走向來看,2011年個人電腦處理器的變化趨勢在於,更緊密地整合中央處理器與GPU,使同一塊處理器晶粒可以同時執行運算及繪圖工作,而且不必添購顯示晶片即可進行複雜的繪圖處理。文⊙鄭逸寧

1月初英特爾SandyBridge處理器上市,將處理器與繪圖晶片整合在同一個晶粒上。照片提供/英特爾

 


相關報導請參考「2011大回顧:年度重要IT事件100」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