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獨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與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共同組成的研究小組,共同發表提升颱風預測精準度、加長防災緩衝時間的實驗成果。

這項實驗選用日本超級電腦「京」(K Computer),並導入全球雲系統分析模組NICAM,針對2004年8月生成的8個颱風資料進行多種模擬實驗,證實可在颱風形成約兩週前預測到形成機率,而日本氣象廳現行預報系統只能在1~5天前預測到,因此有助於延長防災緩衝時間。

研究小組分析2004年8月第18號颱風桑達(Songda)的大氣循環現象,發現颱風形成之前季風槽(Monsoon trough)領域在中部太平洋不斷擴大,透過NICAM交叉模擬,鎖定此季風槽領域擴大現象即為颱風形成主要徵兆,分別在桑達颱風形成三週前、兩週前、一週前預測到29%、57%、86%的形成機率,確實提升了精準度。

研究小組指出,季風槽的擴大幅度,在氣象學範疇中是影響北半球夏季季內震盪(BSISO)大氣變動的主要關鍵,而BSISO觀測資料也是全球各大氣象觀測中心用來預測颱風的指標數據之一。本次實驗領先全球開啟了利用NICAM提升BSISO預測精準度的可能性,而2004年8月形成的8個颱風之中,除去生命力不到三天、中心氣壓大於990hPa較難重新模擬的2個颱風之外,有6個颱風形成機率在一週前達到70%以上,其中第15號到第18號的4個颱風形成機率,則是在兩週前達到40%以上。

本次研究成果已同步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地球物理科學雜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研究小組說明,今後將持續實驗能否進一步預測颱風形成後的行進路線與風力強度,而2020年次世代日本超級電腦問世後,颱風形成預測精準度也可望更加提升。

由日本富士通(Fujitsu)所打造的「京」是全球第一台突破10 petaflop/s運算效能的超級電腦,並在2011年兩度奪得全球超級電腦500大排行的冠軍寶座。我國氣象局也在2011年採購採用「京」相關技術的超級電腦,希望藉以提高氣象預報精準度,並規畫要在2014年底完成建置。(編譯/張嵐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