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開店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是地點。國家地理頻道曾播出一集《最牛中國:便利商店爭霸戰》,記錄中國大陸的國營事業好德便利店與外資的全家便利商店、羅森便利商店,這三家在上海的圈地爭霸戰。
其中好德便利店有一個據點,營業額突然從一天上萬元,短時間之內萎縮到3,000~4,000元。無獨有偶,好德的另一家位於私立小學對面的據點,營業額也掉到原來的10%。發生什麼事了?光是看著營業報表發愁,你不會找到答案,但等你實地到現場一看,答案就揭曉了──這兩家好德便利商店的旁邊,在不久之前,都有一家全家便利商店新開張。
這樣的故事在上海許多角落陸續上演,戰況越來激烈,為了制敵機先,這三家便利商店的高層,不時親自拿地圖走訪上海各個據點,實地了解附近商圈的變化,然後翻閱近幾個月的營業額,苦思策略,他們考慮的層面除了商品的推陳出新及差異化,還包括入不敷出的營業點到底要不要吹熄燈號?新的點要開在哪個位置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那麼,領先者是怎麼做的呢?鏡頭帶至全家便利商店的總部,決策小組在辦公室的桌上攤開一張大大的上海地圖,以黑/白/紅/綠各色旗子,標出自家與競爭對手的據點位置,大家圍著地圖嚴肅地討論著,未來的直營及加盟點應該開在哪個位置。
傳統BI系統缺了一個視角
對於零售、通路或多據點這類型的產業,親臨現場做實地的考察,調查住商比例、民眾消費模式、交通流量與動線,甚至試用競爭對手的商品,以了解彼此的差異。這些都是經營者必做的功課,但是當據點遍布的範圍很大時,執行起來投資的時間與費用就很高了。
再者,回到辦公室之後,手上一大堆資訊必須彙整在一起,以鳥瞰整個商圈的變化,勢必需要一個平臺。
決策者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該如何彙整各種面向的資訊,以周全地判斷情勢變化呢?高階主管而言,他們決策仰賴的資訊,絕對不能有所偏廢,若只看到公司賺了多少錢,卻沒注意到成本,及影響營運的任何因素,將導致錯誤的決策。
事實上,BI(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解決方案就是扮演這個角色,運用各種表格、樞紐分析、長條圖、圓餅圖、折線圖……等各式圖表,現在更進階到燈號、溫度計、量測軌等儀表板,這樣視覺化的設計,就是希望幫助決策者能夠一眼掌握公司營運指標及健康狀況。
然而,對於據點眾多的產業而言,這樣的圖表還是不夠。長條圖、圖餅圖或量測軌,只能顯示個別營業點、各區、這個月/上個月或近幾年的變化,但以上述的例子而言,這些都無法告訴決策者,營業額之所以掉到只剩原來的1/10,是因為競爭對手新設了一個點,而且就在隔壁。
也就是說,BI解決方案在呈現資訊各個角度的面面觀時,仍缺了一個視角──地圖。因此關於地理位置、相對距離、行車動線、住商比例等與商圈變化有關的影響因子,在系統上完全無法呈現。而這樣的分析依據,就像拼圖缺了角,仍然有所偏廢。
結合電子地圖展開分析新視野
針對BI解決方案缺乏地圖的這個重要視角的問題,極度依賴地理資訊作決策的產業,一直以來是靠人工來補足。實地考察、探勘、拍照……等,就像《最牛中國:便利商店爭霸戰》中的作法,走到現場是最直接的方法。
然而,便利商店的爭戰不會止於上海,當戰場延燒到整個中國,派人親臨現場,並且做出正確的決策與規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若是場景換到臺灣,考察的工作,又有不一樣的難度。臺灣的面積跟大陸相比雖然不大,但是近幾年來,便利超商持續深入大街小巷,再加上中型的超級市場也在市區中林立,這樣的現象也迫使原來定位在郊區的大型量販店,開始往市區移動。
當這些不同型態的賣場密度持續增加時,難免擠壓到彼此的營業狀況。以光泉牧場為例,他們便面臨這樣的挑戰,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萊爾富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松青超市、頂好惠康(Wellcome)、大潤發、家樂福等,全部都是光泉的客戶,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舖貨據點,因著彼此之間的距離、相對位置、商圈特性及促銷活動等因素,對銷售業績產生交互作用。
而這些作用,又會對供貨的光泉造成影響。舉例來說,超商舉辦促銷活動,雖然會提升單一通路的銷售業績,然而,附近其他舖貨點的客源相對會減少,再加上促銷投入的人力及物力成本,兩相抵銷之下,淨利未必會因此而增加。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光泉的策略勢必要有所調整。
而這類因客層重疊而造成的影響及變化,無論透過文字、表格或是長條、折線及圓餅等,都無法簡單而直覺地呈現。然而,透過地圖檢視就一目了然了。
光泉牧場會計部資深經理吳以忠表示:「與地點位置相關的分析,用地圖檢視最直覺。而這是以前用SQL查詢做不到的。」所以,光泉預計在2010年初,在原本建置的BI解決方案Smart eVision中,加入結合Google Maps的分析模組,在地圖上標出各據點的位置,搭配營業額及舖貨資訊,檢視各類產品的銷售狀況,希望展開全新的分析視野。
結合地圖資訊的系統早已存在,主要應用在特定物件的活動範圍監控
事實上,關於資訊系統結合地圖資訊的應用,並不是新聞。早在2001年,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即推出「天眼運輸資源整合平臺」它是結合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衛星定位系統)及地圖資訊而推出的車隊管理系統。
在車隊管理領域,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應用已經很普遍。對於仰賴車輛載貨的企業而言,結合地圖資訊管理車隊,可以有效監控行駛在外、南來北往的車輛,以扼止司機溜班、繞路、未依規定速限行駛、闖紅燈……等情況;若有事故發生,也有助於釐清責任歸屬,這方面的效果已經相當顯著。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系統工程師陳建甫,以一家擁有近千臺貨車、每天平均約有800臺車行駛於全臺的大企業為例,在天眼運輸資源整合平臺的監控之下,系統同時間平均只有7至8個警示訊息,這表示在系統的監控與管理之下,貨車違規的情況穩定維持不超過1/100的情況,是相當守紀律的車隊。
近幾年來,因應政府及環保署的法令規定,載運毒化物、廢棄物及危險物品的車輛,都必須強制列管,甚至會限定車輛行駛路線,使得車隊監控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增。
時至今日,與地理資訊相關性高的產業,例如貨運、宅配等各類車隊,甚至是房仲業,早已大量運用電子地圖,輔佐企業的行銷、監控及管理。
這類專業的地理資訊應用,未來將有可能朝手機發展,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已經進一步改良天眼,成為安裝於手機的「mSkyeyes」。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事業部門經理穆青雲預估:「未來天眼將轉型應用在幼童及老人安全方面。」
免費的線上地理資訊系統興起,觸發地圖新形態應用
車隊及房仲等產業,結合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一點也不足為奇。
然而在免費的線上地圖服務出現,簡易的操作方式,使地圖應用的門檻大幅降低。而在友邁科技的UrMap、Google Maps、Google Earth及Yahoo!奇摩地圖紛紛開放API之後,對IT領域產生一些變化。
與地理資訊並非密切相關的產業,開始構思結合地理資訊幫助決策分析。
在BI領域,以Smart eVision為例,光泉並不是唯一想要導入Google Maps協助決策分析的企業,聯銓資訊總經理林健勝表示:「目前有3家企業決定導入,以流通業及有門市分店的行業為主。」他們預計2010年第一季可以看到上線的案例。
聯銓資訊之所以開發結合Google Maps的分析模組,事實上並非來自內部的創意,林健勝透露:「其實是客戶主動提出的需求。」甚至連應用的方式,也是與客戶討論出來的。由此可見,結合地圖資訊的需求一直存在,也意味著過去商業智慧提供的圖像化分析方式,始終缺少地理相關的視角。
3D的Google Earth,幫助水保局強化土石流警戒研判
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不僅止於流通業及有門市分店的行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簡稱水保局)為例,他們一直都有利用平面(2D)的地理資訊系統了解山區的地勢。
此外,平時也購買專業的航照圖、工程人員實地前往山區探勘時,也會拍照留存,這些資訊在防災應變時,再加上氣象局的雨量圖、衛星雲圖等,都是土石流警戒發布與否的重要參考依據,然而只靠紙本的表格及文字敘述,還有平面的地形圖,還是有很多限制。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水保局發現中研究為了製作成臺北古地圖,而把臺灣的古地圖套疊在Google Earth上,因此激發了將手邊既有的防災資訊及圖資套疊在Google Earth上的靈感,於是他們委請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設計「Google Earth災情管理」系統。
水保局的作法是,在3D的Google Earth上,套疊各地的雨量、衛星雲圖及可能發生土石流的潛勢溪流位置(可能發生土石流的溪流)……等資訊,搭配Google Earth立體而視覺化的地形、地貌,強化分析研判的精準度,讓防災中心對於災情的判斷更有把握。
土石流防災資訊網結合Google Earth,降低頻寬使用量
除了「Google Earth災情管理」,水保局也在「土石流防災資訊網」中結合Google Maps,當颱風豪雨來襲時,在地圖上標示發布土石流警戒的地區,民眾只要上網就可以透過Google Maps,一覽全臺各地的土石流警戒情況。
事實上,水保局最初是使用Web的地理資訊系統,提供民眾簡單的查詢功能,然而,他們發現高解析度的圖像相當占用頻寬,反而影響土石流警戒發布作業。
於是水保局改回最傳統的方式,以簡單的JPG圖檔示意,以降低頻寬的使用。後來當他們改用Google Maps之後,圖資部分的頻寬需求,均導向Google,這部分的問題就解決了。
以前為什麼不做?成本和技術都有瓶頸
地理資訊系統已經問世多年,既然結合電子地圖的效益如此顯著,為什麼企業以前不這麼做呢?
過去地理資訊系統的IT應用,之所以局限於特定領域,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成本。
因為地圖必須持續更新,否則過時的道路資訊可能影響研判的準確度,然而這是必須持續投資的成本。穆青雲即表示,他們每年在圖資更新方面,都要耗資上百萬。
而這些成本也將轉嫁到客戶身上,所以地理資訊系統的費用通常不便宜。陳振宇提到水保局過去評估相關系統的經驗:「售價約在100~200萬之間。」
除了成本的因素,另一個關鍵是開發技術的瓶頸。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早在2001年即推出專業版的「天眼運輸資源整合平臺」,是屬於主從式(Client-Server)架構的系統。他們為了提供付費的線上服務,然而初次嘗試將「天眼」搬上Web平臺時,效果卻不理想。
Ajax使Web化的地圖應用,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因為大量高解析度的圖資,頻寬消耗相當驚人,而且操作的流暢度也不佳,尤其監控車輛在行進階段,系統每30秒重新載入(Reload)一次畫面,這種小量的資訊更新,卻要刷新整個網頁的設計,使用者接受度不高。
Web地理資訊系統所遭遇的問題,在Ajax出現之後出現轉折,以Web版的「天眼全球衛星定位服務網」來說,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專案經理辜文元表示:「運用快取(Cache)技術,能事先將背景的地圖資訊載入電腦,而JavaScript的非同步技術,可以做到局部更新,因而減少整頁重新載入的頻率。」這使得線上地圖服務操作流暢度大幅增加。
技術的限制突破,伴隨免費的線上地圖服務相際出現,尤其友邁科技的UrMap在2006年開發API供個人及企業加值使用,而Google及Yahoo!奇摩也在2007年10月左右,相繼推出臺灣版的地圖,並開放的API,供開發者結合地圖開發各類的應用,開啟了地圖應用的新契機。
國內外已出現不少結合地圖資訊的應用
目前看來國內結合地圖的應用,仍以路線規畫、店家資訊、旅遊景點及地址查詢居多。
比較深度的應用,以政府機關及學術界的例子居多。例如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借YouBike網站,透過Google Maps讓民眾可以上網查詢即時的自行車租賃資訊。
「道路施工案件查詢服務網」是配合臺北市路平專案提供的服務網,結合Google Maps的定位功能,民眾可以輸入不同查詢條件,了解各管道舉報的道路坑洞案件內容,並於地圖中顯示案件位置以及辦理情形。
政府運用Google Maps的應用,除了讓民眾更直覺地透過地圖了解自行車擺放的位置、租借狀況、道路施工的位置及期間。透過地圖展現的地理位置,連帶也透露其他關於周邊的訊息,可以輔助民眾分析並決策,在臺北市內的行車規畫。
而民間應用較具知名度的例子,是「莫拉克颱風災情地圖」網友透過這個平臺,可以通報各地的災情需要求援的資訊。其實水保局在莫拉克風災期間也有架設相同性質的網站,不過,用途主要是為了記錄及規畫救災事宜,並協助災情研判,所以並未對外開放。
至於,國外也有不少結合Google Maps的應用,例如Housingmaps這個網站,可以查詢全美各地的租屋資訊。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利用Google Map Flash API開發的互動系統「TimeSpace」,可以讓使用者點選地圖上的圖示(Icon)檢視當地的新聞、照片及影片。
創意到哪邊,效果就發揮到哪邊
以上這些應用,在沒有地圖的輔助下,也可以提供使用者需要的資訊,但是結合電子地圖的呈現方式,不但強化了直覺性,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地圖展現了全新的視野,透露文字或其他圖表無法呈現的訊息。
電子地圖不只是可以幫你地址查詢或路線規畫而已,然而,現在免費的線上地圖服務這麼多,怎麼應用這些現成而又免費的地理資訊平臺,開發有趣的應用,發揮創新的效益呢?
陳振宇表示:「創意到哪邊,它就發揮到哪邊 。」以水保局為例,他們結合Wii的搖桿,讓民眾在Google Earth上體驗「飛行」的感受,強化防災宣導的成效,這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創意。資訊透明化將使得共識更容易建立,所以不只可以輔助管理者做決策,對於使用者而言,也可以發揮作用。
其實運用地圖作為決策支援的一環,可以運用的方式還很多,對企業而言,將這些資訊視覺化,絕對不只是為了讓介面更友善或者更酷炫而已,它還可以提供更具參考性及決策性的啟發,為企業補足決策分析缺乏的視角。運用地圖,決策者不必全球走透透,就能很有「臨場感」地掌握當地的變化。
雖然這樣的作法方興未艾,光泉和水保局的例子可以給企業一些啟發。「免費」、「簡單」與「直覺」是免費的線上地圖服務最大的魅力所在。只要善用這個特性,再加上一點創意,企業有機會開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視野。
光泉預計於2010年,結合Google Maps呈現各營業據點的銷售資料。(圖中內容僅為概念驗證,非真實數據)圖片提供/聯銓資訊
臺北市政府公共自行車租借YouBike網,透過Google Maps幫助民眾更直覺地查詢到即時的自行車租賃資訊。
吳以忠 光泉牧場會計部資深經理
與地點位置相關的分析,用地圖檢視最直覺。而這是以前用SQL查詢做不到的
辜文元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運用快取技術,能事先將背景的地圖資訊載入電腦,而JavaScript 的非同步技術,可以做到局部更新,因而減少整頁重新載入的頻率,這些技術使線上地圖服務得以實現。
相關報導請參考「結合地圖展開資料分析新視野」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