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公共安防上的人臉辨識應用,更強調的是動態影像偵測,隨著多重比對人臉偵測法,以及導入深度學習技術,現在的人臉即時偵測能力更是大幅提昇,不論是在公共設施、活動會場的出入管理等場景,幫助檢測出可疑人物、員工或是VIP客戶。(攝影/吳其勳)

各產業、領域都將受到人臉辨識技術的幫助,對於安防、居家照護的發展應用,也是關注焦點。

像是人臉辨識技術應用在公共領域,近年已經有不少例子,因為國家安防監控有這樣的需求,不論是要抓出犯罪者,或是提供快速身分確認的服務,都能應用,而在私領域中,人臉辨識也為企業與個人帶來更多效益。

公共領域以安防應用為主,人臉辨識強化監控設備成效

在公共領域中,如何提供安全環境與便民服務,是政府、警務單位與民眾都很關心的議題,而人臉辨識是可以帶來幫助的一種技術,其中警方治安維護與機場出入境管制,就是主要應用場景。

在2017年世大運主營運中心,賽會期間有100多人、24小時輪班工作,為了主辦單位總指揮部的維安,現場應用了動態人臉辨識系統,透過攝影鏡頭捕捉人臉資料,並搭配個人ID卡片做雙重確認,而且,人員不需要停下腳步就能做到即時驗證。(圖片來源/NEC)

犯罪偵防:確認嫌犯身分與治安維護

近年臺灣警政署不斷整合全臺監視器,就已經藉助導入的人臉辨識系統,來尋找通緝犯、確認酒駕肇事人身分,或查詢失智老人家的姓名與住址等。

國外也有很多案例是用於公共車站、大型活動,不僅是犯罪者的人臉辨識比對,還要延伸到對於人的行為偵測、視線偵測與物品偵測等,並定義出哪些行為視為異常。像是有人在車站徘徊、超線,有群眾遠離一個人而跑動,或是有人視線不斷偷瞄等狀況。

畢竟,現在各場域都已經布滿監視器,但絕大多數都是沒有人照看,就算有安排監視人員也無法一次過濾如此多的畫面,用機器幫人們來監看,更具有高速辨識的能力。

大眾運輸:加速身分驗證、維安與尋人

還有一個最廣為應用人臉辨識的場景,就是在機場。相信臺灣民眾並不陌生,2012年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為協助國人通關,就啟用了人臉辨識技術的自動通關系統,應用腳步算快,在亞洲國家中排名前5,近年我們也持續看到世界各國的機場正在導入。

不過,人臉辨識技術帶來的效益相當廣泛,單從機場的應用場景來看,不僅是確認使用者身分,還包含各種效益,像是節省通關時間、簡化現場查驗人力,也能幫助犯罪偵防或是協尋旅客等。

以國內機場的自動通關應用而言,主要是針對臺灣民眾提供的服務。相較人工查驗的過程,可能費時30秒至1分鐘,而旅客利用自動通關只需10秒,這將加快旅客通關速度,也減少人力調度。

國外也有針對加速通關的應用,但更多是基於反恐及安全因素的犯罪偵防應用,畢竟歐美恐怖攻擊事件頻傳。例如2017年美國國土安全部(DHS),開始於全美9座國際機場,安裝臉部掃描裝置,對所有離境旅客施行臉部辨識,包含外國旅客及美國公民,目的是為了與DHS的資料庫進行身分核對。

人臉辨識在機場的應用還不僅如此, NEC共通解決方案技術部工程師李建志提到,像是常常有旅客已經報到,卻在航班起飛時間仍未登機,現在有機場就利用機場監控設備與人臉辨識技術,幫助找到旅客的位置,讓空姐不再是漫無目的拿著牌子與廣播器呼喊。另外,現在也有航空公司預計在登機門的環節上,利用人臉辨識技術來確認搭機者的身分,逐漸取代真人檢查。

托育照顧:課程報到與門禁管制

長照中心,也是政府近年在公共領域重視的一環,最近我們也看到長照中心應用人臉辨識的實例。像是近期國內上市公司浩鑫,便與蘆洲集賢公共托老中心等三家養老院合作,提供作為長輩會員課程報到使用、門禁管理使用,簡化過去以紙本登記的習慣,提升方便性,同時做到失智老人的出入管制。

私領域含蓋企業及居家,用臉部辨識做到人員管理與便利

讓我們生活變得更智慧,也是人臉辨識技術能帶來的幫助,近年並在不同領域中發酵。

事實上,人臉辨識所帶來的便利性,一般使用者應該都有感受。像是我們在網路上使用Facebook社交平臺,或者是iCloud或Google相簿,就提供自動標註或自動分類的能力,簡化使用者對於照片後續管理與互動的麻煩。甚至在更早的數位相機上,簡單的人臉對焦與笑臉快門,也是簡化用戶操作的應用。

在前面提及的公共領域應用之外,想一想,若將人臉辨識技術結合到其他既有情境或是設備之中,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簡單來說,有些應用面向也與人員管理、安全等議題息息相關,包含身分驗證、狀態分析等,有些則是能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性。

不僅是製造業廠區、企業機房門禁才有人臉辨識功能,在蘆洲集賢公共托老中心,也開始導入人臉辨識技術,做為門禁管理與長輩會員課程報到使用,改善單位本身以傳統紙本登記的做法,提升方便性的應用,同時也避免失智老人走失等問題。(圖片來源/浩鑫)

高科技業:門禁與廠區管理

對於高科技業的工廠與企業機房的門禁管制,已經不少應用人臉辨識的例子,並會搭配防尾隨的機制。甚至廠區內的監視器與人臉辨識技術結合,也能應用在供應商管理、偵測員工工作超時等不同情境。

此外,現在的門禁系統在演算法與硬體效能幫助下,也朝向動態人臉辨識發展,雖然這與應用場景的規模相關,但對於多人進出管制的情境而言,由於不會干擾人們行進,可以更加便利。

車輛管理:預防疲勞駕駛

在車輛管理解決方案中,明基智能也利用影像系統來偵測人臉與人眼,預防疲勞駕駛,強化車隊管理。儘管要達到同樣目的,目前可行作法還有偵測生理訊號與腦波,或是從車輛偏移來判別,但用人臉辨識分析駕駛的分心與疲勞,成為兼顧低成本與可行性的作法。

會議溝通:強化視訊體驗

在企業會議室的應用情境中,Cisco近年推出的視訊會議設備也已經內建人臉辨識功能,用於強化視訊體驗。

現在的視訊會議智慧型鏡頭,透過人臉辨識與聲音定位技術,將能自動追蹤發話者與捕捉畫面,並具有自動最佳構圖的能力,不像過去要藉由預先記憶好的預設點位置,以遙控器來快速切換鏡頭角度與縮放。下一代產品還預計能夠結合企業AD,讓視訊會議畫面能顯示對方的名字。

居家生活:讓智慧家電變更聰明

過去智慧家電裝置產生的資料,以往都是簡單的溫濕度感測等,並不一定都很有價值,但若能結合攝影鏡頭、人臉辨識做到更多感知能力,將可提供更多分析與智慧應用。

Kneron產品行銷暨應用協理史亞倫表示,他們已經與家電廠商合作,在空調產品中內建人臉辨識功能。應用上,可依據室內人數自動調整溫度,依據人的位置調整風向。他們也預計在之後版本,要做到年齡的判別,像是偵測到小孩或嬰兒時,風向不要對著他們,溫度也不要太低。

而且,他們的現行作法是以低功耗SoC晶片、人臉辨識演算法與攝影鏡頭,讓終端設備本身可以進行人臉辨識,資料不需送回雲端或後端伺服器運算。未來他們還會將開發出低功耗的AI加速器,提升終端設備的運算能力。

綜合來看,在上述眾多的應用場景中,過去可能只有依賴人眼確認,或利用不同感測技術與搭配外物才能做到,不論是確認個人身分、捕捉人的動向。現在,隨著智慧影像監控與人臉辨識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將擴及更多應用。

2018人臉辨識趨勢相關內容:
人臉辨識應用全面爆發!AI加持與終端應用是關鍵
用臉部辨識確認客戶,幫助存提款與接待
利用人臉辨識分析,做到資訊蒐集與精準行銷
人臉支付新浪潮,買東西不用錢包與手機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