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微軟Windows來說,2012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應用的大幅成長,逐漸進逼到傳統以Windows作為作業系統平臺的x86架構個人電腦。雖然Windows 7一上市之後大獲好評,這幾年來開始陸續有許多用戶開始升級,但仍有不小比例的用戶仍在使用11年前發表的Windows XP,所有人都在關注Windows 7的下一版Windows 8能否大幅扭轉局勢,微軟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只是軟硬體整合度更高的行動裝置平臺,也包括自己的舊系統,這場仗打起來格外艱辛。
在伺服器端方面,Windows Server 2003在2010年7月已經不再提供主流支援,現在大部分用戶都逐漸升級到Windows Server 2008,不過面對伺服器虛擬化平臺廠商VMware的進逼,微軟雖然也在產品內建相關功能,並持續改良,但在產品技術的成熟度與市場佔有率一直居於落後的局面。
微軟先是在Windows Server 2008推出後半年內,即推出他們的Hypervisor:Hyper-V(1.0),可建置內建在作業系統的角色或單獨架設Hyper-V Server 2008,並搭配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2008作為主要管理平臺,可涵蓋以VMware伺服器虛擬化平臺的環境,加以整合管理。
該公司隨後於2009年所推出的Windows Server 2008 R2,也更新了Hyper-V(2.0),其中最重要的新功能是,終於支援了線上遷移(Live Migration)的功能──虛擬機器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即可遷移到其他實體伺服器,並提升處理器與網路方面的支援。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2008也推出R2,不只是支援Live Migration,更重要的是,能基於這樣的功能搭配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做到VM自動化移轉,這功能叫做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PRO),與VMware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DRS)匹敵。
但這幾年來,VMware也沒有停下腳步。2009年推出vSphere 4、2011年vSphere 5上市,他們仍持續擴充伺服器虛擬化的技術規格,以及相關應用功能的整合。到了2012年,隨著微軟即將推出新一代Windows Server,當中的伺服器虛擬化平臺Hyper-V技術發展程度,以及與vSphere 5之間的差距是否縮小、甚至能超越,也備受關切。
伺服器虛擬化平臺發展得更成熟
在雲端運算環境大行其道的此刻,企業投入私有雲的建置需要基礎的系統來架設,而微軟一直期望能攻佔這部份的運用,因此在伺服器虛擬化技術上急起直追,到Windows Server 2012時,所提供的Hyper-V,可望突破以往的限制。同時,他們也想針對雲端的多租戶(multi-tenant)環境,才能進一步滿足私有雲共用服務與公有雲服務需求,因此微軟對Windows Server 2012與Hyper-V的發展,也著眼於此。
大幅提升虛擬機器的延展性
首先在伺服器虛擬化的規格方面,微軟在Windows Server 2012上的Hyper-V(3.0)企圖超越VMware vSphere,每臺虛擬機器所能配置的虛擬處理器最多到64顆,而記憶體可配置1TB,足足是Windows Server 2008 R2時期(64GB)的16倍,而且,這已經是比許多實體x86伺服器都還要高的規格。
以搭配Intel Xeon E5-2600系列處理器的2路伺服器來說,若啟用Hyper-Threading機制,整臺核心數可達32顆,記憶體最大到768GB。
若4路伺服器搭配的是8核心以上Xeon E7-4800系列處理器(並開啟Hyper-Threading),或16核心的AMD Opteron 6200系列處理器,才有機會相當或超過Hyper-V單臺虛擬機器的處理器與記憶體上限。
跟VMware vSphere相比又如何?以他們的Hypervisor──ESXi 5.0來說,目前單臺虛擬機器最多可配置32顆虛擬處理器,以及1TB記憶體。在VM的處理器資源的配置,最新版Hyper-V終於首次勝出,而記憶體方面雙方平手。
就整臺實體伺服器來說,上一版Hyper-V可支援的邏輯處理器數量只有64顆,而vSphere 5最多可達160顆,相當可觀,不過最新版Hyper-V更勝一籌,高達320顆;而在整臺伺服器可允許的虛擬處理器總數上,Hyper-V 2.0可允許512顆,vSphere 5和Hyper-V 3.0都是2048顆。記憶體容量方面的配置,Hyper-V 2.0可支援1TB,vSphere 5是2TB,Hyper-V 3.0則有4TB。至於單臺主機能負荷的虛擬機器數量上,Hyper-V 2.0可允許384臺,vSphere 5是512臺,Hyper-V 3.0是1024臺。
從這些規格大幅度的領先,可以看出微軟對於伺服器虛擬化平臺延展性的提升,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決心。VMware也不甘示弱,最近在他們網站上設了一個專區(Get the Facts, Not the Microsoft Hyper-bole),表達vSphere領先Hyper-V之處。此外,有傳言指出VMware在8月舉辦的VMworld大會上,可能會推出vSphere 5.1,到時候相關技術規格可能會更新。
增加新的虛擬磁碟格式VHDX與支援大磁區存放
在Hyper-V伺服器虛擬化環境中,除了上述VM的兩種即時移轉,Windows Server 2012有些特色是針對虛擬磁碟的儲存方式,例如新增了VHDX格式,虛擬磁碟可儲存到16 TB(原本的VHD格式最大只能儲存到2 TB);VHDX也透過本身的中繼資料結構,去記錄異動的部份,因此可因應不正常關機所導致的資料損毀狀況,以及記錄作業系統版本或套用的修補程式資訊。
同時,VHDX也支援4KB大小的邏輯磁區(disk sectors)。過去,一般應用系統對於磁區設置的認定多為512 bytes(例如VHD的驅動程式),但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以4096 bytes(4KB)作為實體磁區大小的新硬碟(像是採用AF先進格式化的硬碟),現在Hyper-V可在這種採用大型磁區格式的磁碟上,使用虛擬磁碟,以Read-Modify-Write(RMW)的演算法來轉換實體磁碟與VHD層的資料存取,並且對於那些專為4KB儲存環境所設計的應用程式,也能以原生支援的方式,增進存取效能。
不需搭配儲存設備,即可做到線上遷移
Live Migration(即時移轉)的功能是Windows Server 2008 R2時期開始提供的,它能讓虛擬機器在本身不停機的情況下,能遷移到另一臺啟用Hyper-V虛擬化功能的實體Windows伺服器上,類似這樣的功能,在VMware的伺服器虛擬化平臺上稱為vMotion,在2003年時已經推出。
但Hyper-V的VM即時轉移先前必須搭配Failover Clustering(容錯移轉叢集)的功能,並建立叢集、將Windows伺服器與共用的FC SAN或iSCSI SAN儲存設備加入其中,並設定叢集共用磁碟區(Cluster Shared Volume,CSV),才能夠做到,而且一次只能即時移轉一臺VM。到了Windows Server 2012,即時移轉可以在非叢集的環境下順利進行,而且能同時讓多個虛擬機器執行即時移轉作業(在相同的容錯移轉叢集),並運用到更高的網路頻寬(如10GbE)。
要做到這樣的即時移轉,VM可存放在網路共享資料夾,或是伺服器本機的磁碟儲存,而不需要額外架設FC SAN或iSCSI SAN,以供VM存放,這在實務上增加了不少彈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網路共享資料夾是存放在Windows Server 2012所架設的檔案伺服器,關鍵在於它支援SMB(Server Message Block)協定的最新版,也就是SMB 3。Hyper-V虛擬機器相關檔案,如設定檔、虛擬硬碟檔和快照檔,可以存放在使用SMB 3協定的檔案伺服器,並且同時支援叢集與非叢集的Hyper-V系統。SMB讓你能跨虛擬化環境去使用檔案儲存資源,將資料直接放在由Windows Server架設的檔案伺服器,而不需仰賴昂貴的SAN儲存設備。
至於另一種靠本機磁碟就可做到VM即時移轉的作法,也有人稱之為Shared Nothing Live Migration,要即時移轉虛擬機器的實體伺服器也有一些條件限制,例如必須都隸屬於同網域內,而且伺服器所用的處理器都必須是同間廠商製造的(例如都是Intel Xeon或AMD Opteron)。
不需搭配特定型態儲存設備,也能為伺服器虛擬化環境做到異地備援
在災難備援機制的搭配上,VMware ESX/vSphere有Site Recovery Manager(SRM),現在微軟在Windows Server 2012上,終於也推出類似功能,稱為Hyper-V Replica(HVR),它能在主要機房與備援機房的架構下,為Hyper-V虛擬機器,為兩端(site-to-site)提供非同步、可定期執行的遠端複製功能,可橫跨不同的儲存系統、叢集與資料中心。而且HDR是免費內建在Hyper-V上,不像VMware SRM需要額外購買。
HDR可在一般IP網路上運作,能用在區域網路環境或連線速度有限的廣域網路環境,而且能運用在不同型態的儲存系統上。同時,它也不需要搭配共享儲存設備或昂貴的磁碟陣列設備。
架構上,它能提供基於主機層次的資料複製,能夠在主要伺服器(Primary Server/Site)遭遇災難等緊急狀況時,讓備援的伺服器(Replica Server/Site)接手運作,提供容錯機制(failover),使應用系統不停擺。
HDR執行時,備援的伺服器是從虛擬機器的角度去做,裡面的應用系統並不會察覺(workload-agnostic)。此外,儲放虛擬機器的位置可以是SAN、DAS或SMB檔案伺服器,不必採用特定的架構(storage-agnostic),而且能同時適用叢集與非叢集的環境,因此甚至能做到將一臺共享叢集中的主機資料,複製到遠端另一臺獨立的主機。同時,這樣的機制,還可以和Live Migration、Live Storage Migration搭配。
而這兩臺伺服器的網路連線,主要是透過HTTP或HTTPS協定,並且身分驗證方式上,支援Kerberos(HTTP)和數位憑證(HTTPS)。其中,數位憑證的驗證會將透過網路傳送資料加密。
VM的儲存系統也能線上即時移轉
在Windows Server 2008 R2時,Hyper-V虛擬機器所存放的儲存設備若要搬移,必須要先讓虛擬機器關機才能進行,而Windows Server這次改版,也幫Hyper-V首次突破了這項限制,當使用者可在虛擬機器正常運作的狀態下,去搬移它所連接的虛擬磁碟,這稱為儲存即時移轉(Live Storage Migration)。VMware vSphere也有類似的功能,增為Storage vMotion,在2006年時推出。
有了這項機制,IT人員可以獲得更多管理上的彈性,不需讓虛擬機器停機,即可對儲存設備進行升級、搬移、維護或調整負載的作業。而這對雲端環境的管理是相當重要的功能。
而且,儲存即時移轉也提供三種作法,第一種是將虛擬機器的所有資料(VHD/VHDX的虛擬磁碟檔和組態檔),全部搬移到另一個目標位置,第二種是將虛擬機器的所有資料,分別依管理者所指定的位置,搬移到不同的地方,第三種是只搬移虛擬磁碟。
在實際的操作上也很簡易,儲存即時移轉和虛擬機器的即時移轉與都是整合在Hyper-V管理員裡面──在每臺虛擬機器上的設定上,可以執行「移動」功能,選擇其中的「移動虛擬機器的儲存裝置」,就可以看到上述三種作法。
大幅提升儲存與檔案管理相關技術
針對整臺伺服器的資料儲存與存取網路儲存設備方式,Windows Server 2012也有許多機制可應用,例如針對Hyper-V虛擬化環境,有新的VHDX虛擬磁碟格式、虛擬光纖通道介面卡(Virtual Fibre Channel),以及卸載式資料傳輸(Offloaded Data Transfer,ODX);在儲存技術應用上相當熱門的重複資料刪除,微軟也開發新的作法,並直接內建在Windows Server 2012上;同時,SMB 3的推出,也讓Windows檔案伺服器的應用方式變得更多元,足以承載Hyper-V和SQL Server等系統的搭配。
提供虛擬光纖通道介面卡,增加Hyper-V環境的儲存處理能力
Windows Server 2012的Hyper-V有了虛擬光纖通道介面卡,虛擬機器就可以直接連上那些SAN儲存設備上的LUN,並整合到SAN上,如此一來,除了可將那些必須存取光纖通道儲存設備的應用系統加以虛擬化,也能在Hyper-V虛擬機器叢集架構上,去運用光纖通道(fiber channel-based Hyper-V Guest Clusters)。這方面的功能在VMware vSphere也有,但微軟在先前Windows Server 2008 R2上是缺乏的。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要用虛擬光纖通道,Hyper-V虛擬機器所使用的作業系統,必須是Windows Server 2008、2008 R2或2012,而且每臺虛擬機器最多只能配置4個光纖通道介面卡。虛擬機器以這種方式存取SAN環境上,也要採用全域名(World Wide Name,WWN)的方式進行。
要實作出這些,HBA卡的驅動程式需要支援虛擬光纖通道,目前Brocade、Emulex和QLogic有些HBA卡可以支援這項機制,或已將驅動程式更新。因為這是透過虛擬機器上的HBA埠來達到連接埠虛擬化的效果,也就是NPIV(N_Port ID Virtualization)標準,將多個虛擬N_Port ID對應到單一的實體光纖通道的N_port,而且每次當你啟動一個設定了虛擬HBA卡的虛擬機器,新的NPIV埠就會產生出來。
當虛擬機器以這種方式存取光纖通道的儲存設備,也可以應用多路徑I/O(Multipath I/O,MPIO)來確保連線,例如在一臺虛擬機器設定多個虛擬光纖通道介面卡,並設定獨立的MPIO,讓虛擬機器可連接到LUN上;或是從實體的部份下手,在Hyper-V伺服器上直接安裝多個光纖通道連接埠,來提供高可用性的儲存連線。
單臺Hyper-V伺服器安裝多個光纖通道埠,也可以用來存取多個SAN,進而形成虛擬的SAN,而虛擬機器上所用的虛擬光纖通道介面卡,也可以和這些虛擬SAN建立關聯(一張卡對一個SAN),而且每張卡能用一個或兩個全球名稱,以便應用在虛擬機器的即時移轉。
新增卸載式資料傳輸的機制,大幅加快伺服器之間資料複製速度
在不同儲存設備之間,要複製大量資料起來往往相當花時間,因此大家都想如何才能更快完成,而Windows Server 2012(Hyper-V)新增的功能中,有一項就是與此有關的,稱為卸載式資料傳輸(ODX),Hyper-V可以利用硬體設備和虛擬儲存的堆疊,在那些需要複製大量資料虛擬磁碟之間,能執行特定的內部作業,以加快複製速度、提升儲存設備利用的效率。
ODX算是一種硬體設備(高階磁碟陣列)上的特色,能讓大量資料從一個地方複製到另一個地方,其中也使用了Token的方式,以便在這些設備之間執行資料讀取、寫入的作業。在這樣的架構下,會在來源伺服器與目的伺服器之間複製一個小Token,而不是透過主機來處理資料傳送的路徑。因此當我們要將虛擬機器在支援ODX的磁碟陣列之間移轉時,只需要複製Token(代表虛擬機器的檔案),而不需要檔案裡面的底層資料,同時也可以適用於非虛擬化的環境。
微軟聲稱,若原本建立一個10 GB的固定大小VHD虛擬磁碟需要3分鐘,若有ODX,同樣的動作不到一秒就可以完成。ODX還可以輔助包括動態VHD磁碟的擴充、VHD合併與即時移轉,以及在伺服器之間搬移大型檔案(如資料庫或視訊檔)。
要應用這樣的功能,儲存設備必須以實體磁碟或虛擬SCSI磁碟裝置的方式,掛載在虛擬機器上,若硬碟是直接連接或採用VHDX格式的虛擬磁碟,可做到最佳化。從微軟公布的文件來看,若是VHD或VHDX磁碟掛載在虛擬IDE控制器上,會沒辦法支援ODX。
目前會有那些儲存設備的廠商支援ODX?5月時,SCSI商業協會(STA)舉辦的Technology Showcase大會上,微軟與Dell、HP、IBM和NetApp聯合展示了支援ODX的磁碟陣列設備,EMC也在6月宣布支援Windows Server 2012的SMB與ODX。
免費內建重複資料刪除功能
在抑制資料成長的機制上,Windows Server過去有NTFS壓縮(NTFS Compression)和單一實例儲存(Single Instance Storage,SIS),而Windows Server 2012現在也新增了重複資料刪除(Data Deduplication)。微軟認為這項功能,可以比上述兩種技術做到更好的空間節省效果,來因應企業裡面日益成長的資料儲存空間需求。
而它所用的方式是可變式容量的資料區塊(sub-file variable size chunking,大約是32到128 KB)與壓縮,針對一般檔案伺服器的儲存,微軟表示可以做到2比1的縮減,若是虛擬化應用型態的資料,甚至可以達到20比1。
在適用的環境上,它可以同時運作在大型volume上,不會影響到伺服器上其他的作業程序,因為重複資料刪除功能執行上,可以控制處理器與記憶體資源的耗用量,管理者也可以預先設定執行的時間與套用該功能的檔案範圍。而在資料完整性上,Windows Server 2012會透過資料的同位元檢查碼、一致性和身分來驗證,而且重複資料刪除功能會備份所有中繼資料和最常參考的資料,在資料毀壞時能藉此修復。
重複資料刪除除了能節省磁碟空間之餘,也可以搭配Windows Server的BranchCache網路快取機制,透過重複資料刪除的區塊處理技術,只更新檔案內容異動的部份,加速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透過廣域網路傳送檔案的速度,進而節省網路頻寬耗用。
這功能在操作上也相當簡易,我們可以利用Windows Server 2012的伺服器管理員或Windows PowerShell的cmdlet來操作。
採用SMB 3協定提升檔案伺服器的性能與應用
在檔案伺服器的功能上,Windows Server 2012開始支援第三版SMB的網路檔案分享協定,SMB 3的主要訴求是提升Windows伺服器在檔案分享的效能、可靠度與管理便利性,看得出來與光纖通道儲存設備一較高下的企圖。
例如SMB Direct(SMB 3.0 over RDMA),就是利用支援各種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機制的網路卡,來提供全速、低延遲的網路傳輸,並且只會用到一點點的伺服器端的處理器資源,這些RDMA技術的實作,包括iWARP、Infiniband和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微軟表示,若搭配這樣的網路卡,Hyper-V伺服器存取檔案伺服器上的虛擬機器檔案,就像在本機存取一樣快。
若能做到這樣的效果,Windows Server 2012等於替軟體式檔案伺服器的應用,打開新的局面,因為搭配支援iWARP、Infiniband和RoCE的高速網路卡,就能達到和光纖通道儲存設備同樣的效果,而且成本較低。此外,這樣的架構也能用在資料中心環境的聚合式網路中,在建置和管理上變得更容易。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部分是SMB Transparent Failover,它可以讓叢集環境中的檔案伺服器,不會因為其中一個節點的軟硬體故障,而讓使用者端無法存取檔案伺服器──SMB服務的個人端可以重新連接到另一個叢集中的節點,並且資料儲存到遠端伺服器的過程不會因此被中斷。這樣的功能需要搭配Windows Server 2012的容錯移轉叢集,應用程式端的伺服器與檔案伺服器都要安裝。
重新設計部分功能的操作介面,企圖提升管理便利性
第一次進入Windows Server 2012的桌面,很多人可能會很手足無措,因為映入眼中的畫面是Metro Style的使用環境,你找不到從Windows NT時代就沿用至今的開始選單,甚至可能不知道從哪裡關機,等到你點選了名為桌面的應用程式磚或按下Windows鍵,才出現比較熟悉的Windows 7風格的桌面,但還是看不到開始選單。
原來,關鍵在於我們要用滑鼠移到桌面最右上角或最右下角,才會出現新型態的側邊工具列(Charm Bar),所有原本Windows環境的基本設定選單與項目,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新系統操作上的另一個關鍵特色,在於微軟提供了一個更實用的伺服器管理員,超出我們的預期。就像SQL Server的Management Studio,它可以不只可以管理本機伺服器,還可以一次集中管理多臺位於遠端的Windows伺服器,這裡主要是應用了一些微軟原本就有的系統管理技術,例如WMI(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PowerShell和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
以前你若要遠端管理Windows伺服器,只能走到每一臺伺服器前面操作,或者透過遠端桌面連線,而且一次只能處理一臺,現在可以用伺服器管理員,去整合管理多臺Windows伺服器的日常作業。雖然它的功能不像System Center系列產品那麼強大,但系統內建的這套機制,已經比過去乏人問津的狀況好得太多。
在自動化管理上,管理者可透過Windows PowerShell去執行,一般而言它是架構在.NET Framework和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上,而Windows Server 2012整合的是最新版的PowerShell(3.0),它是架構在Windows Management Framework 3.0上,這個框架提供了新的WMI資料提供者模型,減少對COM的依賴,以及新的API,以便對CIM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能執行標準存取,同時也能用原生程式碼的方式撰寫PowerShell cmd-let程式。
整體而言,Windows Server 2012增加的功能很多,IT人員所要面對的,並不只是使用介面與操作習慣的改變能否接受的議題。我們認為微軟在這一版的設計上,更認知到本身系統上原有的功能與特色,在當前IT基礎架構下能夠發揮的部分,並以此發展,因此針對伺服器虛擬化、儲存系統與檔案伺服器等領域的應用,都有相當大的改進,而且設計上看起來都相當務實,有許多功能都是裝上去之後立即可用,例如重複資料刪除,但部分功能的改變,可能需要參考一些文件和教學,才有辦法上手,這也在日常使用上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會。
再加上這幾年以來,微軟在Exchange Server、SQL Server的改版,不斷提升系統的高可用性功能,以及本身持續發展雲端服務,例如Windows Azure、Office 365,再對照Windows Server 2012的功能變化,看得出來他們已經逐漸在產品裡面融合了這些方面的實務經驗,並用「軟體」的方式去做到很多事情,是原本必須額外建置專屬硬體設備才能擁有的成效。
但Windows Server有了這麼多功能,關鍵仍在於使用端的IT人員能否充分了解,以及懂得運用在實務環境上,這些價值才能發揮出來。
[圖表]Windows Server 2012的4大安裝模式與可使用的應用程式項目 (點此看圖)
可立即使用在本機磁碟的重複資料刪除
在伺服器管理員的新增/移除角色及功能中,我們可以勾選刪除重複資料,即可安裝相關功能。之後,在伺服器管理員的檔案存放服務下的磁碟區,我們能對指定磁碟設定重複資料刪除。
相關報導請參考「Windows Server 2012:微軟的大逆襲」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20
2024-11-12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