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因為「設計」的問題,在電腦這東西流行之前,大多只有「印刷」和「手寫」兩種形式的中文文件,「中文打字」這種東西就很罕見。英文比較不同,很早很早就有「打字機」這種東西。

打字機在國外運用很廣,據說連小學生都得學用打字機。以前看過一部影集「天才老爹」,裡面的小女兒(露蒂?)小小年紀都會用打字機打字了。據說大家這麼愛用打字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國人其實字跡都很潦草,要是用手寫字簡直是不堪入目,亂七八糟,造成各種問題,是不是真的這麼誇張我也不知道,但打字機「曾經」確實是十分風行。

但是,打字機打出來的文字,老實說美觀程度有限。尤其是打字機有所謂的「色帶(ribbon)」。色帶這東西用久了顏色會變淡,或是布質的帶子會破損,總而言之,打字機打出來的文件不好看。所以在西方世界,文書處理的一個重要標準一直都是:
黑白分明。

列舉鍵盤影響效率的因素
不過,「黑白分明」並不是這次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影響打字效率的因素」,只是先介紹一下背景而已。由於打字機曾經這麼重要,因此它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而打字機史上最重要的製造商,則是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品牌:IBM。

「IBM?真的是那個IBM?」是的,IBM。IBM的打字機會這麼知名,主要是他們以類似「軍用的規格」去製造這種產品,所以他們的打字機堅固、耐用,且有某種難以言喻的敲擊力道反饋。由於它們的打字機是這樣優秀,因此當時大部分的公司行號也都知道,要僱用到夠好的打字員,你就得提供他們一臺IBM打字機。

到了電腦時代,IBM把這種「堅實製造」的精神帶到鍵盤。最早的IBM PC都配有IBM自行設計的鍵盤,主要有所謂的IBM XT和IBM AT兩種。後來的「101鍵加強型AT型鍵盤」就是目前大多數鍵盤的設計原型,101鍵的按鍵數目以及相當經典的布局設計,一直流傳到現在。
即使許多廠商試著在這種101鍵的傳統設計上做些改良,做點突破,但是101鍵的標準設計仍是多數人──好吧!至少是「本人」──最喜愛的設計。

那麼,在聽過本人胡言亂語了一些過時的歷史之後,我想分別就幾點來介紹「鍵盤如何影響輸入」的幾個重要因素:

● 按鍵的手感、力道
● 按鍵的行程
● 人體工學設計

底下的文章,就根據這幾點因素分別做介紹。各位可以想想自己打字的習慣,也許可以試著從這幾個地方改進自己的打字效率。

按鍵的手感、力道
鍵盤這種東西是很講「個人喜好」的,很難有一種適用於所有人的設計,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試著找出自己的喜好設定才對。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於所謂的「手感」與「反饋力道」。

原來,鍵盤字鍵底下你看不到的地方,有所謂的「鍵軸」這種東西的存在。這種鍵軸有兩大重要功能,其一是「提供使用者按下按鍵所產生的電子訊號並輸入電腦」,另一則是「提供使用者按鍵的回饋力道」。回饋力道的強弱,就是一般人俗稱的「鍵盤手感」。

早期的IBM鍵盤,在鍵軸的設計上則擁有「應該是這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好的設計」。在回饋力道提供的機構上,IBM鍵盤用的是一種「buckling spring」的設計,由屈曲的彈簧提供按下按鍵的回饋力道。後來IBM把製造鍵盤的部門出售(請參閱《憂鬱巨人-IBM》一書),是為Lexmark公司。但是Lexmark公司後來也把鍵盤這部份的專利出售,因此目前是由一家「Unicomp」的公司負責製造、銷售這類有著buckling spring鍵軸的鍵盤(www.pckeyboard.com)。

不過,如果你堅持要早期IBM的產品,這些已經製造出來達10年的鍵盤被稱為「Model M」(背後的標籤都有著Model M的字樣),事實上在美國還蠻容易買得到。有個網站叫做Clicky Keyboards(網址:www.clickykeyboards.com),或是你到eBay輸入「Model M」,都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產品。

嗯,我手上就還留著不少Model M的鍵盤。

軟一點不一定不好
但基於節省成本的原則,大多數廠商所採取的產品製造精神,則和前述所提的Model M鍵盤的製造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省!對,就是要省!所以,在鍵盤的製造上,無論是要提供機械訊號的機構,還是要提供回饋力道的機構,都是以省錢為原則。

目前而言,廉價的鍵盤大多採用「省到不能再省」的製造策略,99%會採用所謂的「薄膜式」的鍵軸。薄膜式鍵軸倒不是一定都沒有「手感」,有些廠商也會額外使用較好的機構去提供較好的回饋力道,讓鍵盤打起來比較舒適。

不過,我也見過有人就是討厭Model M這類鍵盤的強大回饋力道,他們喜歡的按鍵力道就是要鬆軟無力(就像星爺「食神」裡的臺詞:「這種事情,是很講天份的!」)。此外,Model M的字鍵雖然敲起來「鏗鏘有力」,但「擲地有聲」的結果,也造成很多人(通常是「旁人」而不是打字的那個人)會覺得受不了。

事實上,就打字的「感受」而言,我個人雖然較為喜愛的是比較強大,Model M buckling spring這種回饋力道,但鬆軟的回饋力道,對於輸入「速度」是有幫助的,因為你不需要太用力去打字,反而可以打更快。至於打字聲音的部份,Unicomp公司還生產的這種經典鍵盤,有所謂的「靜音版」,不過根據我個人的使用經驗,打字聲音是小了些,但不是完全無聲。不過,觸感也只是鬆軟一點點,但還是不錯的。我在家裡是用靜音版Unicomp經典鍵盤,以免吵到在睡覺的其他人。

國內發燒玩家級鍵盤簡介
至於有所謂的「發燒級」鍵盤玩家,在臺灣競逐所謂的「好鍵盤」,則以Cherry公司所生產的鍵盤為代表。

Cherry(網址:www.cherrycorp.com)這是家德國公司,主要生產的是鍵軸一類的元件。不過,它們也有生產鍵盤。使用Cherry鍵軸製造的鍵盤,老實說價位都不便宜(臺幣2500到3500不等)。

Cherry的鍵軸有顏色的區別,據說和耐用度有關。根據Internet的網友所述,Cherry的鍵軸「MX系列共分為青、茶、白、黑四種軸」(我想到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也有四大天王:紫白金青),不過四種軸主要是在於耐用程度不同,「以敲擊次數來計算的話,分別是青軸2000萬次、茶軸5000萬次、黑軸5-6000萬次、白軸2000萬次」。根據我個人使用的經驗,Cherry的鍵軸回饋力道偏軟,並非我所好。不過,我剛講了,這對打字速度來說似乎反而是個好事就是。此外就是,Cherry鍵軸的打字聲音不大。

如果你有興趣買一把耐用、耐操的鍵盤,Cherry的鍵盤(或是用Cherry鍵軸製造的鍵盤),也是可以考慮的產品。

按鍵「行程」和筆記型電腦鍵盤
影響打字效能的另一像因素,稱為「按鍵行程」,有人也稱為「按鍵落差」。簡單的形容,就是你按下按鍵之後,按鍵「沉下去又反彈回來」的距離。

一般而言,按鍵行程「多一些」較好。若是按鍵按下去沒感覺,打字時很難打得快。一般桌上型電腦配置的鍵盤,按鍵行程大約是4公釐。

不過,對筆記型電腦而言,由於空間有限(要薄又要小),因此鍵盤大多採用所謂的「剪刀腳機構(scissor-switch)」。這種機構的回饋力道感尚可,但是缺點是行程較短,大概只有2公釐。不過既然這種機構可以讓鍵盤的高度減少,因此是目前主流的筆記型電腦鍵盤都採用的機構,也有少數的桌上型電腦鍵盤使用。不過,就成本而言,剪刀腳機構的鍵盤會比較貴,比薄膜式鍵盤的價錢會高些。


Apple 現在的鍵盤都採用無縫的鍵面設計,十分美觀。



剪刀腳機構的按鍵有個缺點,就是按鍵與按鍵之間有「縫」,這會積存灰塵,因此有些廠商(據我所知有Sony與Apple)採用了另一種設計。這種設計的「按鍵機構」我並不清楚名稱(應該也是薄膜),按鍵的設計類似一般的計算機按鍵,字鍵很「薄」,行程也短,但是字鍵和字鍵中間並沒有縫(請參考Apple Keyboard的照片),因此比較沒有灰塵積存的問題。整體而言,用這種按鍵打字的感覺雖然不壞,但我用來玩遊戲,一些快速鍵就老按錯,主要是因為它字鍵非常的薄,所以有時用小指按Ctrl一類的邊緣按鍵就頗有困難。不過,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是:相當美觀。如果論及「打字的舒適程度」,我個人是沒法用這種鍵盤長時工作就是。

人體工學設計
一般鍵盤常見的造型是方方正正,但有些人對此感到不滿。「人的手在打字時會自動呈『八字型』,方方正正的鍵盤實在不合乎人體工學的設計。」於是乎,有所謂的人體工學鍵盤誕生了。

人體工學鍵盤並不是Microsoft發明的,但確實在Microsoft投入鍵盤硬體事業之後,該公司成為世界級的人體工學鍵盤大廠。所以目前提到人體工學鍵盤產品,大家第一聯想到的都是Microsoft。

最早的Microsoft Natural Keyboard非常佔空間,雖然「也許」是個不壞的產品,但我實在沒法想像買了這個鍵盤後,要怎麼在桌面「佈署」這個鍵盤。


佔有桌面很大的空間,但是有著不錯的人體工學設計。



姑且不論這鍵盤的空間佔用,但這種「外八」的鍵盤配置是可以讓打字工作較為省力。後來Microsoft不斷「想方設法」要減少這種設計對桌面空間的衝擊,所以各位如果觀察「人體工學鍵盤4000」的設計,就會發現它和早期的Natural Keyboard很不同了,但是仍然設法讓你的手肘角度可以「自然外八」。另外,早期的Natural Keyboard鍵盤後面讓你墊手的部位是硬質的塑膠,和鍵盤的材質居然是一樣的,這實在有點離譜。如今的Microsoft人體工學鍵盤都大幅改良使用軟質的腕墊,舒適程度大為提昇。


新一代的人體工學鍵盤,好處是佔用較少桌面空間,還有軟質的腕墊十分舒適。



舒服的打字可能比打得快更重要,尤其是你的手打算用久一點的時候。國外也有專賣人體工學產品的網站(http://store.ergoguys.com),各位可以去看看各種稀奇古怪的人體工學鍵盤設計。

本期結語:每天摸的要用最好
還有一些小地方會影響打字的效率,像是「鍵面的文字印刷」,有的按鍵使用的技術比較「低廉,用久了會變得模糊。不過,我甚至有買過所謂的「無字鍵盤」(www.daskeyboard.com),強調「100% blank」,呵呵,所以我不會對鍵面印刷有太多意見。但是,模糊的鍵面會影響鍵盤的美觀程度倒是真的。

打字時「手的支撐」也很重要,所以除了腕墊以外,還有所謂的「肘架」,可以固定於桌面支撐小臂。不過,我必須強調,各位除了使用各種「設備」以外,自己也要知道一些重要的「好習慣」。
比方說,無論如何不要讓你的手腕「不自然的屈曲或翹起」,手掌和小臂之間要保持平直,以免發生「腕隧道症候群」。書桌的高度也該注意,避免讓手承受不必要的壓力,這樣才能更有效率的工作。

我常說一句話:「每天摸的到的要用最好」,是的,鍵盤(還有滑鼠和螢幕)一定要好好挑,畢竟這種東西會影響你的健康,而健康是最重要的。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