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1年7月)

比較自動化分層儲存技術時,需注意的功能與參數,包括支援的儲存層級數目(除IBM只分2層外,其他大都分為3層)、針對各儲存層I/O負載與效能的監控功能等,不過最重要的兩個指標分別是「精細度」與「運作週期」。

「精細度」是指系統以多大的磁碟單位,來執行存取行為收集分析與資料遷移作業,這將決定最終所能達到的儲存配置最佳化效果,以及執行重新配置時所需遷移的資料量。

理論上越精細、越小越好,不過副作用是越精細,將會增加追蹤統計作業給控制器帶來的負擔。假設1個100GB的LUN,若採用1GB的精細度,系統只需追蹤與分析100個資料區塊,若採用更精細的10MB精細度,那就得追蹤分析1萬個資料區塊,作業量高出100倍,同時對應於資料區塊的metadata資料量也隨之大幅增加。

「運作週期」則是指系統多久執行一次存取行為統計分析與資料遷移作業,這會影響系統能多快的反映磁碟存取行為的變化,運作週期越短、越密集,系統將能更快的依照最新的磁碟存取特性,重新配置資料在不同磁碟層集中的分布。

反之,若運作週期間隔太長,很可能磁碟存取狀態已發生重大變化,但整個系統仍必須慢吞吞地等到下次統計分析與資料遷移時間到來,才能重新分派磁碟資源。不過若運作週期太密集,也會造成統計分析與資料遷移作業占用過多I/O資源的副作用。

以這兩個指標來看,EMC的第一代FAST與HP 3PAR的Dynamic Optimization,由於以整個LUN或Volume為運作單位的粒度太過粗略,算是已經過時的技術,因此都已被新一代的Sub-LUN型技術所取代。

Dell Compellent的Data Progression雖然推出時間已相當久,但512KB~4MB的精細度仍是當前最精細的(預設為2MB),領先其他廠商有相當距離,理論上有助於達到更好的磁碟配置最佳化效果。不過只提供24小時的運作週期設定,給與用戶的彈性較低,若用戶磁碟存取狀態變化很快,24小時的週期將會跟不上變化。

EMC新一代的FAST VP則有較彈性的設定,目前FAST VP分為兩種,搭配VMAX儲存設備的FAST VP採用最小達7.6MB的區塊,精細度之精細僅次於Dell Compellent的Data Progression。在運作週期方面,FAST VP的統計分析排程與資料遷移排程介面可提供以日或週為基準的週期設定,也有允許系統隨時執行資料分析與遷移的模式,此時的資料遷移週期可縮小到最短30分鐘,能更快的反映磁碟存取行為的變化。

EMC另一種搭配VNX系列儲存設備的FAST VP,則採用較大的1GB精細度,以及以日(24小時)或週為基準的運作週期設定,相較下便比較平庸。

HDS的Hitachi Dynamic Tiering(HDT)技術也相當平衡且擁有彈性,42MB的精細度雖然比不上EMC與Dell Compellent,但也算是相當精細。在運作週期方面,可選擇最短30分鐘,到1、4、8、24小時等不同週期設定,較能適應不同類型環境的需要。

IBM的Easy Tier亦分為兩種,搭配DS8700磁碟陣列的Easy Tier精細度與週期固定為1GB的區塊與24小時,在同類技術中並不突出;搭配Storwize V7000儲存設備的East Tier,精細度則視與Volume容量對應的擴展資料區塊(extent)而定,系統預設值為256MB,運作週期則為24小時,規格與彈性較DS8700的Easy Tier略佳,但與其他廠商相比仍有差距。

HP 3PAR的Adaptive Optimization則缺乏可供對比的細節資料,僅宣稱屬於Sub-Volume層級,但實際運作的精細度與可選的排程週期均未公開。

 


相關報導請參考「SSD企業儲存應用新趨勢:自動分層儲存與快取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