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什麼時候開始導入IPv4網路嗎?Purdue大學教授Douglas Comer在研討會中提出了這個大家難以回答的問題。在80年代TCP/IP網路開始推行之後,不知不覺之間,突然全世界都開始使用IP網路,Douglas將這段時間稱之為「Fly Day」,形容在這段過渡期間,就像是飛翔一般跨過網路架構轉換的鴻溝。而現今在種種不同因素之下,勢必開始從IPv4網路轉換成IPv6網路,這個過渡期會有另一段「Fly Day」的產生嗎?IPv6究竟又有何好處,讓這麼多產官學界的專家都不斷大力鼓吹?在臺灣的發展現況又是如何?在這次研討會之中,各個專家有精闢的分析與解說,就讓我們瞧個分曉。

IPv6 Summit過去在亞洲地區僅在日、韓及大陸舉辦,今年首次在臺灣舉辦此項盛會,由TWAREN、ABIEN計畫及多項IPv6產品通過認證等事項來看,表示我們在IPv6的研究與發展已經逐漸趕上國際腳步。本次研討會由行政院NICI小組籌辦,有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如國際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北美IPv6工作小組指導委員Mark Blanchet、亞洲IPv6工作小組執行董事Takashi Arano及歐盟IPv6工作小組成員Jordi Palet等人與會,議程內容包括:IPv6網路基礎知識、臺灣的IPv6計畫現況簡介、現有設備與測試方式、臺灣的IPv6產業介紹、以及分組討論,在兩天緊湊的課程中,讓與會者了解許多其他各國的發展狀況及經驗分享,同時也對臺灣目前以政府及學術單位主導的IPv6實驗網路之架構與目標更為清晰,讓相關的各項產業可以共同為新一代的網路發展而努力。

會前IPv6教學
為了推廣並讓更多人了解IPv6的技術與架構,在高峰會開始之前特別舉辦了會前IPv6教學講座,邀請多位任職於Cisco並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講述IPv6路由、行動效能、IPv6與IPv4轉換機制、網路管理以及配置策略等關鍵概念,課程緊湊且豐富,吸引了相當多人參加,僅供120的會議室不但座無虛席,還額外添加了許多座位,讓現場報名的人士可以一同參與。

然而天公不作美,在第一天講座結束後,艾莉颱風就挾著風雨趕來報到,基於安全理由使得後兩天的講座因此取消,也影響了IPv6測試研討會的舉辦。

IPv6技術及產業高峰會
在經過兩天颱風肆虐之後,技術及產業高峰會幸好並未因此受到影響,得以如期舉行,雖然少數講者因為颱風而變更演講時間,但是依然受邀前來,顯見國際間對於IPv6的推廣與宣導相當重視。

在高峰會中,不但有學術界人士發表IPv6相關的研究與開發成果,同時也有各產業界的專家分享建置過程的經驗與目前運作狀況,並且從各種面向分析為什麼IPv6在臺灣會是一項重要且先進的發展項目。在議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臺灣廠商已經在IPv6這塊領域中作了不少努力,不管是韌體的修正、晶片的研發或是產品的改良,都已經有許多項目獲得第一階段的IPv6 Ready標章,甚至還有兩家廠商與韓國合作,讓臺灣的網路設備打入韓國市場。其實根據與會的多位業者指出,臺灣產業具有良好的研發及工作能力,特別是在IPv6領域中是相當不錯的合作伙伴。相關研討會資料可在www.ipv6.org.tw/summit中下載。

IP電信專區與IPv6展示
在電信展中,相信有許多人發現到這次並沒有手機大廠參與,反而是網路電話、通訊與固網業者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以今年的發展環境來看,雖然網路電話已經推行了相當久的時間,但是隨著技術與頻寬的提升,這次展覽中得到了相當多關注的眼光,光是參展攤位就明顯地較過去多,同時也發表了多種新設備,除了支援SIP協定之外,也能夠因應未來的IPv6網路。而在IPv6展區中,除了有多種產品的展示,並且現場也有相關的演講及說明,吸引了不少人參加。

在展區中,不斷強調的就是透過IPv6加網路電話,可以讓不論是筆記型電腦、PDA或是手機等終端設備都得以順暢的與其他人聯繫,並且搭配明年3G服務上線,相關服務及應用會更多。因此,主辦單位已經很樂觀地認為明年的臺北國際電信展將成為亞洲地區的專業電信展。IPv6在臺灣

目前臺灣有3個IPv6實驗網路,最新且頻寬也最大當屬TWAREN(臺灣高品質學術研究網路)莫屬。TWAREN集合了多家廠商之力,除了建置出高頻寬的光纖網路外,也建置出良好的IPv6連線環境,提供在學術網路的龐大架構下,測試各項IPv6的技術與設備,希望能夠在未來網路架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葉耀明教授提出在IPv6的研發中,應該分為:政策、產業、基礎設備及研究等四種面向,因為IPv6的推動及研發需要龐大的經費,由政府主導政策可以提供充足的資金、稅率的減免以及通盤的計畫,在整合的大架構之下執行各項分計畫,也更能夠推動國際合作。

在7月29號ABIEN計畫(先進寬頻e畫服務網路推動計畫)公布之後,與網路相關的產業,不論是各ISP業者、晶片廠商、設備廠商就有一套可依循的規範。不論是學術研究或是產業研發,在臺灣研發的晶片、軟體或設備已有多項獲得IPv6 Ready標章,各主要的ISP也開始提供IPv6實驗服務供一般使用者連線,顯見產業與學術界已經開始攜手朝IPv6前進。目前研發與測試方向是以網路電話(以SIP協定為主)、行動網路(WLAN、3G)優先,主要是因為臺灣目前寬頻及行動電話普及率相當高,對於網際網路有一定的接受度,以網路電話及行動網路著手,不但可以刺激新產業的興起,同時也可以降低導入時的難度,並配合新架構的開展,因此與會的各學者專家都認為臺灣具有發展IPv6所需的良好環境。Cisco網路連結作業系統(IOS)工程部副總裁Michel Langlois就表示:「透過IPv6網路,可以提供家庭網路與行動無線網路良好的網路接續能力,並且提高點對點、設備對設備的連線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與效能。」IPv6能提供更多的IP位址與更好的點對點能力

IPv4與IPv6最大的差異在於IPv6能夠提供更多的網路位址。IPv4位址為32位元,而IPv6位址則有128位元,我們可以用一種方式形容IPv6位址的數目:「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有自己的IPv6位址」,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使用IPv6之後,我們就不必煩惱位址不足的問題。而因為每一臺可連線設備都能夠擁有自己的IP位址,因此就不必使用NAT方式連接網路,可以徹底解決因為轉址問題造成應用程式無法使用的障礙,在頻寬許可之下,甚至可以將現有Server-Client架構轉換為End-to-End方式,讓星狀拓樸進化成彈性更高的網狀拓樸,提供更好的連線能力。

IPv6除了提供足以應付未來的IP位址需求之外,在封包設計上,也能夠提供良好的傳輸效能。IPv6簡化了IPv4的標頭(Header),將大部分不需要的標頭交回到負載(Payload)之中,能夠承載更多的傳輸內容,以MTU來說,IPv4標準的MTU為1518bytes,但是IPv6的MTU則可以達到4470bytes,能夠提供更快更好的傳輸效率,因此透過IPv6網路,不但可以提升傳輸速度,更可以增加傳輸效能。

此外,目前在IPv4網路上經常使用的IPsec安全架構,在IPv6中成為內建標準。眾所周知IPv4本身是相當不安全的傳輸標準,雖然在二十年間不斷研發出新的安全架構,試圖保障傳輸安全,可是基於本身的安全問題,四大安全隱憂依然存在。在IPv6中,同樣存在著這四種安全問題,但是透過大量的IP位址數量、先天具備的安全防護機制以及良好的加密性,讓這些攻擊的成功機率降至最低。並且透過這些安全機制,可以有效實現點對點的安全保障。

以目前的實驗環境而言,在家庭網路中,每一臺家電設備都可以擁有自己的IP位址,並且可以自由地與外界連線,擺脫了NAT所造成的障礙後,就算在遠端也可以很輕鬆的控制各類家電,不再需要透過電話線才能控制。而以行動網路來說,目前可分為WLAN與GPRS兩大類型,GPRS透過GSM網路連線,只要在系統服務範圍內,無論移動到哪一點,都無須更改IP位址與憑證,可以有效地無縫漫遊,具有良好的移動力,但是傳輸頻寬不足、費用太高是最大的缺點;而以WLAN構成的無線公眾網路雖然頻寬較大、費用較為低廉,可是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在不同基地臺之間漫遊,雖然多家廠商都有提供漫遊的解決方案,但是在缺乏通盤建置計畫的狀況下,無線上網還是單點為主,無法有效普及,並且為了應付無法估計的設備數量,都採用NAT方式,對應用程式的支援度也差。不過透過IPv6網路,可以讓所有的無線裝置都具備實際IP位址,相關的認證問題除了AAA伺服器之外,也可由另一端的伺服器認證,並且透過無狀態自動配置(Stateless Auto-configuration)的方式,能夠提供良好的漫遊機制,服務範圍可自動延伸,解決目前的難題。目前在臺灣已經建立了IPv6展示中心,展示各類設備及實際應用方式,是全球第四座以IPv6為主題的展示中心。

與IPv4相比,IPv6雖然具有相當良好的先天環境,無論安全性、可用性及效能都較IPv4優秀,但是為什麼卻遲遲無法讓IPv6普及?Douglas在研討會中很明白地點出問題所在:「現有的TCP/IP網路發展得相當成功,由全球化的網際網路我們可以看出IPv4網路具有普遍性、效率、延伸性及精確度。在IPv4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下,IPv6無論在研發或是產品推廣上都會遇到一定的瓶頸。」事實上,以企業網路管理的角度而言,現有的網路雖然需要NAT方式解決網路位址不足的問題,但是卻也藉此提供了集中管理時所需的先天優勢,各國的實驗網路推行者都承認,推行IPv6必須先由政府及學術單位開始施行並推廣,而後由各網路服務業者刺激家庭與行動用戶接受,最後才能讓企業可以接受。這種進程與IPv4網路推動時不同,也是IPv6推行時的瓶頸。亞洲地區以日本發展最盛,其次為韓國、臺灣

以全球的IPv6網路發展而言,美國當然是居於龍頭角色,並且不斷以政策及各項獎勵措施推動整體IPv6發展,特別是美國軍方已經要求未來的網路產品都必須能夠支援IPv6才得以提供軍方使用。雖然目前已經有許多產品號稱支援IPv6,不過在8月30號之前,真正通過第一階段官方認證的僅有214項,並且其中包含了測試平臺、晶片、韌體及設備等多項產品,其中日本方面就有60項產品,韓國則有7項,臺灣則有9項產品,不過以網路發展來看,日本已經有多家商業ISP提供IPv6服務,並有多項應用程式支援,韓國則已經開始推動企業界採用IPv6,臺灣到目前為止還僅於在實驗性質,不過發展狀況相當快速,受到國際的注目。

韓國iBIT董事長Choi Dae-Yang表示,目前在韓國推行IPv6的成效不錯,主要是由於韓國政府從政策面極力推動,鼓勵各廠商研發可支援IPv6的設備,並且透過已建置完成的兩間展示中心讓使用者與企業了解IPv6的好處及優勢,透過多種方式降低轉移時的門檻。Choi Dae-Yang認為IPv6與IPv4的差別就像是彩色電視與黑白電視的差異,雖然都可以看到喜愛的節目,但是效果卻相差甚遠,剛開始使用者會覺得還不需要改變,可是當體認到效能上的差別之後,就會捨棄黑白電視而改用彩色電視了。

日本的網路環境主要以行動電話為主,而韓國則是基礎設施相當良好,臺灣則兼具兩者之長,許多專家都一致認為臺灣是推行IPv6並且發揮最大優勢的最佳地點,除了可以藉由完整的學術網路與人才開發新產品並測試之外,發展3G並整合雙網的潛在能力也是重要條件。以目前的IP網路來說,除了家庭網路之外很難找到第二個有利的切入點,但是行動電話將會成為IPv6網路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前十年,後十年,IPv6還要多久?

IPv4自從1980年第一份RFC公布以來,直到1990年開花結果,這十年間共公布了32份RFC,其中大多數是說明如何在現存網路中使用IPv4架構,雖然IPv4先天上存在著許多安全漏洞及使用上的問題,但是經過不斷的研究改進以及技術的研發,造就了現在蓬勃發展的網路,仔細探究其原因,TCP/IP網路的成功,就在於讓不同內容轉換成各類的TCP封包,將所有內容解構成最原始的方式在IP網路上傳遞,而不像電信網路必須先建立健全的通道才能傳送訊息,也可說是一項技術上的奇蹟。

在IPv4網路快速的發展之下,世界各國發現IPv4位址有不敷使用的現象,於1993年第一份關於IPv6的RFC公布之後,一直到2003年也經過了十年,這十年以來,一共公布了121份資料,雖然內容較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宣示新功能及相關細節,而沒有對如何應用多加描述,雖然IPv6本質上是由IPv4進化而成,基本的作法依然可供應用,不過與會專家都承認,在推行的時候往往都會遇到阻力,阻力的來源就是因為IPv4網路相當成功,而使得使用者認為不需要變更,不想成為先期採用者,而希望等到適當的時機再開始導入。那什麼時候才是正確的時刻呢?Douglas的回答是「It depends…」,因為在現有IP尚未真的拮据到不敷使用之前,很難產生相對的趨力讓使用者採用,而過去有多位分析師「猜測」過IPv6可普及的時間,不過依據他們的看法,得到的經驗是就如同創新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所說「專家的預測永遠是錯的」。既然目前所看到的僅是消極的趨力,而在積極的動力(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之前,IPv6的普及時間究竟要多久也沒人可以說的準,或許我們可以期待3G的推行吧。

臺灣第一座IPv6 展示中心
臺灣第一座IPv6展示中心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三段2號5樓,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到下午6點。展示內容包含四項主題:IPv6產品、IPv6簡介、IPv6應用與IPv6熱點。該展示中心是由「我國IPv6建置發展計畫」辦公室與TWNIC、工研院電通所及TCA共同建置,計畫於臺北與新竹各建置一處。

如果沒有辦法親自參觀,也可以透過展場內的IPv6網路攝影機看到現場實景,不過必須透過IPv6網路才能收看。網址為camera1.v6corner.org.tw。

獲得IPv6 Ready標章的條件
當一項產品通過IPv6論壇的測試之後,就能獲得IPv6 Ready標章的背書,證明該產品可以用於IPv6網路上。IPv6 Ready標章的驗證目前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測試的產品包括:路由器、作業系統、相關協定以及特殊設備等,測試內容包含了自我測試與相容性測試,通過了這些測試之後,就會發給第一階段的IPv6 Ready標章。第一階段可說只是基本的連線測試,僅驗證連線部分,因此目前僅核發基本的連線設備與作業系統等產品,第二階段的認證則較為嚴格,包含了更多的應用程式項目與標準,不過目前尚在制訂之中,相關資訊可至www.ipv6ready.org查詢。文⊙羅健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