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從去年至今,醫療業成為最受疫情衝擊的第一線產業,這種必須隨時調度資源的挑戰,在在考驗醫院敏捷力。

這一點反映在數位轉型投資上。今年調查顯示,各產業數位轉型投資預算大幅縮減,甚至腰斬,唯獨醫療業整體加碼,數位轉型投資預算從去年的1,289萬元來到2,439萬元。這個數字近乎翻倍,成長力道更是所有產業中最高,這代表醫院在疫情的衝擊下,加速轉型步調,投注更多資源來用IT抗疫,小至即時疫情數據分析、零接觸的平板電腦使用,大至視訊診療系統優化、醫療資訊系統(HIS)再造或雲端化。

不只如此,醫院高層用來決策的數據新鮮度,也是一個轉變指標。今年調查發現,醫療決策數據達到可即時更新的比例是24.4%,比高科技業、服務業、金融業和政府單位還要高,居所有產業之冠,而且,每日更新的比例還高達48.8%。一大原因是,醫院為因應疫情,打造戰情室儀表板來掌握最新趨勢,包括即時疫情資訊、院內院外確診人數、床位、醫療人力、物資等,這些數字需要高頻率更新,決策者才能掌握動向、隨時修正決策。

為加速決策數據的產出,醫院也藉AI來輔助。今年調查發現,醫院IT投資目標中,資安雖仍穩坐第一(79.1%),但「用AI強化分析與決策」空降第二,從去年的39.5%大幅增長到今年的48.8%,代表醫院比過去任一時刻還要看重AI分析的能力,不只是疾病風險判讀,更包括醫療決策建議。

在AI發展成熟度上,今年醫療業在導入驗證和正式上線階段的比例雖然較去年低,但也有些醫院感受到AI輔助威力,開始擴大應用(12.8%),建立系統化的流程與架構,來加速採用更多AI。

這一點也帶出醫院對資料治理的重視,因為,要有好的AI,得先要有好的資料品質,否則只會「Garbage in, Garbage out」。過去幾年,不少醫院設置AI中心和大數據中心來發展智慧醫療,但現在,疫情加速AI開發和運用,醫院開始重視資料治理,今年比重(30.2%)比去年高出近10%,說明醫療業要訂定一套制度,來管理、監控資料來源與品質,同時建立資料使用的流程規畫。

醫療業看好的新興技術,不只AI。與去年相比,今年,醫療業出現8項採用率暴增的新興技術,第一名就是微服務架構(增幅14%)。一位醫學中心資訊室副主任認為,這是因為,微服務架構可以更彈性擴充醫療系統,也能使用更新的程式語言、不像舊HIS被特定語言綁架,對這幾年正在汰換HIS的醫院來說,是個吸引力。

再來,拿下漲幅第二名的是5G專網,比去年增加11.7%。這是因為,5G專網大頻寬、低延遲的特性,不只能讓醫院加速AI應用,更能發展新服務,比如在醫院場域導入消毒運送機器人,降低醫護與染疫患者接觸風險。此外,5G專網在傳輸機敏資料時,也相對安全。

不過,有趣的是,今年醫院開始關注2項新興技術,也就是用AI優化IT維運的AIOps,以及自動化管理ML生命周期的MLOps。這2項技術去年占比都是0%,今年雙雙來到7%,一位區域醫院高階主管表示,MLOps可加速醫院導入AI,且MLOps能幫助團隊快速訓練模型,也能讓臨床醫護人員、IT人員和醫院決策者透過這個工具,建立完整的工作協同團隊。

然而,雖然醫療業在重點投資上不遺餘力,但就總體IT投資來說,今年醫療IT投資成長率為7.6%,比起前年和去年的17.1%、11.4%,是近3年漲幅最低的一年,也是各產業中成長力道倒數第二弱的。這也反映在IT人力上,調查統計,今年醫療業IT理想人力為39,但現有人力平均是33人,而預估招募的人數5人仍與理想人數有些微落差,這也是醫療業待克服的課題。

 問卷說明 

大調查執行期間從2021年3月8日到4月5日,對臺灣大型企業、歷屆CIO大調查企業、政府機關和大學IT與資安主管進行線上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39家,其中74.3%填答者為企業IT最高主管。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