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拆開一臺LCD TV,可以在裡面找到一張TV控制板,上面有大大小小的晶片、電容電阻,以及各式接頭。這就是讓這臺電視能夠運作的主要核心。特別是現在的電視系統大多還是類比的訊號,而未來將全面轉向數位化,業者為了讓這臺電視能夠符合現階段以及未來長久使用的需求,因此兩種功能都需要具備。

簡單來說,LCD TV架構分成前段的接收訊號端,以及後端的影像處理、影像顯示2大部分。前端負責訊號接收,主要有Tuner(調諧器),現在用得上的是類比Tuner,另一方面為了因應數位電視系統的需求,許多業者在完整的解決方案中會把現在機頂盒的功能也放在電視控制板上,也就是包含數位的Tuner、Demodulater(解調器)以及MPEG-II解碼晶片等。

訊號經過前端的裝置進入以後,便進入影像顯示處理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會經過3個步驟,先後分別是Video Decoding(視訊解碼)、De-Interlacing(解交錯式掃描)以及Scaler(縮放控制器),這可以說是電視最核心的部位,分別負責影像的處器,消減鋸齒狀的不完美效果,調整顯示尺寸等等都在這裡完成。

除了這3個主要步驟之外,其它還會有ADC(Analog Digital Converter;類比數位轉換元件)、DAC(Digital Analog Converter;數位類比轉換元件)、OSD(On Screen Display;螢幕顯示調整),再加上周邊的記憶體、處理器等輔助元件。

另一方面,在音訊方面,也同時會需要一個專屬的音訊處理器或者放大器。接著就可以把訊號送往面板,讓人們可以享受這些處理後的影音節目。在面板模組當中,也有用到一些電子元件,其中包含TCON(Timing Controller;時脈控制器)以及驅動IC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