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財經文化

「我不會騙你。」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簡稱SBF)對我說。

這句話,就是在騙!

當時我們在他巴哈馬辦公室裡,我把椅子拉到他桌邊,啟動錄音機。我是彭博社(Bloomberg)的調查記者,公司派我飛來採訪這位全球加密狂潮的關鍵人物。

SBF盯著眼前六台螢幕,一邊看emails一邊告訴我,關於加密貨幣,他會對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富比士》(Forbes)才剛宣布他是全球三十歲以下的首富,但他看起來像個圖書館裡通宵K書後被搖醒的學生,一身邋里邋遢,沒穿鞋子,穿著藍色短褲與灰色T恤,T恤上印著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字樣。他那爆炸頭被耳機壓得歪七扭八,像隻剃毛剃到一半的綿羊。他桌上有一包打開的鷹嘴豆咖哩,那是他昨天的午餐。

我原本的計畫是寫一篇人物報導,讓大家認識這位幣圈金童。這個年僅二十九歲的年輕人,似乎已經預見了貨幣的未來。他崛起的速度極快,所以當他說FTX有朝一日會主宰華爾街時,大家都覺得很有可能。他的身價至少有兩百億美元,但他宣稱,自己賺錢只是為了把所有的財富都捐出去。他開的是豐田Corolla汽車,喜歡睡在辦公室的懶骨頭上,我可以看到,那懶骨頭就放在他辦公桌旁邊。

這是個令人難以抗拒的故事。問題是,它根本是假的。當媒體、政治人物、創投業者、投資銀行家盛讚他是樂善好施的金童──相當於數位時代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或J.P.摩根(J. P. Morgan)──時,他正偷偷挪用客戶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揮霍在糟糕的交易、找名人代言,以及,像毒梟在洗錢似的,大手筆買進小島上的房地產。

我坐在繼伯納.馬多夫(Bernie Madoff)之後最大的騙子身邊,可以清楚看到他的emails、公司內部聊天內容與交易紀錄,但我還是不知道他在搞什麼鬼。

「對我來說,把事情解釋清楚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SBF一邊說,一邊狂抖著那雙穿著短襪的腳,「你可以把我當成你的消息來源。」

這是一台被動過手腳的大型吃角子老虎機,快來玩!

我當然有很多疑問。打從開始研究幣圈的那天起,我就看到一堆警訊。這些公司為什麼要把總部設在惡名昭彰的離岸監管天堂?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阿貓阿狗虛擬貨幣,據說價值數百億美元,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會不會是導致未來金融動盪的肇因?這一切,都是騙局嗎?

就在我造訪SBF在巴哈馬小島上所打造的帝國時,金融界的理性邏輯已經瓦解。幾乎沒有人知道加密貨幣是用來幹什麼的,連那些所謂的專家也無法解釋。大家根本搞不清楚,為什麼許多虛擬貨幣會有價值。

但從二○二○到二二年初,比特幣(Bitcoin)和其他數百種次要貨幣的價格持續飆漲,而且很多貨幣的名字都很可笑,例如狗狗幣(Dogecoin)、索拉納幣(Solana)、波卡幣(Polkadot)、滑順愛情魔藥幣(Smooth Love Potion)。

加密貨幣的擁護者宣稱,他們是一場革命的先鋒,這場革命,將會帶來金融民主化,並為相信加密貨幣的人帶來世世代代的財富。不斷飆漲的行情,淹沒了質疑的聲音。一個個難以理解的術語,諸如區塊鏈(Blockchain)、去中心化金融(DeFi)、Web3、元宇宙(metaverse)等等,如今無所不在。這些術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不重要,報紙、電視、社群媒體照樣放送著各種靠這些玩意兒一夕發財的故事。

加密貨幣就像一台被動過手腳的大型吃角子老虎機,幾乎每次拉霸都能賺錢。全世界有好幾億人受到誘惑,都知道有人海撈一票發了大財,相信著只要有更多人繼續買進,價格就會漲更高。

然而,現實世界並沒有因為這一切而開始改用加密貨幣。沒有人剪掉信用卡、關掉銀行帳戶、不再用現金,轉而使用卡爾達諾幣(Cardano)之類的加密貨幣。只見那些推銷者、狂熱者、投機者及徹頭徹尾的騙子都發財了,變得極其富有。他們有錢到令人難以置信、無法想像、不可思議。

SBF告訴我,他的FTX同事中,已經有五位是億萬富豪,這還只是其中一家加密貨幣公司而已。另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的創辦人趙長鵬(簡稱CZ),已經有約九百六十億美元的身價。這些數字如此龐大,就連最荒謬的加密貨幣妄想聽起來也顯得合理,看起來,加密貨幣上漲是擋不住的趨勢。

當然,是漲到紙牌屋崩塌為止。

賭徒、程式設計師、炒作者與億萬富豪

這是一場史上最瘋狂的金融行情。剛開始,我打算深入調查的是泰達幣(Tether,主要功能是扮演加密產業的銀行),沒想到後來演變成一場為期兩年的旅程,從曼哈頓延伸到邁阿密,再到瑞士、義大利、巴哈馬、薩爾瓦多及菲律賓。

這本書是根據我對幣圈不同階層人士所進行的數百次採訪撰寫而成,其中有賭徒、程式設計師、炒作者與億萬富豪。我在狂潮顛峰期間去過他們的遊艇與派對,也在政府展開調查時造訪過他們的藏身之所。

打從一開始,我就覺得加密貨幣很扯,沒想到事實證明,它比我想像的更扯。過去從來沒有那麼多的財富,是靠如此薄弱的概念創造出來的。真正讓我震驚的,倒不是那些搞加密貨幣的人有多膚淺,而是他們給世界帶來的毀滅性後果。調查旅程的尾聲,我來到了柬埔寨,追查加密貨幣如何助長中國詐騙集團販運人口。

二○二一年十一月,加密狂潮接近顛峰時,我向出版社提出寫這本書的構想。當時我預測,加密貨幣很快就會崩盤,而我將是這場災難的記錄者。三個月後,我坐在SBF在巴哈馬的辦公室裡,從他那頭蓬亂的爆炸頭後面看著他的電腦螢幕,竟渾然不覺在我眼前上演中的巨大騙局。事實上,當時的我甚至擔心,我可能永遠也搞不清楚加密貨幣狂潮背後的祕密。

但我仍然十分確定,這個規模龐大的加密貨幣市場本質上是一個類似老鼠會的金字塔式騙局,只是還沒有爆。整個產業正蓬勃發展,而且很有可能在我截稿後還一直漲。或許,加密貨幣會繼續吸引更多追隨者,漲勢再也擋不住。這本書的結局會怎樣,我也不知道。

在和SBF相處幾個小時後,我決定開門見山地提出我的疑問:泰達幣聲稱是安全的加密銀行,是加密貨幣的支柱,但我認為那可能是一場騙局,會拖垮整個產業。

SBF說,我錯了。加密貨幣不是騙局,泰達幣也不是,但他也不認為我的問題冒犯了他。

他說他完全理解我的想法,接著他做了一件當時我並不覺得奇怪的事,但如今回想起來,我不禁懷疑他是否在對我暗示什麼。

我試圖進一步解釋時,SBF打斷了我的話,用快要笑出來的語氣說:「你是不是覺得如果答案是『哇靠!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會更勁爆,對吧?」

嗯,就是。(本文摘錄整理自《幣漲無疑》前言,早安財經文化提供)

圖片來源_早安財經文化

 書名  幣漲無疑:加密貨幣,一場史詩級騙局?(Number Go Up)

齊克.法克斯(Zeke Faux)/著;洪慧芳/譯

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定價:550元

圖片來源_Vincent Tullo

 作者簡介 

齊克.法克斯(Zeke Faux)

《彭博商業周刊》與「彭博新聞社」的調查記者,也是「新美國」(New America)的國家研究員。作品以深入報導金融犯罪、詐騙,以及揭露金融業內部陰暗面聞名,幫助公眾了解複雜的現代經濟體系中隱藏的風險與潛在影響。以其獨到的調查視角和深入報導的風格,在金融新聞界備受讚譽。曾榮獲財經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與美國律師協會的銀法槌獎(Silver Gavel Award),亦曾入圍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現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布魯克林。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