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出版

「人工智慧會讓職業消失嗎?」這樣的討論時有所聞。這種說法是表示對人工智慧感到不安。也有評論提到「人工智慧會對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的問題。可惜的是,人工智慧專家不是社會學專家,社會學專家也非人工智慧專家,兩者都無法完全消除這樣的不安。

但是談到職業,即使沒有人工智慧,工作也會隨著社會的變遷改變,所以不該把原因都歸咎於人工智慧,忽略了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的確,今後人工智慧無疑將是影響人類工作的一項主要因素。然而,社會的變化並非如此急速,而且人工智慧技術的進化原本就需要時間,連進步的過程也不是連續性的。

人工智慧熱潮的興衰

人工智慧過去曾有數次熱潮。二○一○年代出現第三次熱潮,以網際網路儲存的巨大資料群為基礎,促進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二○○○年以降的人工智慧研究,以龐大的文字資料分析及資料探勘處理為重心,現在形成熱潮的非符號式影像資料或波形資料類神經網路學習法,當時並非主流。人工智慧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研究者的心情變得複雜。

但若從更廣的觀點來看,人工智慧為什麼如此容易形成熱潮,又為什麼幾度興衰,箇中原因才是重要的問題。因為今後仍將持續出現人工智慧熱潮。

這些熱潮的興衰,原因在於人工智慧的範疇廣泛和基礎脆弱。首先是範疇廣泛。人工智慧涉及的領域很廣,與人類相關的科學、與智慧相關的工程學,還有哲學,都包含在內。這樣便如前所述,隨處可見人工智慧。一九八○年代第五代電腦的願景,就包括將電腦的作業系統人工智慧化。對其他領域來說,人工智慧具有吸引力。

其次是基礎脆弱。雖然人工智慧範疇廣泛,但要定義什麼是人工智慧卻極為困難。如果有十位研究者,可能做出十種不同的定義。這是因為這個領域的顯著特徵是,研究和建構智慧時,它的對象既多樣又難以捉摸。因此,每一次討論,定義都不同。往壞處看,這種討論便宜行事;往好處看,保持討論的彈性。深度學習這樣的類神經網路,以及IBM華生這種以符號為基礎的知識基礎人工智慧,一開始可說是同樣的人工智慧,但它們的發展和能力的趨向有時是相反的。

然而,這種取之不盡的模糊特性,成為人工智慧的魅力,讓它們容易具有彈性地廣泛應用於社會。

資訊化的下一階段「智慧化社會」

現在稍微把視野放寬,試著理解人工智慧與世界中的大趨勢的關係。這一定會對今後做決策派上用場。

一九八○年代的人工智慧沒有,而現在的人工智慧有的東西,是什麼呢?有四種東西:高性能電腦、將電腦連結起來的網際網路、網路上儲存的大數據、就像延伸電腦觸角般設置於現實生活中的大量感測器。正因為巧妙組合了這些東西,人工智慧才有了現在的樣貌。

一開始成為起點的,是資料中心或各企業內設置的伺服器。伺服器就像是超高性能的電腦,玩線上遊戲或使用商品網站等服務,就會連上伺服器。

大量的使用者透過手機或電腦,將連結的資訊留在網路上。就算沒有買東西,也會留下瀏覽紀錄等。就這樣留下了大規模的資料。這個資料之海成為孕育人工智慧的基礎。人工智慧在網際網路上巡行,從資料之海中學習。我們使用的搜尋引擎也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搜尋引擎是,從網路代理人透過網際網路收集到的資料群中,找出使用者想要的資料。我們借助搜尋引擎來遨遊網際網路。若沒有搜尋引擎,無法深入探索資料之海。在數位空間裡,人工智慧比人類更優秀。搜尋引擎瞬間就可以將所需的資料從資料庫中找出來。

我們乘著人工智慧之船,暢遊網際網路空間。這二十年間,正是探索網際網路上的人工智慧的時代。今後,我們仍將乘著兼具更強大搜尋能力,以及處理更抽象化資訊和概念搜尋能力的人工智慧之船,繼續在不斷儲存資料的資料混沌之海中遨遊。

不過在現實世界中,這個關係剛好是相反的。人類才是現實世界中的主宰。在現實世界裡,人工智慧的能力仍然不足。例如,想讓掃地機器人幫忙打掃,得先把房間整理到某種程度才行。當然,之後就可以交給掃地機器人發揮本領,讓它們打掃到乾淨為止。在小範圍或設定好的框架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有極大的能力。但現實中常有許多干擾和不規律的情況,要求人工智慧具有某種程度的彈性並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智慧化社會」的初始階段,應該是人類設定問題,由人工智慧來處理的社會型態吧。換句話說,這是先為人工智慧預備好一個環境,然後交由人工智慧處理的社會。就在二十年前,電腦還不是很先進,我們排除諸多困難,才讓人工智慧漸漸融入社會。下一階段,人工智慧應該會以更精練的形式融合於人類社會吧。

職業與人工智慧

前面說過,在將人工智慧導入社會的智慧化社會初始階段,首先我們必須預備好讓人工智慧可以發揮功能的環境。這和剛導入電腦時,為了更加善用電腦而想方設法,因而促進了各種服務的狀況類似。

將人工智慧導入社會不是隨心所欲進行。我們必須先預備好環境,才能讓它們發揮功能。如此說來,人工智慧幾乎都是「頑固的專家」。在給定問題的框架內,它們發揮驚人的優秀能力、日以繼夜工作,但只要遇到稍微不同的狀況,就像完全失去興趣,一根手指都不動。人工智慧不像人類擁有隱喻的能力。人類的頭腦有限,但藉由隱喻的能力,得以領悟事物的類似性,將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擴展用於其他問題。擅長打掃房間的人也精於工作整理術,擅長烹飪的人則很會做化學實驗。然而,人工智慧的缺點是,它們只能處理單一問題。

那麼,說到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的職業,答案是「不會」。為什麼呢?因為世上很少職業是僅靠單一作業就能完成的。而這種單一作業的工作,已經被機器人取代了。

或許有人會說,掃地機器人不會讓打掃清潔這項工作消失嗎?如果是單純的「打掃」,的確會這樣。但設想一下,現在有一群打掃公園的機器人。剛好前一天刮風,把看板吹落到廣場上。掃地機器人無法對應這樣的狀況,停住不動。這時需要人類把東西移開。為了避免之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將人工智慧升級,變成可以避開看板來打掃。沒想到,下個星期,廣場上出現一個大洞。原來是小孩子玩耍時挖了洞。機器人靈巧地全都掉進了那個洞裡,腳掉了,一動也不動......這樣想來,人工智慧在現實中會引發無限多的問題。即使如此,這樣繼續進行下去就能對應幾乎所有問題。這會成為人工智慧開發公司的資產。創造出這種打掃公園機器人的公司,將成為解決該領域問題的人工智慧專家,貢獻社會。但目前仍需要人類管理者監督,才能讓機器人準確完成工作。

不妨把人工智慧當前的狀況,理解為電腦進入人類生活之後的延伸。歷經二十年時間,電腦成為便利的工具。今後人工智慧會接下這個棒子,創造更便利的生活。然而,和電腦一樣,人類使用人工智慧時必須謹慎行事。

那麼,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人工智慧會讓職業消失嗎?」針對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這樣回答:「在一項職業中,其工作內容有一些部分是可以改由人工智慧取代的,但職業本身不會迅速消失」。剛導入電腦時,也曾經歷這樣的變化。首先,將自己的工作細分並條列出來。接著,想想其中哪些是可以交由人工智慧處理的。這樣一來,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多少比例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我們之所以對人工智慧特別敏感,是因為對我們來說,智慧是我們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我們認為,智慧的形式,區別出其他生物與我們的差異。即使同為人類,他人與自己之別,就在於智慧的形式不同。當人工智慧進入這個領域,人類不禁感到不安。這是數千年來第一次有人入侵。正因如此,這也是我們人類本身轉變的契機。(摘錄整理自《從人到人工智慧》

 

 書籍資料 

從人到人工智慧,破解AI革命的68個核心概念

三宅陽一郎(Youichiro Miyake)、森川幸人(Yukihito Morikawa)/著;鄭佩嵐/譯

臉譜出版

售價:360元

 

 作者簡介 

三宅陽一郎(Youichiro Miyake)

京都大學數學專攻,大阪大學物理學碩士,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滿期退學)。從事數位遊戲的人工智慧開發及研究。

森川幸人(Yukihito Morikawa)

平面設計創作者。muumuu公司(株式会社ムームー)社長。主要從事CG製作、遊戲軟體和智慧型手機App開發。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