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務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SM)是一套資訊科技的服務管理方法論,主要以英國政府國家電腦電信局首創的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架構為基礎。根據Wikipedia的解釋,ITIL定義了IT組織結構、技能需求和一組標準化的管理程序,讓組織可以管理IT作業,並且連結IT本身的架構。這些作業程序專屬於供應商層級,而且可以套用到IT架構內的所有設備。

ITIL包含7類的規則定義:服務支援、服務傳遞、ICT(資訊電信科技)架構管理、服務管理實作計畫、應用管理、商務觀點與展望、安全管理。ITIL目前已經是英國政府商務部(OGC)註冊商標。

在2000年時,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BSI)發佈的ITSM國際標準規範推出BS 15000標準,控管服務流程提供、關係管理流程與服務支援相關流程,確保IT服務符合企業的營運需求。目前業界也有IT服務管理論壇(ITSMF)的社群。包括IBM、HP、CA、BMC及微軟等在內,許多資訊大廠都是ITSMF會員,紛紛提出ITSM解決方案。ITSM一方面也回應這些大廠推動的公用運算願景。

傳統的IT服務是以IT技術為基礎,而ITSM跳脫以往對IT的想像,以業務流程為中心,可以用來建立開放的、流程導向的、重視服務質量與客戶滿意度的服務型IT組織和運作機制。將IT關注的目標由系統與網路的正常運作,進一步提升到商業策略,打破IT資源採購過多但是效能不彰的刻板印象,讓IT得以從成本中心提升至服務導向與利潤中心,促使IT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

企業內部如果要實踐ITSM,須從人員、流程、管理工具等方面著手,首先員工的角色將會產生變化,以因應企業組織、人員與流程的變動,企業應該規畫專門負責IT服務的相關管理人員;其次是服務等級協議(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必須透過這種形式,取得共識,包括有效期限、服務提供時間、故障回報流程、變更需求流程、服務等級目標、使用者責任和計費等事項。

傳統企業e化極少考慮到IT流程再造,透過不斷的流程互動與改進,IT服務可以與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運作等量齊觀,可以用更具策略與量化的方式管理企業整體的管理策略,不再獨漏IT。文⊙李宗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