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道什麼樣的搜尋策略,可以找到最佳解時,若能善用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可讓足夠好的方案,有更大機會將基因傳給下一代,最終自行演化出接近甚至等於最佳解的方案。
香蕉請到的猴子?
程式人很愛用猴子來嘲諷一些業界現象,例如程式猴(code monkey)常被用來形容只會依文件、書本、Stack overflow照抄程式而不知思考的傢伙,甚至有本書名為《軟體專案開發實務|別只當編程猴》的書;另外,對於一些待遇與應徵資格不符的求才貼文,經常會得到「給香蕉只請得起猴子」之類的回應。
香蕉請到的猴子真的能用嗎?無限猴子定理(Infinite monkey theorem)指出:「讓一隻猴子隨機地在打字機上按鍵,若給予無限的時間,總有可能打出給定的任何文字,例如《莎士比亞全集》。」照這個定理,用香蕉請猴子,還是有機會打出想要的程式碼,對吧!
別說《莎士比亞全集》了,就算讓猴子在只有26個字母加一個空白鍵的打字機上,要能打出「to be or not to be」的機率就是1/(27^18),機率已經極小了,無限猴子定理要追溯其最初的來源,其實想表達的是:當一件事發生的機率小到微乎其微時,可以當作不可能發生(可參考〈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無限猴子定理〉)。
然而,一隻猴子不可能,那麼,一群猴子呢?例如,有位開發者Jesse Anderson從2011年8月開始,使用Amazon EC2、Hadoop和Ubuntu Linux,以數百萬隻虛擬猴子,隨機產生ASCII字元模擬按鍵,結果還真的重現了《莎士比亞全集》(可參考〈A Few More Million Amazonian Monkeys〉)。
雇主們看到這個結果,可別就這麼高興地把買香蕉的錢省下來,去買一堆機器與虛擬猴子了,因為,Jesse Anderson可是有著個明確的目標《莎士比亞全集》,如果沒有已經正確運行的程式碼作為目標,我們要怎麼知道百萬隻虛擬猴子打的程式是正確的呢?
世代傳承的程式猴
如果有一群虛擬猴子,子子孫孫都在打程式,我們給予一組繁衍規則,在數百甚至數千代之後,這群猴子可以打出什麼程式呢?如果有種程式語言可以用print helloworld,在螢幕顯示helloworld,並有個演算法實現了繁衍規則,讓某代中某隻猴子打出了print helloworld,那麼,就可以用來驗證演算法的正確性。
基因演算法可以是這類演算法之一。以虛擬猴子為例,若每隻猴子的基因隱含打某個鍵的傾向,16個基因組成了染色體,基因排列順序就是打字順序,例如,第一代會有一群猴子,每隻猴子的16個基因值是隨機的26個字母或空白,在這群猴子生存的虛擬世界中,打出的程式越接近print helloworld,適應度越高,越能得到配對繁衍的機會。
在繁衍下一代時,類似現實世界中的生物,會交換父母的基因來創造下一代的基因,例如,被配對的猴子的基因,若分別是paddfgqekoxdxllw與abgxhxhelkxtorld,最簡單的方式是各取前半段與後半段,得到paddfgqelkxtorld作為下一代的基因,這時有5個基因符合了目標,適應度更高了一些,讓這隻後代繼續繁衍,子孫打出正確程式的機會就更高一些。
有沒有可能一開始的初始猴子,基因全都不含print helloworld的任何字元呢?或者在順序上位置都不正確?有可能!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繁衍、交換基因,都不可能產生能打出print helloworld的後代,為了避免這類情況,可以令基因有突變的機會,例如,要求每個基因,可以隨機產生一個數字,若數字小於突變率,就隨機地用某個字元替代該基因。
令人驚奇的是,200隻虛擬猴子在數百或上千代的循環之後,真的有猴子能正確地打出print helloworld,而就現代電腦來說,這不過是幾十秒的時間。這樣的做法說穿了是碰運氣,不斷地試誤,對虛擬猴子來說,就是個「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但是,也不全然只有運氣,畢竟生存的世界有其規則,在規則的限制之下,讓生命自己找尋出路……呃……也可能沒有出路!
概觀基因演算法
從程式猴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基因演算法的幾個基本步驟。首先是將問題要處理的資料「編碼(Encoding)」為一組基因,也就是染色體(Chromosome),就上例而言是一組字串,就其他問題而言,可能是火箭力各推力的向量、遊行者造訪的城市座標等;接著是「初始化族群(Population)」,一開始必須產生適當數量的個體,這時個體的基因組合是隨機的,個體數量對求解有很大的影響──過少的話,子代難以多樣化,過多的話,會造成系統負擔等問題。
然後,來是進行「選擇(Selection)」,個體的適應度要設計適應函式(Fitness function)來計算,上例可以是每個基因與print helloworld符合的字元個數,然而,並不一定要使用基因作為輸入來計算,例如,可以是火箭目前位置與目標間的距離長度,或者是遊行的各城市間的總路徑長度,這部份是基因演算中最關鍵而困難的部份。
適應度值高的個體會被挑選至至交配池(mating pool),但通常不會只挑選菁英(例如只挑選適應度值前50%的個體),因為低適應值的個體可能含有關鍵基因。此時,比較好的方式,是使用幸運之輪(Wheel of fortune)之類的機率方法,也就是讓適應度值高的個體有比較高的機率被挑中,值低的個體被挑中的機率雖然比較小,然而還是有機會被挑中。
再來是「繁衍(Reproduction)」,從交配池中挑出的一對個體,進行基因交換的過程稱為交配(Crossover),上例是單點交配法(one-point crossover),實際上交換的點不一定是中間,可能是基因組中隨機的位置,或是在每個位置丟硬幣──若有個體A、B,正面選擇A該位置的基因,反面就選擇B的基因;依不同的情況,也可以選擇雙點、多點交配、均勻分配等方法。
突變(Mutation)是為了增加多樣性,就求解而言,是為了交配過程中,遺漏或缺少了關鍵基因,因而落入局部最佳解而非全域最佳解。突變率對於求解也有很大的影響──過小的話,補足關鍵基因的機會不多,過大的話,又會令適應高的基因流失,兩者都有可能造成求解過程成了單純的機率問題,而不是讓有優秀的基因傳承至下一代。
黑盒子求解最佳化
基因演算法適用於求解空間過大,難以在時間、資源等限制下求出的問題,乍看很像個黑盒子,因為無法知道整個族群的演化過程,只知道給一組參數,希望得到最接近目標的結果,例如,維基百科〈基因演算法〉條目中談到,日本新幹線N700系列車的車鼻,就是以基因演算法盡可能找出的風阻最小之車頭結構。
如果對基因演算法的實作有興趣,建議參考〈The Evolution of Code〉,其中使用Processing實作了幾種基因演算,除了打字猴的範例外,還有火箭、生物尺寸的模擬,這裡是個極為簡明的參考資源!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08-14
2024-12-20
2024-12-22
2024-12-24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