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吧!目前許多廠商都宣稱自己的筆電不怕摔──或者說,是「比較不怕摔」,這確實是因為廠商在這方面投入了心力。但是,廠商做產品,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成本的,所以產品的不怕摔是有限度的。舉這個例子是告訴各位,你可以「聽聽」廠商的廣告詞,但不要「無限放大」廠商的說法。
因為,因為所有的「優點」都有成本上限的。
賣筆電的廠商,基本上是以「木蘭從軍」的概念去組裝、設計一臺筆記型電腦的。
「木蘭從軍的概念都出來了!這什麼鬼啊?」
木蘭詞中有一段話:「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同樣的,筆電廠商組裝筆電,也是從各大零組件廠商採購各種零件,組合而成。
不開玩笑的是: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的「小問題」。
因為「成本一定要低」,因此廠商組裝筆電,自然會採購「剛剛好」的零件。所謂的「剛剛好」就是:廠商希望(並祈禱)這筆電組合好之後,賣給使用者以後「最好沒事」。
在「懸崖邊邊」運作著
比方說,廠商用X牌的處理器+Y牌的硬碟機+Z牌的顯示晶片,組裝了一臺筆電賣給使用者。理論上,廠商賣你之前,產品的設計應該可以正常運作無誤,但問題就在:這部份未必是「極端可靠」,因為「極端」通常代表著「昂貴」。所以,這筆電可以運作無誤,但附註可能會是:「但你可要小心用」,它們也沒法保證百分之百的穩定安全。
因此,筆電非常容易過熱。
從哪裡可以看出這件事?從筆記型電腦的散熱墊產品的數量、種類繁多,就可以看出來,筆電產品(大多)是多麼的「熱」了。我在PChome Online簡單查查,就有100多項的筆電散熱墊可供選購呢!
我想,許多人會認為:「成本不該是製造過熱筆電電腦的藉口啊!」是的,我不能同意你再更多了。
但是,目前的電腦產業現況,就是這樣。
我必須強調,一般而言,廠商出售的電腦在一般情況下都(應該)是可以正常運作的。可是,如果在夏天燠熱的房間裡面,是不是還能正常?這就不一定了。又或者,你的筆電已經用了一陣子,裡面的散熱風扇(如果裡面有散熱風扇的話)是否還能正常運作?軸心沒有損壞?或是灰塵塞住了熱風出口?我說的這些都「不一定」會發生,發生了也未必一定會造成麻煩,但是,「不一定」這說法就代表了這是機率問題,有頗高的機率是:你的筆電就是過熱了。
「過熱」最討厭之處,就是它「並非絕對的問題」。有時你的電腦還算可以運作,但有時它就慢如烏龜,有時它就完全無法運作了。
過熱的電腦狀況很「玄奇」
為何如此?聽起來很不科學?
不,其實這相當科學,只是你未必可以想像並理解。
首先,電腦裡面有很多晶片和零件,主要的熱源包括了處理器、硬碟機和顯示晶片,但這些熱源的發熱能力,忍受力都是不同的。
這裡的「不同」不是普通的不同,是相當的不同。同一廠牌的硬碟,有的溫度大約只有40度,有的卻又高達65度(ATA的建議值是不要超過55度);處理器、顯示晶片也都是如此,有的溫度極高,有的溫度又極低,因為你很難有個「準則」說哪一家的零件是比較「低溫」的。
理論上,廠商組裝這些零件,賣給使用者之前,應該要做些測試,以確認產品組裝起來是可以「合作愉快」,不會當機,是這樣吧?
確實,廠商應該有做這樣的確認。
但是,剛也講過,一切都是成本的問題,所以很多筆電都是在「正常範圍的臨界值」運作著。但只要狀況、環境有些小變動(東西用久了,剛好是瑕疵的零件,或是天氣也很熱……),問題就來了。
首先,「很熱的裝置」未必會不穩定。舉例來說,我的A牌筆電,顯示晶片永遠都是76度,有沒有玩遊戲都一樣,但是那對它而言算是正常溫度。可是,76度會不會影響其他晶片呢?這就難說了。
再舉一例,我的A牌桌上型電腦,處理器「似乎」過熱,因此它只要開機就很不穩定,處理器過熱導致上網不正常,然後會不定時當機。直到我用了「電壓調整軟體」之後,電腦才恢復正常(謝天謝地)。
物理散熱法:散熱墊
過熱怎麼辦?
我建議,筆電可以採購散熱墊,這是簡單省事的好方法。
散熱墊形式很多,分為主動式(有風扇的)和被動式(不含風扇的)。主動式效果較好,被動式則安靜無聲。這類產品一般喜用金屬材質製造,但也有塑膠製的(會便宜很多)。金屬可以導熱,又可以墊高筆電底座,因此可以幫助散熱;塑膠製的多半是含風扇的產品,主動把熱給帶走。
我個人建議:金屬製且能墊高筆電的主動式散熱墊,最好用,不過價格通常也最昂貴。
墊高筆電可以讓眼睛平視螢幕,因為就人體工學而言,筆電放在桌面上的操作高度一般都太低了,容易讓使用者彎腰駝背而導致更嚴重的腰酸背痛。有些散熱墊可以把筆電斜放墊高,因此螢幕也就變高了,這樣操作起來比較剛好。不過,用這類墊子,你還得多買個外接鍵盤才能使用。
至於主動還是被動,我是認為有風扇的散熱效果會更好。如果你電腦沒有嚴重的過熱問題,那是可以考慮被動式即可(沒有風扇當然是更安靜)。
不過,要是你的電腦根本不能用散熱墊,怎麼辦?
就像,我的A牌桌上型電腦!軟體降溫法:RMClock
關於我的A牌桌上型電腦,是的,它讓我吃足了苦頭。
會買桌上型電腦,是因為這是太座要用的。這臺桌上型電腦的特色,就是「一體成形」,幾乎不佔空間(因為電腦和螢幕是一體的)。也因此,你自己也別想拆開這電腦,它唯一可以讓你拆開的,是蓋住記憶體模組插槽的一個小蓋子。想換硬碟?想換處理器?別傻了,拆開這電腦可不是一般人能做且會做的事情。
於是乎,當我把電腦裝上Windows Vista,並發現它不穩(並且猜測它的不穩是因為過熱)之後,問題來了。
它是一體成形的,所以沒法換個體質更好的處理器;想要安裝散熱墊,它其實外型是個顯示器,散熱墊也無從使用起。用風扇一直吹它──也太蠢了,因為當初就是要省空間才買它的,如今為了它「太熱」要用風扇伺候它──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於是,在搜尋了網路上各種解答之後,我找到了一個(我自認)較好的軟體──RMClock。
RMClock可在http://cpu.rightmark.org下載,我已經忘了我怎麼找到這軟體的。我只知道,我之前試著找各種所謂的「CPU降溫軟體」,但這些軟體有的是要收費;有的則是太舊,不支援新的處理器;不然就是根本沒有效果。有一陣子我心裡頭想,「為了可以正常用電腦,我看我不要全速運作處理器,設法把倍頻降低算了」。結果,在試用了不少軟體之後,我找到這軟體。
軟體很小,安裝程式僅571KB。
RMClock的使用經驗談
這程式的好處是功能夠多,哈哈,也就是說,這東西很複雜,你不能對處理器沒有任何概念。此外,這程式對較新的處理器有較好的效果,稍舊的處理器就沒有太豐富的支援了。
這軟體主要的功能其實很單純:現代處理器大多可以用軟體控制它的操作電壓。只要稍稍降低操作電壓,處理器的溫度就可以降低(因為,P(電功率) = I(電流)× V(電壓),我想你也是知道的)。另外,你可以要求處理器在閒置時執行「HLT」指令,這樣也可以降低處理器溫度。
不過,降低處理器的操作電壓並不是「絕對可以隨意惡搞」的事情,降壓降得過火,電腦也是會當給你看的。怎麼判斷?只能自己多嘗試了。
我自己用此軟體的習慣是:平常玩遊戲就全速運作,但把預設的運作電壓稍微調降;若是電腦閒置,就以最低的倍頻和最低的電壓運作(SuperLFM模式),這樣可以省電並降溫。用這軟體控制之後,我的A牌電腦變得穩定多了。
|
小心洗掉重裝的過程
此外,有個關於重裝的概念要說說。
安裝好作業系統之後,會有很多預載的(pre-loaded)軟體在背景運作著,設法維護你電腦的正常。因此,當你洗掉硬碟,重裝你的電腦之時,某些電腦不一定可以正常運作。
我的A牌筆記型電腦就是這樣。
當我安裝Windows的過程中,有次重新開機後,裝置管理員裡面有三分之二的裝置消失了!而整臺電腦更是燙得像是炒菜鍋一樣(當然是可以煎蛋了)。
我想,也許你不太相信,但是,賣給你的筆電,常有背景程式控制著電腦的各項裝置(風扇、電壓……)。因此,有的廠商會宣稱,賣給你的電腦就是「一整個裝置」,它的意思(翻譯成白話文)是說:「賣給你的是能正常運作的『作業系統』+『硬體裝置』,你可別惡搞作業系統以後,再來要我幫你維修。」
老實說,雖然不是很喜歡廠商這種作法,但似乎還算合理。無論如何,這點提出來供各位參考。
本期結語:還是冷一點比較好
「熱」會不會傷害你的筆電?
會的。
晶片製造商,零件製造商,每個人都希望(多希望)產品不會發熱啊!
只是,以人類現階段的科技水準,還做不到不產生「廢熱」,所以你的電腦還是發熱,而過量的熱會讓電腦不穩。你可能很想問我:「那我電腦會不會因為過熱讓它更容易壞?」我的答案是「會」,只是問題多嚴重?很難量化。
廠商很努力在減少這方面的問題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更少的廢熱通常表示更省電,且不需要太多的散熱裝置,這樣也可以降低產品的成本),但無論如何你自己也得有對策。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