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沒有證照都可以當講師,我教出來的人都可以考取,那我為何要浪費金錢和時間去考這些證照?」
一位過去數年在教育訓練中心擔任Linux相關證照課程講師、現任職於某固網公司的Unix系統管理師,表達了他對證照的看法。「我都已經幹到這個位置了,還有必要去拿CCIE嗎?」某位ISP高階技術主管,解釋了他為何不考證照的理由。
去探討「證照重不重要,需不需要」,就好像去斷定學歷的高低是否決定一個人的終身成就,都是沒有絕對定論、一百個人就有一百零一種觀點的大哉問。有人會根據「大規模調查的比較分析結果」,堅持學歷高的人一定會有比較好的成就,但永遠就有無數像比爾蓋茲和王永慶的範例,被作為「學歷無用論」的理論基礎。
所以在看待證照的真正價值之前,必須先了解一個事實:證照對於企業與個人的價值與貢獻,往往並不是一致的。在沒釐清這點之前,去討論證照有沒有價值,就有如瞎子摸象、機關槍打棉花,講來講去都還是那些用一般常識即可判斷、根本就不是結論的結論。
證照對企業的貢獻 不見得等同於對個人的價值
頂級證照的實際價值,其實並非證照本身的「市場價格」,而是在考照過程中,所建立的人脈系統和業界網路,以及學習這個業界「共通的語言」。也因此,很多人去攀爬證照金字塔,主要是為了生涯規畫和自我進修的考量,而非為了取得證照。
證照的「熱門度」不等於企業的實際需求
世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在市場上維繫永遠的優勢,勢力持續消長乃必然的常態,今日的大廠難保不變成明日被併購的對象,臺灣一偶更不足以代表整個世界的全貌。換言之,眼前的「熱門度排名」以及在臺灣引進的證照,不見得足以代表企業實際的需求-尤其是跨國企業。
今天有人考取了看似熱門的某大廠頂級證照,結果卻只在一家用不起該大廠產品的小公司任職,這張證照實際的價值必然大打折扣,無法搔到企業的「癢處」,更罔論企業的需求也是會改變的。
證照應視為自我進修的過程,而非目的
以自我進修的角度而言,考取證照應只是一個過程,一種學習的手段,而非最終的目的。如同學校所提供的課程與學位,證照也相當適合作為一個「明確」的自我進修目標,以及強迫自己學習不熟悉領域、培養整體概念的途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往往都會遭遇「想要利用下班時間充實自己,卻又不知該如何著手」的窘境,這時候證照的存在就會展現其真正的價值。
「概念性證照」有助於學習業界「共通的語言」
大多數的IT證照,幾乎都是以特定廠商及產品為核心,偏向技術領域,不過在本次IT證照大調查中,我們注意到「概念性」證照的重要性,正在水漲船高,成為有心向管理職發展者的選擇。
無論有無證照,實力和經驗仍是在職場步步高升的不二法門
無論現實的世界是否真的「一照在手,希望無窮」,實力和經驗仍是在職場步步高升的不二法門。這雖是老生常談,卻永遠適用。證照對企業的貢獻
--不見得等同於對個人的價值
很多公司斤斤計較擁有頂級證照的員工人數,就好像科技業大廠動輒比賽誰的博士比較多,但很多人自己都明白,以臺灣目前電子科技業的技術水平和對研發的態度,究竟有沒有必要找那麼多的博士,根本就是一個大問號。甚至有時候博士還比碩士難找工作,因為很多公司根本就不知道收了個博士進來後,到底要如何讓他發揮所長。對證照而言,也是一樣的。
對於某些企業而言-尤其是需要搶標案的SI廠商-擁有頂級證照的「站臺人數」,就是能否符合標案資格的關鍵。企業在搶客戶時,尤其是已經過度飽和的產業,如果可以亮出數張「金光閃閃」的頂級證照,就比較能說服不熟悉的客戶成為合作夥伴。但是,公司賺錢是一回事,對這些和擁有證照的本人來說,這張證照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電信業與ISP,頂級網路證照的重要性往往被外界所高估,在這個業界的高手,很多都是沒有半張證照,或者就是「不小心」拿到頂級證照後就懶得去更新了,因為在網路世界裡,經驗和實力才是重點。很多人都在口耳相傳「某某頂級證照等於百萬年薪」,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麼說,「當網路不通了,用戶打電話罵人時,哪管接電話的人有沒有CCIE?」。
頂級證照的實際價值,其實並非證照本身的「市場價格」,而是在考照過程中,所建立的人脈系統和業界網路,以及學習這個業界「共通的語言」。也因此,很多人去攀爬證照金字塔,主要是為了生涯規畫和自我進修的考量,而非為了取得證照。證照的「熱門度」不等於 企業的實際需求
追根究底,為何廠商們都要推出琳瑯滿目的金字塔證照機制?說穿了,都只是商業與維持產品市場佔有率的考量。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的廠商,更可透過其炙手可熱的證照系統,在各大企業埋下自己的「樁腳」,讓企業持續採用該公司的產品,維持市場佔有率的優勢。兩者相互為用,缺一不可。
這種現象,從現今證照的熱門度排名,即可略見一二。不過,世上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在市場上維繫永遠的優勢,勢力持續消長乃必然的常態,今日的大廠難保不變成明日被併購的對象,臺灣一偶更不足以代表整個世界的全貌。換言之,眼前的「熱門度排名」以及在臺灣引進的證照,不見得足以代表企業實際的需求-尤其是跨國企業。
今天有人考取了看似熱門的某大廠頂級證照,結果卻只在一家用不起該大廠產品的小公司任職,這張證照實際的價值必然大打折扣,無法搔到企業的「癢處」,更罔論企業的需求也是會改變的,像企業e化之類的任務,或著是大型系統架構的管理工作,又該去哪裡找適合的人和適合的證照?對於已經在企業任職、了解公司實際需求的在職進修者而言,這些也許不是問題,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和想跨行轉業者又該怎麼辦?
其次,在諸多媒體喧嘩取眾式的報導與教育訓練中心的推波助瀾下,檯面上的熱門度排名往往掩蓋了很多在臺灣從未知名、甚至根本沒有引進、但在其他國家其實還頗有地位的證照。如果哪天某家廠商或某種證照突然一夜之間變成媒體寵兒,是不是又要爆發一股新的「IT證照蛋塔熱」?是不是代表該證照馬上就要因過度氾濫而貶值?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證照應視為自我進修的過程, 而非目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有如大學修完學分、研究所論文送審過關後才能領取畢業證書,證照的取得並非不勞而獲,「凡走過者必留下痕跡」,在準備考照的過程中,勢必學習到比較有系統的知識。以自我進修的角度而言,考取證照應只是一個過程,一種學習的手段,而非最終的目的。
另外,如同學校所提供的課程與學位,證照也相當適合作為一個「明確」的自我進修目標,以及強迫自己學習不熟悉領域、培養整體概念的途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往往都會遭遇「想要利用下班時間充實自己,卻又不知該如何著手」的窘境,這時候證照的存在就會展現其真正的價值,考取證照也是一種培養自我肯定、建立長期學習態度的方式。就算是長期專精某個領域的高手,其知識領域可能也存在著不少盲點,證照就可以協助填補不足之處。
利用補助證照費用、建立考取證照的獎勵措施,更是企業建立在職訓練機制、激勵員工向學的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這可讓員工在公司內建立「讀書會社群」機制,不但可透過群聚效應降低報考證照的成本(已考上者可將寶貴的經驗與所費不貲的的教材轉移至其他員工),加速員工之間知識與經驗的交流,刺激良性競爭,間接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當然,這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可在上班時間進行教育訓練課程、減少準備證照考試的過程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公司出資提供教育訓練與考試費用、考上之後就要負責教育其他員工,訂出明確的加薪及升等規定,甚至為了防止員工考上證照後就馬上跳槽、為了證照而工作、所以必須簽訂相關的保障合約等。「概念性證照」有助於學習業界「共通的語言」
大多數的IT證照,幾乎都是以特定廠商及產品為核心,偏向技術領域,不過在本次IT證照大調查中,我們注意到「概念性」證照的重要性,正在水漲船高,成為有心向管理職發展者的選擇。
和一般證照的特性不太一樣,這類型的證照並非針對特定廠商及產品,而是一般性的觀念與指導原則,考的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整體概念,或著是描述企業需求及外在環境的情境題,所以並不是靠K書就可以考上的。這種證照代表的是「這個人有一些基本的整體觀念,可以和其他的專家有效的溝通」,以建立「業界內共通的語言」。
換言之,這種概念性證照要求應考者以比較全面的角度,以及管理面的思維,去思考如何解決實際的問題,並非僅限於技術面的知識。
另外,像專案管理類的證照對於改善流程管理也有相當程度的助益,因為從實務面的角度而言,當案子越做越大、牽涉範圍越廣,流程管理就變成決定成敗的關鍵。實力和經驗仍是在職場步步高升的不二法門
說到最後,證照真正的意義,不外乎反應出擁有該證照者的實力,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手上捧著頂級證照者,幾乎清一色都是在該產業打滾已久、累積足夠的知識與經驗,平時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非為了考試而學習,才在適當時機去「拿」這張證照,甚至還不乏「手持頂級證照者卻不欲人知」者。天底下任何一張證照,不外乎希望應考者先有相當程度的實務經驗,才具備挑戰這張證照的資格。
所以,無論現實的世界是否真的「一照在手,希望無窮」,實力和經驗仍是在職場步步高升的不二法門。這雖是老生常談,卻永遠適用。文⊙劉人豪
熱門新聞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5-01-02
2025-01-02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