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來自銀行的請求,不只改變了Gogolook(走著瞧)的商業模式,更徹底顛覆了創辦人對產品的定位,讓他們跨進了從沒想過的市場,將Gogolook的航道轉向了另一片藍海。
Gogolook在2010年推出陌生來電辨識App,至今發布30多種語言版本,全球下載量超過1億,累積16億筆電話資料庫,2013年更獲到韓國最大網路公司Naver大砸5.29億元投資,創立沒幾年,Gogolook就成為臺灣消費端市場的新創典範,把「誰打電話給我」的問題,成功地變成了一門生意。
「一開始就不是以產品或技術為核心來思考,而是聚焦人類遇到的問題,」Gogo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坦言不是第一天就找到一個市場,而是一直在轉型,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轉型,為了解決消費者詐騙問題而累積的技術,而詐騙問題後來也成了資安產業關注的重要議題。
「這個世界不管怎麼改變,人跟人的信任,都會是一個很巨大的問題。」郭建甫表示,後來更發現,信任問題是在種種改變中,一個人類恆常不變的問題,「集中在一個問題,可以帶給你很強的穩定感。」
因Naver經驗徹底改變管理思維,更學到全球市場擴張關鍵
與Line母公司Naver的相遇,更讓郭建甫意識到信任兩字是公司競爭力的核心。當年,郭建甫與Naver高層在臺灣一家飯店大廳碰面閒聊後,隔周就受邀到韓國總部,沒想到下飛機後的第一站,突然要和Naver創辦人李海珍碰面,發出邀請信的高層告訴郭建甫,這個會議可能5分鐘結束,也可能是半小時,完全看郭建甫的表現。
糟了,完全沒準備!筆電中的簡報都是中文,在搭電梯上樓過程,郭建甫決定用最簡單的方式來介紹。進門,郭建甫跟拿著咖啡的李海珍要了張紙,在上面畫了兩個同心圓的圓圈,說了起來,內圈是Line,你們解決的是親人、朋友之間的構通,溫暖是關鍵,Line就是用貼圖贏得這件事情。「我們則是外圈,解決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間的問題。」
「陌生人之間唯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信任,他不需要貼圖,不需要溫暖,要的是我能不能信任這個人。」郭建甫接著說,我們兩家是完全互補,我是你剩下那一塊的存在。聽到這,李海珍就不跟郭建甫談生意了,開始閒聊起來,聊了不止半小時。郭建甫心想,這招對了,直接描述我們解決的是互補性的問題,也都是溝通的問題。
「我們好奇的問題是,你完全不知道如何信任這個人,只有這個問題我才要解,就是我們的生意。」郭建甫強調。例如在虛擬世界,沒見過本人,如何相信對方而願意貸款,就是一個陌生人信任的問題。「陌生人之間不能沒有信任,這是剛性需求,可以創造出商業模式,也能擴張,走到其他國家。」郭建甫這句話點出了Gogolook當年受到Naver青睞的關鍵之一。
Naver帶給Gogolook的不只是資金,而是徹底的改變。「Naver帶給我最大的衝擊是,一家軟體公司,如何善用全球市場來擴大。」
Gogolook第一天推出就發布了數十種語言的版本,可以說第一天就出海,可是沒有真的進入全球市場,「我們只想讓全世界的人使用,卻沒有把一個國家拿下來的野心。」郭建甫表示。
加入Naver集團後,一位高層告訴郭建甫,要在30個國家,每一國都只有數十萬用戶,還是在幾個國家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哪一種影響力大?」「當然是後者。」郭建甫意識到,不可能一次進軍30國市場,但如何成為少數國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就是要做到市占率第一」那位高層回答,臺灣人經常只想成為供應鏈的一環,可是,這種競爭就像在奧運,要以金牌為目標。
甚至,第一還不夠,更要獨占,也就是市占率超過一半。就像Whoscall臺灣用戶超過700萬人,在有生產力人口中,可說占了一半以上,就是顯著的獨占市場。「選定幾個國家都做到這個程度,用這樣的思維,來建構整個服務,建立各方面的護城河,法令護城河、技術護城河、用戶護城河等。」那位高層這樣建議郭建甫。
Gogolook過去的全球化,只做到了呈現層的國際化,但Naver要求Gogolook得深入一個國家,徹底了解那個國家的用戶需要什麼,以獨占那個國家的市場為目標來發展。
2017年,Gogolook幾位創辦人找來臺灣本土資金挹注,買回股權,重新掌握主導權,展開了另一階段的發展。但是在Naver旗下的3年經驗,郭建甫回顧,是一種截然不同等級的思考,將三個剛從學校畢業創業,只懂技術專業的年輕人,轉變成了真正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思考商業模式,如何創造技術門檻,如何建造團隊,如何與國際人才協作等。
在全球市場落地同時,Gogolook也展開技術戰略的轉型。創業之初,沒有名氣,也沒有使用者貢獻資料時,Whoscall第一個版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一方面藉助用戶回報,另一方面也大量仰賴Google搜尋結果的公開資料來查證電話號碼。
但是,隨著這幾年個資法規越來越嚴格,隱私議題也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難從搜尋結果取得查證資訊。2014年開始,Gogolook決定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不再高度仰賴搜尋結果來查證。
「Whoscall原生是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的服務,」郭建甫表示,從第一天就開始大量建立群眾外包服務背後所需要的各種技術。Whoscall全球下載量至今超過1億,大約1∼2成用戶願意回報,累績超過16億筆電話資料庫。這些群眾外包技術,像是用來搜集回報資料的用戶互動機制,也要建立用戶評價機制,來了解回報者可信度,甚至需要有能力緩解瞬間爆量回報的流量,還要能夠分辨人為刻意操弄的回報結果。例如一群人在同一時間點在同一個地點,對同一個號碼下同一個標籤,就是一種不能相信的檢舉操作。
「資料庫是石油,不可能靠別人的石油來發展商業模式。」郭建甫表示,Gogolook開始思考,如何從資料萃取後設資料,觀測各種行為,先利用群眾外包得到的數據,經過數據過濾後,先找出正確的數據,來建立基礎真實數據(Ground Truth),接著就開始發展自己的模型,像是利用AI對電話號碼自動下標籤,或是預測詐欺電話或垃圾電話的可能性,這也逐漸磨練出Gogolook的AI技術力。
一次銀行用戶的API請求,從消費市場跨入了企業市場
一邊往全球市場深入發展,一邊也鍛鍊AI技術能力,但Gogolook的產品策略仍舊聚焦在電話號碼為核心的相關服務,而且大多停留在消費市場中,偶爾才有企業合作案,直到另一個轉折事件的出現。
2015年前後,有次,一家銀行問Gogolook,能不能提供API,用程式來查詢電話號碼。郭建甫才知道,原來行員總是手動將申請文件中的公司電話號碼輸入Whoscall查詢,判斷這家公司的電話是不是詐騙電話。銀行資訊部門發現自家行員都這樣用,就希望能API化,變成內部系統的功能,因此來詢問提供第三方介接的可能性。「從那個時間點,我們才開始意識到,電話號碼不只是通訊用的媒介,而是一種身分識別。」郭建甫表示。
當時,Gogolook在消費市場仍有很多擴張機會,「其實可以不用費心思考,如何跨入另一個世界。」郭建甫坦言,但是,這家銀行的需求,讓幾位創辦人眼睛一亮,原來,「電話號碼是信任的媒介,就像一種身分識別,而且是數位的身分識別(Digital Identity)。」這個轉念,讓Gogolook開始跟銀行做生意,也展開了全新的產品視野。
從身分識別角度思考,從電話號碼延伸到姓名識別
銀行陸續提出更多KYC驗證的需求,不只電話,能不能提供其他類型的查核,姓名、電子郵件等。「我們開始知道,身分識別的題目很深,值得投資,也開始思考一個人可以有多少種身分識別,能不能組合各種數據來實現。」郭建甫表示。
來自金融產業的需求,不只讓郭建甫意識到Gogolook的企業市場新機會,但也看到單靠電話號碼的不足,還要增加更多身分識別維度,例如需要增加人名,這正是Gogolook為何在2022年併購KYC新創的關鍵原因,郭建甫要將Gogolook的技術布局從電話號碼,延伸到姓名技術,進而讓整體產品戰略可以多一種新的身分識別維度。
臺灣在2017年通過了洗錢防制法新法,臺灣銀行業開始強化KYC顧客身分查證,大型銀行陸續都建置了反洗錢系統,利用姓名比對各種制裁名單、黑名單等洗錢犯罪風險的高風險名單。另一方面,銀行也想透過負面聲譽的查核,來判斷潛在的可能風險。在2021年切入金融科技市場的治略資訊,正是以AI化KYC解決方案在金融新創圈闖出名號,推出金融AI背景盡職調查與反洗錢服務。
治略資訊擅長輿情調查技術,原本幫電商執行市場調查,蒐集社群網站和網路熱門話題,作為電商市場行銷之用,治略資訊執行長簡嘉宏將原本用於電商的數據探勘能力,轉而發展成金融界需要的負面聲譽調查服務。
傳統負面聲譽調查最常見做法是用在搜尋引擎中尋找公司名或人名的負面新聞來判斷,簡嘉宏指出,靠關鍵字搜尋會有大量雜訊,得仰賴大量人工判斷。
治略做法是運用AI分析各種輿情內容,先辨識出嫌疑人,排除與他無關的資訊,來找出相關的部分,作為判斷這個人名風險層級高低的參考。關鍵技術就是AI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簡嘉宏借鏡熱門的NLU技術BERT的核心概念,來打造自己的NLU模型,再進一步用ML模型來分辨內容的結構,例如新聞或法律文件的結構,不同段落各自描述哪一類資訊。
但是,簡嘉宏指出,洗錢防制不可能投入資源追蹤所有帳號,只能追蹤高風險的帳號,臺灣有很多菜市場名,如何知道這個帳號的持有者,就是新聞中的嫌疑人,而不是同名同姓,電話可以提供多一道維度,來強化KYC的身分驗證。而且「一開始就挑最難的中文,做好了,其他語言相對容易。」
金融領域是信任可以產生最大的價值,但郭建甫的企圖不只如此,他想要挑戰的新課題是,「從數位身分可以多接近一個人的信譽(Reputation),我們想要盡可能搜集各維度的資料,例如最常見的身分識別機制,如姓名,Email,虛擬貨幣錢包地址等。」
下一步瞄準虛擬世界的信任,更要強化AI技術力
郭建甫的目標不只是實體世界,更要延伸到虛擬世界上的信任。「怎麼運用不同維度的資料來描繪一個人的信任,姓名,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是最常見的三個,」郭建甫表示,到了虛擬世界,加密貨幣的錢包地址,就是等同是Web 3世界的電話號碼。所以,Gogolook也投資加密貨幣新創,發展錢包位址信任評價的群眾外包社群,如同群眾評價電話號碼的做法一樣。
這幾年Gogolook群眾外包技術早已跨出電話號碼領域,更延伸到帶有網址的詐騙簡訊,延伸到網址偵測領域,甚至進入了Line或臉書Messenger中詐騙訊息和網址的防護,後續催生了訊息查證小幫手美玉姨,或是後來跨社交平臺的訊息檢測App。
郭建甫正在思考如何進化,技術上,能不能靠極少數據(Small Data)來,生成對一個人的信任,或是在策略上,不用自己產生數據,運用B2B模式與當地市場合作,在一個國家的用戶滲透率不用等到一定深度,也能開始在當地做生意,加速獲取更多國市場。
像Gogolook也正在發展一套Social Listening架構(社群監聽),從不同社交平臺的網路口碑偵測、結合原有的群眾外包通報機制如詐騙訊息檢查幫手的資料中,發現哪些企業遭冒名來詐騙,回頭通知當事人企業,盡快通知顧客避遭騙,或透過訊息檢查App來攔截,變成一種企業品牌和商譽防護服務。
郭建甫希望將治略資訊強大的NLU能力,來彌補Gogolook文本分析能力的不足,運用NLU來快速歸納有問題的內容,對可疑內容貼標,研究一則訊息如何獲得信任,甚至系列式詐騙訊息,要先發展中文內容的信任度判斷能力,再發展成跨語言內容的信任度判斷。
不過,郭建甫的願景不只是一門生意,更大願景是發展成一個信任科技的產業。他坦言:「一個產品的影響力有限,以產業為願景,更多人加入來解決問題,就能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產生滾雪球效應。」
用10年專注解決用戶痛點,將一個問題,發展成一門好生意,郭建甫下一步要走近企業市場,打造一個信任科技產業的大夢。文☉王宏仁
公司小檔案
Gogolook(走著瞧)
● 成立時間:2012年
● 董事長:鄭勝丰
● 執行長:郭建甫
● 技術長:宋政桓
● 員工人數:約140人
關鍵人物
Gogo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
Gogolook旗下治略資訊執行長簡嘉宏
技術發展小檔案
Whoscall全球下載量超過1億,約1∼2成用戶願 意回報,創立第一天就大量建置群眾外包服務所需要的各種技術,累績16億筆電話資料庫。不只電話號碼,也將群眾外包技術延伸到更多身分識別機制,如姓名、加密錢包位址,和多種社交平臺的詐騙內容檢測。正打造Social Listening架構,來發現遭冒名用於詐騙的企業,來提供商譽防護服務。
公司大事紀
● 2010年:推出第一款陌生來 電辨識App「來電走著瞧」 (Whoscall 前身)
● 2011年:因Google前執行長Eric Schmidt推薦而爆紅,下載量從2 萬暴增至數百萬
●2012年:正式在臺北成立Gogolook
● 2013年:獲得韓國LINE母公司Naver投資臺幣5.29億元
● 2017年:三位創辦人獲本土資金挹注,從Naver手中買回股權
● 2020年:跨入金融科技市場,推出金融商品媒合平臺
● 2022年:投資區塊鏈新創鏈奇科 技跨足區塊鏈防詐,併購AI新創 治略資訊,強化以姓名為基礎的AI技術能力與NLU技術能力。美 玉姨可疑訊息查證機器人新增圖片謠言和虛擬錢包地址查核,來擴大信任科技產品線可涵蓋的詐騙類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