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創投界闖蕩多年的牙醫系校友李祖德在15年前重返臺北醫學大學(北醫大),接任董事長一職,拯救當時瀕臨破產的母校,從零開始,一路引領北醫大成長茁壯。他曾被稱為最瘋狂的董事長,隔年先取得無人願意接手經營的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開幕不到2年,迅速轉虧為盈,又在2003年申請到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BOT標案,2008年順利開幕,大幅拓展北醫大的醫療版圖。
近幾年來,萬芳醫院、北醫大和北醫附設醫院相繼獲得國家品質獎,李祖德將這分榮耀歸功於IT,「品質靠量化的證據,量化的證據靠IT。沒有IT,我做不到品質。」他說。
李祖德曾經見過不少企業高階主管對IT的盲點在於僥倖心態,認為企業不導入IT,也能照常運作,因而遲遲未導入;一旦決定導入IT,又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低成本和人力完成,所以沒有紮實執行,也就無法發揮IT的最大效益。
「我沒有看過IT弱的企業可以成功,只看到成功的企業都能即時且清楚地分析資訊。所以IT是最好的投資,初期看成本是增加的,但長久來看,考量效率、品質和風險後,是划算的。」李祖德說。
尤其身處鉅變的時代,資訊洪流變化莫測,企業管理越來越講求速度、準確度和整合能力,也使CEO越來越仰賴IT,好在第一時間掌握營運動態,憑數據進行標準化的管理制度,並藉此擬定未來的發展策略。李祖德表示,過去不解決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現在時代不同了,當企業遭遇問題時,CEO必須第一時間掌握問題的癥結點,即時挺身面對、給予方向,率領團隊共同解決,其中IT就是協助CEO掌握營運動態及決策的關鍵角色。
提升IT高度,偵測營運動態,支援營運發展
以北醫大的經驗來看,李祖德第一步先提升IT的高度,當北醫大選任副校長時,他為北醫大團隊建立朝IT發展的共識,破除萬難指派年僅40歲出頭卻精通醫學與資訊工程雙領域的李友專接任,統合一校三院所有單位的IT建置與日常營運資訊。「IT整合一定要拉到最高層級,從管理面、需求面和企業營運面進行統籌。」他說。
先透過高度的提升整合營運資訊,IT才能徹底發揮管理的速度和準確度。習醫的李祖德形容財務好比企業的血管,激發活力,IT則是企業的神經,如同人體的神經一般,分為感覺和運動神經兩種類型。
IT擔任感覺神經,可即時偵測營運動態。舉例來說,北醫大透過資訊系統彙整一校三院各部門每天的營運資訊,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像是疾病嚴重程度、住院率高低、某類病患成長量等,不僅促使各部門自我檢視,因同儕壓力而精進,也讓高層主管透過數據資料檢視各部門的工作成果與缺失,確實掌握營運動態,使管理更公平、決策能跟上變動,而更具備調整彈性與準確度。
IT扮演運動神經,可支援業務自動化運作,並促進營運發展。業務自動化後,可提升運作效率、降低人為錯誤。例如,醫師開藥前,可透過系統確認病患先前的用藥狀況,以避免藥物交叉作用。此外,IT還能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李祖德表示,資訊系統不只能單向公布訊息,還要促進各部門的互動溝通,透過自動警示功能,讓各部門得知並協調業務內容,來串接組織整體運作。
CIO必須正向思考,逆向規畫
IT對企業如此重要,IT團隊的首腦CIO更是關鍵角色。李祖德期許CIO秉持正向心態,認定世界上沒有不能解的問題,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無論遭遇什麼困難,都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克服。
李祖德說:「有負面想法的人不能做CIO!我找你來不是告訴我不能做,而是告訴我怎麼做。我聽不進什麼叫不能做的事情,又不是殺人放火為什麼不能做?最多是成本的問題,好!沒有錢,那是我的問題。可是我給了你需要的錢,就要做出成果。」
以執行面而言,CIO則要逆向思考來規畫IT策略,開闢其他企業意想不到的IT路徑,才能創造競爭優勢。不過,李祖德也提醒CIO,不要直接從思考跳到行動,在行動之前,必須先落實4P計畫架構,將概念計畫、營運計畫、行動計畫、資源財務計畫的四個面向籌備完善後,再著手推動,才能有效執行IT計畫。
從北醫大一路建置IT的經驗中,李祖德獲得一些CIO必須具備的觀念。他表示,IT只是工具或程序,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符合業務需求,「IT要從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談問題,以服務驅動技術,而不是技術趨動服務,否則只是做出白色大象,不會有人使用。」因此,他期許CIO多方溝通,平衡使用者與IT人員的意見。「CIO要知道什麼時候以IT為重,什麼時候以使用者為重,才能發揮IT的效益。」
公司小檔案
公司名稱:臺北醫學大學
成立時間:1960年6月1日
主要業務: 醫學大學與3家附屬醫院(北醫大附設醫院、萬芳、雙和)
員工人數: 學生6千餘人,3家附屬醫院計3千餘床床位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