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出版

伊克朗.馬格登-伊斯梅爾(Iqram Magdon-Ismail)與安德魯.科蒂納(Andrew Kortina)是大一在賓州大學相識的,升上大四後,他們合作開發了一個小事業:大學的分類廣告網站,名為「吾校郵報」(My Campus Post)。

吾校郵報從未蓬勃發展,卻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最重要的是,那次經驗讓他們知道,兩人想繼續合作下去。畢業後,他們搬到紐約,開始當程式設計師,從一家新創企業跳槽到另一家,並在過程中累積經驗。後來,費城一家公司招募馬格登-伊斯梅爾去擔任工程副總裁,他接受了那份工作,但他又不想終止與科蒂納的合作。最近他們剛把焦點轉向某個真正有潛力的大創新,他們稱之為Venmo。

Venmo是一款音樂app。他們是在一場爵士音樂會上萌生這樣的創意。那音樂很棒,但以後再也聽不到了。他們想,如果只要發一則簡訊給樂團,就能透過電郵收到那場現場演出的錄音,那不是很酷嗎?這個創意看起來很有前景,但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搞懂該怎麼做。這表示,他們其中一人必須更常利用週末,搭火車去找另一人做腦力激盪及程式設計。

某個週末,馬格登-伊斯梅爾忘了帶錢包。科蒂納告訴他別擔心,畢竟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他們身上。他們是多年的室友,以前常互相借錢買酒、買日用品、繳房租,最後一定會拿出計算機,結算誰欠誰多少錢,再開支票還錢。

他們這樣做了幾次呢?幾十次?甚至數百次了吧?

但這次,馬格登-伊斯梅爾一想到他們使用的那套老舊系統就笑了。開支票?他連支票簿塞到哪兒去了都不曉得,現在都是上網繳費。

2009年,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在手機上處理了,只有轉帳不行。不知怎的,這種最基本的功能一直沒發明出來。

為什麼不行?科技專家與行銷人士喜歡稱這種情況為「阻力」,也就是說,明明很簡單卻無法做到的事情。想像一下你去汽車監理站,卻不由自主地瑟瑟發抖,那就是因為有抗拒心態。

「阻力」一直是生活中許多發現與發明的背後驅動力,Venmo也不例外。

「我們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吧。」他們如此下定決心。於是,馬格登-伊斯梅爾與科蒂納開始把他們開發的行動音樂app「Venmo」,轉變成轉帳工具。

然而,為什麼在網路上轉帳那麼困難?2009年,在網路上轉帳不是什麼新鮮事。那時亞馬遜和eBay已營運近十五年。各大零售商的網站上都有某種版本的線上購物車。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顯示,電子商務每年創造的銷售額逾1,300億美元。

而且,電子商務不止收信用卡而已。使用銀行發行的簽帳金融卡也可以上網消費。

為什麼上網付款給亞馬遜和eBay那麼簡單直接,但轉帳給個人卻不行?

付款閘道:兩三秒,就完成十幾個步驟

如今上網購物變得稀鬆平常,所以大家已經忘了它有多複雜。只要點擊「立即購買」的按鈕,訂單就成立了。

就是那麼神奇!

但那個神奇效果的背後,需要經過許多複雜的步驟,那些步驟統稱為「付款閘道」(payment gateway)。

首先,想在網路上接收信用卡資訊的人,都必須遵循Visa、Mastercard,以及支付卡行業(Payment Card Industry,PCI)的其他成員所制定的規範。也就是說,他們的技術必須符合PCI標準,亦即所謂的「PCI合規」(PCI compliant)。

PCI合規需要達到銀行等級的資料安全性,這包括:為敏感資訊加密的既有加密協定;保護資訊儲存位置的安全措施;維護與測試以確保這些系統始終是安全的。

要達到銀行等級的安全性並非易事,而且成本也高。儘管對大型電商來說,那費用是合理的投資,但是對小企業或想彼此轉帳的個人來說,那是完全負擔不起的成本。而且,PCI合規只是付款流程的一部分而已。

不單只是轉帳,更能社交

馬格登-伊斯梅爾與科蒂納想做的,就是開發出可以把錢從個人銀行帳戶,轉到他人銀行帳戶的app。銀行有網站顯示他們的個人帳戶上有多少錢,所以他們知道這些資料早已數位化了,但為什麼想取得這些資料那麼難?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銀行不自己開發這種功能?

一個答案是,銀行根本不在乎。銀行老早就有開發新技術的歷史,但是對他們來說,創新始終是為了讓銀行本身的流程變得更好、更有效率。然而,創新「顧客體驗」並不是他們會想到的事情,即使他們真的有想過,那也不會是他們的優先考量,尤其是在市場崩盤後的蕭條年代。

但是,對軟體開發者來說,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銀行真的想開發轉帳工具,那也不像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資料顯示,2009年,美國有近七千家銀行。要讓這些銀行相互對話已經夠難了,要讓它們的資料庫相互對話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每家銀行的資料庫都有自己的規格。那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銀行根本沒有動力那樣做。

但馬格登-伊斯梅爾與科蒂納找到了動機,所以他們開始投入開發。

後來發現,打造系統原型其實沒那麼難。他們很快就可以做到相互轉帳,並留下一長串交易的簡訊收據。那收據內容很快就從簡單的「馬格登-伊斯梅爾20」演變成「科蒂納為Nooch餐廳的泰式午餐付你20美元」。

所以個人之間的轉帳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獲得開發資金。他們參加了一場又一場的創業會議,但沒有人認真看待他們。畢竟他們沒有創業記錄,也沒有用戶群,他們的原型是在Google Voice上拼湊出來的,不足以讓創投業者感到放心。一位投資者聆聽馬格登-伊斯梅爾與科蒂納做創業簡報時,直接打斷他們,說他只對「一次大賺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機會」感興趣。馬格登-伊斯梅爾不禁反駁:「這會是一家價值上兆美元的公司。」

那位投資者不相信。當時多數的投資者還沒聽過FinTech。而且,他們的盈利計畫是什麼?這個在朋友之間做小額轉帳的小工具,要如何產生可觀的利潤?

馬格登-伊斯梅爾與科蒂納也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這並未改變他們對這款app的投入。他們繼續想辦法把用戶體驗改得更順暢,不斷地精進,並在系統中來回傳送無數則簡訊。

接著,他們注意到一件事。他們收集的簡訊收據開始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景象,儘管看似偶然。交易清單顯示他們喜歡去哪裡吃喝,喜歡聽什麼樂團,跟誰一起度過時光。每次有人轉帳給別人,都是因為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發生。而把這些個人交易的相關資訊匯集起來,就可以開始講獨特的故事。

他們在偶然間創造了社交動態消息(social news feed)。

Venmo不單只是轉帳方式,也可以是社交網路,傳播用戶的即時資料訊息。

這就非同小可了,那可能發展成龐大事業。問題是他們要先取得資金才行。(本文摘錄整理自《顛覆華爾街的金融奇才》第一章,大牌出版提供)

圖片來源_大牌出版

 書名  顛覆華爾街的金融奇才:從行動支付、加密貨幣到區塊鏈,一群金融怪傑如何引爆商業與社會的重大革命

丹尼爾․賽門(Daniel P. Simon)/著;洪慧芳/譯

大牌出版

定價:450元

 作者簡介 

圖片來源/Vested

丹尼爾·賽門(Daniel P. Simon)

專欄作家、演講撰稿人、創業者、金融溝通專家。美國金融博物館(Museum of American Finance)通訊委員會的主席,也是全球金融整合傳播公司Vested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自FinTech革命出現以來,他就一直參與其中,為業界的一些最大品牌提供諮詢服務,包括摩根士丹利、美國運通、彭博、高盛。

此外,他也是《富比士》、《市場媒體》(Markets Media)、《Cointelegraph》等媒體的專欄作家,常在Cheddar、Asset TV、FinTech TV等平台上發表評論,也是線上新聞網站TalkingBizNews的執行長,以及超人氣播客《Wall & Broadcast》的共同主持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