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在近日發表的「PC硬體可靠性標竿測試」(Benchmarking PC Hardware Reliability)報告指出,近兩年來出廠的個人電腦比過去還要可靠,其「年故障率」(annual failure rates, AFR)比過去還要低,但廠商仍有努力的空間。
2005年及2006年出廠的筆記型電腦第一年及第四年的AFR分別為15%及20%,相較之下2003及2004年出廠的產品AFR分別為22%及28%。近兩年出廠的桌上型電腦第一年及第四年的AFR分別為5%及12%,相較之下2003至2004的AFR分別為7%及15%。
Gartner對「硬體故障」的定義為,需要更換硬體零件的任何維修事件,因此可能小至一個卡榫,大至整塊主機板。Gartner是根據第三方大型保固維修業者所提供的資料進行非正式的統計,因為個人電腦製造商通常不會透露旗下產品的相關故障數據。
在桌上型電腦部份,主機板和硬碟是最常故障的零件。「由於有越來越多功能整合到主機板上,因此主機板的更換比率也在提高。」「例如,網路卡或數據機只要有一個功能壞了,就得換掉整張主機板」。Gartner副總裁Leslie Fiering表示。
筆記型電腦最常故障的零件就是螢幕,不過隨著廠商不斷在改進設計,強化筆記型電腦外殼與螢幕外框,因此其故障率也在下降。Gartner還指出,除螢幕外,兩年機齡的筆記型電腦最常壞的為主機板及硬碟,或是彈簧鎖及底盤零件壞掉,還是鍵帽不見了,或飲料潑到鍵盤等。
Fiering說,這兩年製造的筆記型電腦故障率降低得歸功於高標準的品質保證測試,因為過去筆記型電腦供應鏈上的業者,都只想著要儘快出貨與降低成本,但現在製造商終於了解,省下小錢卻要付出後續保固維修的大成本,還有麻煩的顧客。(編譯/陳曉莉)
文/|
2006-06-28發表
熱門新聞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