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並不懷疑「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這樣的說法,因為我們太會消耗、太會浪費了。
大概是因為如此,在「某些地方」我會盡量節省。
倒不是說我就因此變成一個革命家,到處鼓吹節能減碳的好處,並且開始進行嚴格的素食主義,我只是體認到自己的「說服力」有限,所以選擇從自己能做到的做起,像是使用環保筷,盡量少拿塑膠袋而使用環保購物袋,盡量隨手關燈……,就這樣(說著說著自己都心虛了起來)。
沒關係,能做多少算多少,雖然我自己是個「癌細胞」,但也有很多小地方是我們能做的。比方說,讓電腦的溫度降低些也是個不錯的、我能做的事情。
能量守恆定律
那且讓我們先來上點「能量與溫度關係」之間的基礎課程吧!首先,關於電腦的節能,請各位先複習的是國中化學學過的「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蠻簡單的: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封閉系統中的能量會維持平衡。
「照這樣說,電腦裡面的散熱豈不是沒有意義?反正你用散熱裝置散了熱也沒用?」
從「整個地球」的觀點來看可能是如此,但是就電腦系統內部的觀點來看,當然就不是如此了。
就以「吹冷氣」這件事情而言,冷氣會消耗更多的能源,把熱量從你房間排到外面──所以按理來說,外面會更熱。但因此我們就不吹冷氣嗎?很難吧!同樣的,電腦的散熱行為中,目的是要讓電腦內部的熱源儘快降溫,所以只好使用各種主動裝置(散熱風扇)或被動裝置(散熱片)進行導熱的工作,以達成系統穩定的目的。換句話說,能量守恆定律或許是正確的,但在「局部範圍」裡面,我們得試著讓能量不守恆,讓裝置的溫度越低越好。
因為,局部高溫會讓電腦「不穩」、「當機」。
使用Lavalys公司的系統監控軟體──Everest,可以監控大多數重要裝置的運作狀況,尤其是重要組件的運作溫度,是一套不錯的軟體。
只要「耗能」就會「發熱」
裝置的溫度為何越低越好?在此,我特別以「處理器」為例子,來簡單說明。
處理器進行運算,得使用「電能」。你輸入電,它給你輸出(運算結果)。最理想的情況下,你輸入的電能都被拿去「運算」用掉了,處理器的溫度完全不會提高。
這就是能量守恆!?
你別作夢了,要是事情這麼簡單,那張忠謀讓你當就好了。真實的狀況通常是,當我們用電能驅動處理器做運算工作時,大多數的電子會在晶片裡面「流竄」,這種流竄當然是經過設計的(晶片複雜的線路),但人類的技術還沒有辦法只控制一顆兩顆的電子流動,目前只能設法讓電流越小越好(越省電)。但電流流動過程中,碰到阻礙,就會產生熱。
別忘了,晶片是「半導體」,電流流過半導體鐵定會遇到「抵抗」,因此晶片一定會熱。「熱」就是一種副作用,是我們進行運算工作中不需要的東西,但絕對沒辦法避免。晶片製造商會試著減少這些廢熱,所以晶片可能會越來越省電。但既然廢熱無法消除,電腦製造商就得試著處理之。無論是從產品內部的設計、改良,還是從外部的導熱、散熱,這些「措施」都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廢熱不僅會造成能源的浪費,最恐怖的是:溫度大幅的升高,會影響大多數裝置的正常運作。
要是目前的技術能控制一、兩顆電子就能進行運算,哇,那一定可以讓晶片幾乎不發熱──別傻了,那不可能的。
越快的通常越熱
我們都希望電腦「快」,誰喜歡用慢的電腦?但不幸的是:越是快的電腦,發熱量通常越大。
當然,這種說法也是相對的,這是因為晶片界摩爾定律的關係。越新的晶片通常會有更多的好處──更省電卻更快速。所以「越快的電腦則發熱量通常越大」,我是指「大約同一時期的產品」
比方說,如果同樣使用Core i7處理器,那高速的產品鐵定會比較低速的產品「更燙」(無論是真實的溫度還是受歡迎的程度都是如此)。就電腦晶片而言,更高速的產品意謂著更複雜的設計,更多的邏輯閘,更多的電力消耗──當然也會有更多的廢熱產生。
再以硬碟而言,高轉速的硬碟通常伴隨著更高效能,提昇程度十分顯著,但高轉速也通常伴隨高成本與高溫度。一般而言,所謂的萬轉硬碟十分昂貴,一般的3.5吋硬碟系統(桌上型電腦用的)則以7200rpm為主流規格,但以Seagate較新的、以節能為主要訴求的產品,就出現了5900rpm這神奇的規格。更低的轉速意謂著什麼?意謂了更少的廢熱和更低的耗電(當然效能也會比較差些)。四大發熱裝置
一臺電腦裡面,很容易發出高溫的裝置主要有四項:處理器、晶片組、顯示晶片(顯示卡)和硬碟機。有些裝置雖然未必會發出高熱,但在「高緊緻」的電腦(像是筆記型電腦,或是All-in-One的電腦)而言,它們也有一定的「貢獻」。
● 處理器
電腦運算的主力裝置,使用大量所謂的「邏輯閘」進行運算的工作,電子在線路裡面流動時自然會產生極高溫度。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處理器大多伴隨很多省電的機制,只要配合適當的軟體和作業系統,處理器晶片就可以自動的降速或降溫,所以我們對其高溫並非是無計可施的。這類的設計目前已經相當成熟,伴隨Windows 7的發表,對處理器的省電控制已經有了完備的能力。
● 晶片組
核心晶片組是一個一般人比較陌生的晶片,主要是搭配處理器協同運作,成為電腦中控制資料傳送的中樞晶片,因此常會發出高溫。不過這晶片通常只能靠廠商自行做主動/被動的散熱,使用者一般是無法控制的。
● 顯示晶片
3D顯示卡可以讓電腦的繪圖效果閃閃動人,但這類晶片通常也有著極為驚人的設計──尤其是驚人的邏輯閘數量。可想而知,這類晶片往往散發高熱。尤其是高階顯示晶片,往往需要超級的電源供應器去伺候它。就筆記型電腦而言,最新的趨勢是:執行一般工作時,你可以使用長效模式──這時電腦會使用所謂的「整合繪圖核心」,可以支持一般的視窗加速,但是耗能/溫度都較低。如果要進行3D應用,使用者可以再切換到效能模式。
好在,新的晶片有時會因為製程的改良,讓晶片的溫度降低許多,所以採購時還得特別注意相關訊息。
● 硬碟機
硬碟機裡面就是馬達、磁片和讀取臂這類的裝置總成,整體而言就像是個「高科技資料讀取機器人」,是個相當神奇的裝置。裡面金屬製的磁片其資料密度高得驚人,又以高轉速旋轉,也難怪會發出高熱了。更糟的是,高熱又會影響硬碟工作的穩定度,所以近來有「固態硬碟取代傳統硬碟」的新趨勢──不過,這只是趨勢,要完全取代沒那麼快。
● 螢幕、燒錄器等裝置
液晶螢幕的後方需要「背光」,而這光源可以是傳統的「燈管」,也可以是LED光源──總而言之,這東西會發熱。同樣的,燒錄器用的是低功率雷射光,這東西運作時也同樣──發熱。雖然這些東西影響不嚴重,但整體的趨勢仍然是朝向更省電、熱量更低的方向在發展。舉例來說,液晶螢幕就漸漸都改用LED光源了。
這裡要請各位注意的只是:一般而言,很多裝置的溫度是使用者沒辦法直接控制的,它們可說是整體設計的一部分,那就只能靠廠商設計時特別注意了。但處理器、顯示晶片、硬碟和顯示器,大多可以由使用者特別的設定、調整,來達成省電、降溫的目的。
溫度對系統穩定度的影響?
可是,到底溫度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為何高溫一定會造成電腦不穩?
舉例來說,大多數晶片有所謂的「工作溫度」,而廠商設計晶片時,都會試著讓晶片能在室溫範圍附近正常運作。為何?因為這樣成本最低。我想,任何人都不會設計一個在零度左右才能正常運作的晶片吧──這樣的話你要花多少成本把工作環境維持在零度?
另外,半導體有很多的工作特性,也讓它在高溫時的行為無法預測。所以一般人覺得「電腦怪怪的」、「不穩」,我個人通常的反應就是「和過熱有關」。前面有提到,電子在晶片內「流動」並產生運算結果,這種流動是設計的結果,流動的行為是受控制的。但是晶片產生高溫時,電子流動的行為就會無法預測,運算結果也就亂七八糟了。反應在真實生活中,就是「當機」、「電腦壞了」等等的結果。
再以硬碟來說,硬碟大多由用金屬材質製造,金屬對熱脹冷縮的反應相當靈敏。硬碟裡面也有大量的晶片、電路等裝置,這些也都是半導體製品,對熱度也僅有一定的忍受範圍。而且一般人不太理解的是:「熱」帶來的結果通常不是「不能運作」,熱通常會讓電子裝置「運作的行為變得混亂」,所以有人電腦一過熱,寫入的資料整個錯亂,造成硬碟資料完全損毀,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本期結論:系統內建和其他軟體都可以用用
那要怎麼做才能降溫呢?我將會分兩個部份說明:其一是直接用Windows 7內建的電源選項,這通常可應付一般的需求;而其二則是用專屬的程式,通常這類軟體可以監控發熱量大裝置的溫度,也可以直接針對裝置做細項調整。不過,這類軟體有些是要收費的,但也有免費的就是(功能可能較少)。
不過,篇幅的關係,本週僅能先說明一下關於散熱、節能的基礎知識,真正的操作還請下期待續了。
Windows 7內建的電源計畫進階選項,可以針對處理器等重要裝置做細緻的微調──不過這僅適用於較新的產品,太舊的處理器是不支援的。
熱門新聞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3
2024-11-10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