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代幣可以索取標的資產(例如一盎司黃金),這些代幣的價格應該或多或少會跟著標的資產走。但是加密貨幣並非索取資產的代幣,背後也沒有支撐的機構。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計算出加密貨幣的合理價值呢?
我們可以提出三個獨立問題:
一、加密資產的當前價格為何?
二、是什麼因素影響價格變化?
三、價格應該是多少?
加密資產的當前價格為何?
資產的當前價格取決於市場。加密資產會在一至多間交易所交易,每間交易所的價格和流動性可能不一樣。公告交易量最大的幾間交易所是判斷價格的好地方,因為這些交易所的交易最熱絡,流動性應該最高。在其他交易所,價格可能較高,也可能較低。
有許多網站會提供代幣當前價格和掛牌交易所的資料,coinmar-ketcap.com 是其中一個網站。進入coinmarketcap.com 以後,先點選代幣名稱,再點選「市場」,你會看到代幣在哪些地方交易,以及交易所公告的交易量。注意,有些交易所曾經被抓到用假造的交易量吸引生意上門,我不確定這種做法是否已經絕跡……要小心!
是什麼因素影響價格變化?
加密貨幣與代幣價格像其他金融資產一樣會波動,因為買方和賣方的交易決定會受許多因素影響:
一、心情──交易者對資產的感覺。
二、論壇和社群媒體網站上的流言和聊天內容。
三、技術進展──例如:區塊鏈成功執行技術升級,進而提升實用性,或是ICO達成藍圖上的進度。
四、技術失敗──例如:交易速度趨緩,或是區塊鏈運作過程出現漏洞。
五、名人加持。
六、創辦人被逮捕。
七、精心策劃的拉高倒貨手法──一群人先說好一起買進一種貨幣拉抬價格,說服別人跳進來用較高的價格入手,接著將貨幣賣給沒有警覺心的新買家。
八、被持有特定代幣的大戶操弄。
價格應該是多少?
有一些人嘗試建立模型,希望能藉此算出加密貨幣和代幣的合理價格。其中有一種常見(但有瑕疵)的模型是用「黃金有多少金錢價值流入比特幣」,來估算比特幣的價值:「若黃金(或其他類資產)的金錢價值有x% 流入比特幣,則一顆比特幣的價值等於$y。」
論點如下:在市面上流通的黃金總金額大約為八兆美元。若一小部分的黃金持有者,假設有百分之五(其實○到百分之百,任何數字都行),出售黃金換美元,就會釋出大量金錢(在這裡是四千億美元)。若這些美元被用來購買比特幣,在市面流通的比特幣總金額――通常稱為市值(英文為market capitalisation 或market cap)──會同樣增加四千億美元。我們知道,在市面流通的比特幣約一千七百萬顆,算下來每一顆比特幣的價值增加兩萬三千五百美元(四千億除以一千七百萬顆)。
但邏輯錯了,金融市場完全不是那樣運作。「流入比特幣的金錢」不會直接轉換成比特幣的「市值」,理由很簡單:你購買一萬美元的比特幣,就會有別人賣出一萬美元的比特幣,因此「流入」金額正好等於「流出」金額(為了簡單化,這裡並不考慮交易手續費)。
你購入比特幣時唯一發生的事,就是比特幣的所有權易主和某些現金的所有權易主。你花多少錢向別人買比特幣和比特幣的市值,兩者之間不具數學關聯性。
要替ICO代幣訂價,應該比較容易吧。這類代幣將來可交換特定商品或服務,所以只要釐清商品或服務的價值,應該就能替代幣訂出價格了,對吧?
糟糕,事情永遠沒那麼簡單。發行代幣的ICO計畫會希望代幣價格上漲,投資人也抱持這樣的心理。所以贖回方案永遠描述得很籠統,方案裡不會把數量講明。舉個例子,他們會說:「你將來可以用代幣存取雲端儲存服務。」不會說:「一枚代幣可讓你使用一百億位元組(10 GB)的雲端儲存空間一年,時間從二○二○年起算。」
功能型代幣的價格由誰掌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似乎不需多想,就能給出「市場」或「買賣雙方」的答案,但既然發行人可以動點手腳去影響代幣價值,那就表示,這麼回答無法刻劃事情的全貌。
代幣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數量在ICO初期不會講明,因此代幣價格會受到一般的加密貨幣市場力量影響,而且此時我們無法對合理市場價格進行基本分析(缺少「雲端儲存空間」的容量和使用時間,你無法訂價)。有些ICO計畫會在這段期間對自家代幣的價格施加影響,透過購入代幣的方式在下跌時拉抬價格。有些ICO計畫甚至會在白皮書提及這項策略。ICO計畫通常會保留一定數量的代幣,以便在價格拉抬得太誇張時出售一些。基本上,他們就像自家代幣的中央銀行,會出手操控代幣價格。
之後,來到某個時間點,計畫必須決定:要用法幣或代幣訂價?是一百億位元組(10 GB)的雲端儲存空間使用一年支付十美元,可依市場匯率,透過代幣支付?還是一百億位元組(10 GB)的雲端儲存空間,一年支付一枚代幣?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選項。
以法幣訂價,代幣支付
採用這種算法,你的第一個念頭應該是代幣價格無關緊要。客戶持有的是法幣,當他們要使用服務時,會買進代幣並立刻兌換服務。由於過程可以自動進行,所以客戶不會知道背後還有這道程序。
抱持這樣的論點,就好比比特幣匯款公司主張,公司的業務與比特幣價格並無關聯。
如果是這樣,代幣是好的投資工具嗎?或許是。代幣持有者向發行人兌換商品或服務,只要計畫發起者沒有重新發行代幣,也沒有用代幣兌換法幣,去支付員工薪資,那麼在外流通的代幣就會愈來愈少。數量減少可能會使代幣稀有,拉高代幣價格。若計畫的財務體質良好(不以轉售贖回代幣來償付成本),代幣會隨時間的推移愈來愈稀有,有機會進一步推升代幣價格。或許是這樣,但財務體質差勁的計畫必須不斷轉售代幣來彌補成本。所以實際上,公司的財務健康會對代幣的價格產生壓力。
以代幣訂價,代幣支付
這就太棒了:如果公司以代幣來替商品或服務訂價,公司就能掌控代幣的價值,就像航空公司掌控自家航班的飛航里程價值。怎麼說呢?除了獨一無二的產品或服務,客戶都會對自己願意為產品或服務付出多少錢,或多或少有一些概念。想像一下,有一個競爭者以十美元販售類似產品。如果計畫發起者希望代幣有十美元價值,就會將產品訂價設為一枚代幣;如果他們希望代幣有二十美元的價值,就會將產品訂價設為零點五枚代幣!競爭者的價格可幫助發起者為代幣訂立價格,只要產品之間或多或少可以替代,計畫發起者就能隨意掌控自家代幣的價值。不過他們應該要了解,這麼做會影響計畫的負債。在外流通的代幣是計畫的負債,產品價格從一枚代幣變成零點五枚代幣,現有代幣持有者可兌換的產品數量就會翻倍。
當公司決定用代幣替產品訂價,此時代幣是一種好的投資工具嗎?可能是吧。在計畫創辦人無法快速退場的前提下,由於創辦人手中也持有代幣,所以他們有讓代幣價格保持在高檔和相對穩定位階的金錢誘因。
可知用代幣來替服務訂價,計畫發起者更能掌控代幣的價格。我預估,只要計畫沒有先因為違反證券法規而被關閉,我們就會看見,逐漸邁向成熟的計畫開始用代幣來訂價。安舒曼.梅塔(Anshuman Mehta)曾經嘗試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替虛構的功能性代幣訂價,他的結論是:「在法幣的世界裡,代幣的市場或代幣交易價格,與代幣的用途和流通速度完全脫鉤。」(本文節錄自《加密貨幣聖經》,三采文化提供)
圖片來源/三采文化
書名 加密貨幣聖經:數位貨幣、數位資產、加密交易與區塊鏈的過去與未來
安東尼.路易斯(Antony Lewis)/著;趙盛慈/譯
三采文化出版
定價:650元
作者簡介
東尼.路易斯(Antony Lewis)
二○○七年在巴克萊資本公司擔任即期外匯交易員,隨後分別於瑞士信貸倫敦分行和新加坡分行擔任技術專家。二○一三年,加入一間名為itBit的小型新創公司。二○一五年,離開itBit為客戶提供私人顧問服務,並且撰寫文章、經營工作坊,向好奇的專業人士解釋這項新技術。二○一六年,加入R3組織擔任研究總監。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