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這幾年來,企業若想要快速建置IT基礎架構,有不少廠商都推出了整櫃式建置套件,而這些產品通常被稱為融合式基礎架構(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後來又有所謂的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而最近又有一些廠商想要推動組合式基礎架構(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
從近年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分類演變,也可以看見這些系統產品的發展,以及各大廠商之間的勢力消長。
刀鋒伺服器跨足組合式基礎架構
早先IDC區分成整合式系統(Integrated System),以及整合式基礎架構(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前者營收以Oracle、IBM、HP為首,後者營收則以VCE、Cisco與NetApp為首。
到了2015年第三季之後,IDC修改了分類。整合式系統照舊存在,整合式基礎架構則變成了認證參考式系統(Certified reference systems),以及超融合式系統(Hyperconverged systems)。而且,VCE躍居整合式系統龍頭,HPE、Oracle次之。認證參考式系統的部分,則以Cisco與NetApp、EMC、Hitachi為首。
整體而言,這些廠商推出的整櫃式IT基礎架構套件,絕大多數仍採用機架式伺服器搭配儲存設備、網路交換器的方式,初期只有少數是以刀鋒伺服器作為運算核心,例如HP先前的CloudSystem Matrix,以及後來的HPE ConvergedSystem 700都是採用BladeSystem c7000刀鋒機箱。
IBM PureSystems
到了2012年,情況有了改變,IBM推出了PureSystems系列產品,雖然仍舊採用刀鋒伺服器的模組化架構,但在軟硬體的配置上大異其趣。
例如,作為底層硬體的Flex System Enterprise Chassis機箱,能搭配多種配置的運算節點(可選擇Intel Xeon E5系列處理器或IBM Power處理器),以及儲存設備Storwize V7000、針對PCIe介面卡與儲存裝置的擴充節點。
而在軟體方面,PureSystems內建多種模式(Pattern)的軟體套件,由IBM、獨立軟體開發商提供,企業也可以自行訂定,截至目前為止,已累積537個模式。而在產品形式上,PureSystems又可依據基礎架構、應用程式、大數據等環境的建置需求,區分為PureFlex System、PureApplication System,以及PureData System。
HPE Synergy
在2015年12月,HPE從HP分拆出來後不久,他們發布全新的Synergy系列整櫃式基礎架構套件,今年4月正式推出產品,雖然同樣是基於刀鋒伺服器的模組化機箱,但是軟硬體配置上,有許多部分異於先前的融合式基礎架構產品。
首先是機箱,HPE新設計了一臺Synergy 12000 Frame,尺寸跟先前BladeSystem c系列的刀鋒機箱一樣,機架高度占10U,機箱正面可搭配4種運算模組、1種儲存模組,而機箱背部則能搭配多種交換器或互連模組。
值得一提的是,Synergy對於基於自身的IT環境管理,還特別提供Composer模組,以及Image Streamer模組。從名稱來看,這兩個模組的作用,似乎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其實都是整合不同系統管理軟體功能的應用設備。
以Composer為例,它內嵌了HPE發展多年的伺服器管理平臺OneView,能監控Synergy環境下的所有系統資源,以及活動狀態與健康程度,並且能對多臺Synergy機箱提供集中管理,以及自動察覺新增或卸除的運算、記憶體、儲存、網路模組,也能依據使用者要求,執行指定的IT基礎架構資源調配作業
至於Image Streamer的功能,則是整合嵌入的Composer,可針對運算模組執行作業環境的快速部署與更新,達到系統映像的異動、安全開機,以及管理政策的遵循。簡而言之,Image Streamer能針對Synergy現有的運算資源,提供系統映像與應用系統組態的快速變更機制,像是儲存Volume環境的產生,以及後續的
作業系統部署,同時,企業可以根據所要的系統或服務部署規畫,來自定不同的作業系統。
與以往的刀鋒伺服器架構相比,不論是PureSystems或Synergy,除了強調硬體的模組化,可彈性選擇運算節點、儲存節點與網路交換器,最大的差異之處,仍在於軟體快速部署功能的整合。IBM在2012年藉由PureSystems,實現了Cloud System in a box、Cloud Ready Systems,提供多樣化的軟體模式套件,協助快速部署;而HPE如今推出Synergy,主打組合式基礎架構的概念,同樣是看準了軟體化快速部署的整合能力,而且能夠同時承擔實體、虛擬與容器化的工作負載,提供統合式API,支援自動化組態管理與DevOps應用,實現目前當紅的基礎架構即程式碼(Infrastructure as Code)。
搭配虛擬化系統軟體,可用多伺服器打造超融合基礎架構
相較於各大系統廠商力推的融合式基礎架構,之後出現的超融合基礎架構,經過好幾年的發展,只有少數幾家廠商,獲得較大規模的採用,例如Nutanix──根據IDC的2014市場報告,該公司在上半年拿到52%的市占,其次則是SimpliVity、Scaling Computing、VMware。
而到了2015年第三季、第四季,超融合基礎架構市場營收都比前一年同季度成長許多,分別高達155.3%、170.5%,年營收已占到整體市場的10%以上。
而這樣搶眼的表現,今年也吸引越來越多系統廠商積極投入。例如,VMware在2月推出Hyper-Converged Software(HCS)的平臺,替代掉先前的EVO:RAIL,而EMC/VCE也基於HCS發表VxRail Appliance系列應用設備;3月初,Cisco也正式宣布投入超融合基礎架構的戰場,推出了HyperFlex Systems;無獨有偶,HPE也在幾週後,推出新的超融合基礎架構機型Hyper Converged 380,主攻中階市場,與去年12月發表的Hyper Converged 250,並列為Hyper Converged Systems產品線。
整合式系統10年來演進的3大階段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觀察,IT架構發展重心分為三個階段。
在第一時期,企業透過刀鋒伺服器來整併系統。到了第二時期,融合式架構與超融合架構崛起,採用需求來自於企業想降低IT維運成本。第三時期開始,微型服務日益興盛,而帶動組合式架構發展。(圖片來源/Gartner)
採購力道強勁!超融合系統營收連續兩季成長
發展一段時間的超融合基礎架構,從2015年第三季之後,市場營收增長幅度相當明顯。根據IDC的統計,第三季比去年同期成長155.3%,銷售金額超過2.7億美元,占市場總值10.9%;第四季比去年同期成長170.5%,銷售金額超過3.5億美元,市值占比達到11.4%。(圖片來源/IDC)
【相關報導請參考「組合式基礎架構興起,重新定義伺服器應用」專題】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