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的技術

談到RFID,通常會直接聯想到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沃爾瑪要求前100大供應商在2004年底之前,在紙箱及棧板上使用RFID,因而掀起一波的熱潮。

事實上,RFID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被應用於空戰,以辨識敵機與友機的身份。而沃爾瑪的野心最後因為RFID的成本太高、標準不一及技術尚未成熟等因素而受挫,但是這不表示應用就此消失。

目前RFID仍以各種不同的面貌,應用於大眾的生活當中,例如門禁卡、悠遊卡、動物晶片及新生兒管理等,都是常見的應用。

曾有媒體預言:RFID會取代條碼(Bar Code)。同樣基於最現實的成本考量,近乎零成本的條碼並不會因此被淘汰,反而是成本降不下來的RFID遭遇推廣的瓶頸。因此應用RFID必須善用非接觸性、遠距及自動化的特性,否則無法突顯價值。

細究RFID的應用原理,主要是由電子標籤(Tag)、讀取器(Reader)及應用系統所組成。電子標籤主要是用來記錄商品資料,記憶體可以是唯讀或者可重複讀/寫,更複雜的應用,甚至會在標籤中內建微處理器,或者溫/溼度感應器。

標籤一旦接近讀取器,便會自動發出訊息,根據讀取距離的差別,標籤可分為主動式(Active)與被動式(Passive)兩種,主要以加裝電池與否區分。

加裝電池的主動式RFID,可讀取的最遠距離可達200公尺,而被動式RFID最遠只有5~6公尺。

然而,RFID也不全然沒有限制。除了頻率的波段與資料交換的標準不一致之外,最大的問題在於液體、金屬與碳元素會干擾RFID的辨識率,例如整箱的擺放方向不一的可口可樂在盤點時,就可能產生辨識率的問題。一般認為加裝讀取器或者客製化標籤的款式,就可改善干擾的情況。

企業對於RFID應用於供應鏈管理的美好想像,是站在倉庫門口,貨物的盤點資料即在轉瞬間彙整於手持式電腦。但由於供應鏈管理關乎諸多國際標準的制定,牽涉層面廣泛,因此這樣的夢想無法短時間實現,反而是其他特殊創意的小型應用,成功率較高。文⊙李延華

Passive
被動式

被動式標籤本身沒有供應電力的來源,因此內部的電路在接收到讀取器的電磁波後才會被驅動,一旦標籤接收到足夠的訊號,便可以發送資料至讀取器。

由於被動式標籤具有價格低廉、體積小及無需電源供應的優點,目前RFID的應用,主要以被動式居多,例如動物晶片、門禁卡等均是被動式標籤的應用。不過,被動式標籤的有效偵測距離短,因此也限制了應用的範圍。

Active
主動式

主動式標籤包含一個電池提供電源,使標籤可以主動發射無線電波,且感應距離較長,搭配天線使用最遠可達300公尺。

主動式標籤並不是時時刻刻在發射無線電波,否則電力很快就會用完。標籤平時其實是處於休眠的狀態,而RFID的讀取器加裝喚醒的裝置,當標籤進入讀取器的範圍,喚醒機制便觸發標籤開始傳送資訊。不過由於主動式RFID體積大、需要更換電池,以及成本較高等因素,所以目前應用並不普及。

Frequency
頻率

RFID使用的頻率主要有LF(Low Frequency,低頻)、HF(High Frequency,高頻)及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頻)三種。LF是135KHz以下的應用,傳輸距離約10公分,被廣泛使用在門禁卡、汽車防盜等應用。HF主要規範為13.56MHz,傳輪距離在1公尺以內,主要應用在付款機制方面。而UHF的頻段在860~930MHz,傳輸距離可達5公尺,可同時進行大量標籤的讀取與辨識,適合物流及供應鏈領域。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管理

RFID對於供應鏈管理的幫助,在於透過自動化的處理,可以減少人工的錯誤、提高工作效率與客戶滿意度,尤其對於棧板或包裝紙箱等可重複使用的資源,RFID可以協助追蹤進度,以確保貨物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

雖然很多人認為供應鏈管理是RFID最具體的應用,但由於高昂的成本,以及必須制定跨產業和國際的資料流通標準等因素,反而使得供應鏈管理的RFID應用無法迅速起飛。

BarCode
條碼

條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現今使用條碼管理貨品已經相當普及。RFID與條碼比較,可以更進一步減少人力成本。因為條碼掃描器需要實際接觸物品,而且一次只能取單一條碼資料;而RFID是無線的通訊系統,而讀取器的辨識速度每秒可達250個標籤。

不過,面對條碼幾乎零成本的優勢,善用RFID非接觸性、遠距與自動化的特色,才是成功的關鍵。

Filter
過濾

RFID雖然已區分LF、HF及UHF三個頻段,但相同頻段的訊息,也是可能互相干擾。

尤其在高密度布建的區域,雜訊是一定存在的,也會影響辨識率,目前可藉由軟體的過濾功能排除雜訊,讀取器也可內建過濾功能。臺灣手機的頻段與RFID的UHF頻段非常接近,也同樣會造成干擾。現階段除了透過系統整合商開發過濾程式外,讀取器的位置,最好避開手機基地臺。

Middleware
中介軟體

當讀取器接收到RFID標籤的資料之後,後續就必須藉由中介軟體處理。一般而言,由軟體廠商與特定的硬體廠商合作,開發接收與處理讀取器資訊的機制。

RFID的價值就在中介軟體的運用中浮現。標籤的資訊透過無線電波的傳送,除了提供產品本身的資料外,還可能包括溫度、溼度及壓力的偵測裝置,只要善加利用RFID提供的資料,可幫助企業了解客戶與市場的變化。

RTLS,Real Time Location System
即時定位系統

國外已有服務業的RFID應用案例,透過讀取器追蹤客戶在賣場行進的時間與路線,藉此分析賣場的動線設計,與熱門商品的選擇與擺放位置是否得當。

而另一個更精確的RFID定位技術則是RTLS。它可偵測的距離約300呎,可根據各讀取器交叉取得的距離及兩點之間的時間差,計算特定人員所在的座標位置,通常應用於校區或廠房等有限範圍追蹤與定位,精準度比GPS高,不過成本也很高。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最常與RTLS比較的定位技術就是GPS,GPS是由美國政府所發展,由24個衛星所組成,每個衛星均持續發射包含衛星軌道與時間資料的無線電波,而GPS的接收機便會擷取衛星的資訊,並計算自身所在的座標、移動速度與時間。

GPS與RTLS相較,RTLS的精確度較高,可達9平方公尺,而GPS由於透過衛星導航,沒有區域的限制,而且成本低廉,不過,需要在室外及天氣情況佳的狀態下才能使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