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言豬語
Apple開發能原生(native)執行Windows應用程式的API?
剛剛在MacNN上看到的新聞,Apple正計劃開發原生(native)執行Windows應用程式的API?!
以前OS/2也幹過這種事,如果這個謠言是真的,那可真的摸不透Jobs在想什麼了。我認為壞處多過好處!唯一的好處是速度快且不用重開機或用模擬的。至於壞處呢?Windows 軟體原本有的壞處應該都跑不掉吧!當掉、中毒…。重點是,那Mac OS X存在的目的是什麼?網路謠言,聽聽就好,模擬器現在的效率已經不錯了,而且又有Boot Camp,實在不宜玩這種東東。
Kenming's 軟體設計思維
【iThome 連載單元—1】漫談系統整合—誰是老大?
軟體開發人員普遍存在一個很大的茫點 – 見樹不見林:那個“樹”代表著軟體技術人員只重視將系統給做出來的實體平台“技術”,諸如深入去瞭解 “如何用” .NET 或 J2EE 的系統平台技術;或是系統分析人員往 “問題領域(Problem Domain)” 的方向鑽研。兩者卻鮮少用心於 “純” 軟體設計,俱足軟體領域應有的技能與技術,那麼,什麼是 "純" 軟體的技術? 答案又是很簡單:抽象(Abstraction)、封裝(Encapsulation)、介面(Interface)與相依性(Dependency)分析的觀念 ...等。
兩者的角色,一則往系統面的技術鑽研;一則往問題領域面的知識來走,兩者是越來越偏離,而不容易有互補了。自然而然,這也就如 “第五項修練” 一書所提及的,開發團隊已經喪失了整體系統思考的主動積極,同時,那個 “林”,也就是一種 “整體”,或稱之為 “架構(Architecture)”,早已蕩然無存,不知架構為何物了。
工程師級的顧問 / Gene Hong
技術與清談
要當一個被壓榨苦哈哈的技術人員,雖然你有很強的能力去完成事情,還是當一個有很高權力與權位的管理者,且賺很多錢只要會清談,說真的,我真的不敢鼓勵大家走前面的路。
之前看到一個前同事(應該說原本是上司),他在ITHome的Blog發言,我也是如此所以決定在ITHome的,而他提到技術人員是蠻合適拜王陽明的,因為不只是格物致知部份是必要的,甚至清談部份也很像,當然是否如此我們就不再衍申,當然就做任何事而言都是如此的。
當然拜甚麼芻像最主要是取其好,在網管界最常用的祭品是"乖乖"那樣,而一個技術人員面臨到的抉擇又會是甚麼呢?要如何真正的實作或是獲得權力呢?
Load Balancing 實作經驗
這篇最主要是給 ITHome 的人看的, 所以請一些對技術與實作沒興趣的讀者忽略.
前一陣唸一本書, 書名叫 Server Load Balancing and Cache, 除了講 SLB 外, 還講 NLB與 GSLB, 當然也討論到 Clustering 的應用, 包含Proxy 與 HA, 這個議題的確是一個很重要, 但往往容易被輕忽的, 雖然可以知道輕忽的主因是預算, 但真若因為假設預算受限而沒去唸是件很糟糕的事.
而我不去講這本書的內容, 來講我這邊的實作.
SLB 與 NLB 這部份是一開始大家最容易接觸到的, 尤其是 NLB, 很多 NLB 的設備可以說是在數千元而以, 所以在入門上很多人有這經驗, 但通常數千元的 NLB 通常只提供有限數量的連結, 或者是完全以實體連線做分配, 自然會受限, 也就是說比較便宜的 NLB, 在五千元那邊, 但通常只有 2 條到 4 條的連線來做 Load Balancing, 雖然不見得只有提供in-bound 或 out-bound 的 NLB, 但通常是為了out-bound 做設計的……
Load Balance 的價格
算一算靠系統來提升的效率雖然是 10 倍以上, 只是可能要花的資源是不只 10 倍。
的確, 有了 IP Redandent (CARP) , 已經是Active-Active 的 Redandent 了, 為甚麼還要Bypass 呢? 事實上我通常說, 若一個系統須要 1 個金錢單位來完成的話, 若要做到 HA, 並不是只要 2 倍的成本來完成, 而是可能要到 3至5 倍以上的資源, 因為本身 Redandent 也是吃資源的, 且加上須要的人力成本, 比做出 1 個可以執行的系統付出更高的成本。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