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升遷對於職場生涯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也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情。管理階層拔擢一個主管,有管理上的考量,溝通與組織能力一般會有多一些的加權,技術能力則並非絕對。也就因此我常常會聽到朋友抱怨,某某某的升遷其實只是英文比較好而已,其他的都不行。
以前還蠻認同這種話,因為我一直認為應該以技術能力決定而非溝通能力,但是在跑過歐美幾個國家之後,我會斬釘截鐵地說:「英文好就很了不起了!」
某年我與同仁出差到瑞士,我們發現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很好(畢竟一個國家裡面有四種語言),席間客戶可以用德文跟他們的工程師交換意見,用義大利文跟餐廳的老闆寒喧點菜,用英文跟我們討論事情。看起來對他而言似乎很自然,但他很嚴肅地說我們錯了,他這些語言能力都是下過苦工的。他說從入學開始,每隔兩年多學一種語言,直到15歲為止學完至少4種,當年他根本就恨透了他們的學校老師還有政府,因為實在太苦了。但是現在他很感謝當年的付出,讓他不管是經商或從事任何事情都無往不利。
學另外一種語言難不難?我自己的經驗是非常難,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出來的英文只能讀與寫,聽力與口語根本是完全派不上用場!不過有一種方式最有用,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把自己丟進一個完全陌生只能用另外一種語言溝通的環境,幾天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突然可以跟別人溝通了!
我還記得當年去韓國的時候,客戶的英文比我好太多,吃飯的時候我只會說「Noodle」、「Rice」、「Pizza」,客戶說要請我吃「Rib」(排骨),我只能瞪大眼睛傻笑說OK,心裡卻不知道那是什麼。於是接下來幾天,我晚上都拼命翻字典背一些常用的單字,例如:泡菜、人參,還有明天跟客戶聊天時要先準備好的話題以及可能用到的單字等。我自己覺得很苦,但是因為工作上我們要爭取訂單、跟客戶交朋友,提供技術支援,這些必須要做。
所以我認為會講英文並且與客戶流利溝通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至少我努力了很久也還只能做到差強人意。技術能力呢?似乎在臺灣很容易找到更高的高手。
能說外語,當然最好是客戶該國語言,就能與對方更親近。常跟日本人作生意的人都知道,會說日語的人比較容易拿到訂單,也比較會受到對方重視。我們兢兢業業努力不懈的,不就是做出好的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嗎?但是大多數的公司都發現,產品做好了,卻沒有「會賣的人來賣」!臺灣企業的普遍現象,是公司裡面會英文的人很少,有些公司雖然已經上櫃,但竟然都還只有個位數的人精通外語,其中很多也只是精通口語。公司拿到訂單最重要,自己的技術無法解決還可以外包,但是如果公司的管理階層沒辦法與客戶直接溝通,那麼不管我們做出什麼東西,沒拿到訂單還不都是白忙一場?
有些工程人員會反駁說,對方如果因為我們公司英文不好就不跟我們交易,我們就不賣他們啊!這種民粹式的反應真的無法回答。
因為以公司的立場,不能隨便放棄客戶,而且誰敢保證放棄掉這個客戶還能找到下一個?而且就算我們英文很好,我們的產品也不一定可以好到脫穎而出吧。
最近遇到幾個日籍老工程師,他們在日本已經退休,但是因為生活壓力所以必須繼續工作,可是日本已經找不到工作了,所以來臺灣做顧問指導技術。他們常常感慨地說,曾經以為自己一輩子都只會在日本過安穩的工程師生活,沒想到老了還離鄉背井。現在的臺灣工程師老了之後,有很多機會是去中國大陸做技術顧問。但是會不會有一天也需要到東南亞國家去做技術顧問呢?
學習語言真的需要靠自我意志,我做了一個非正式的調查,問了那些繳費去參加英文補習班的朋友,看他們去幾次?平均值是5次,少得驚人!而且都是集中在前兩個月,也就是受到刺激產生語言自卑的前兩個月,之後就漸漸淡忘而被惰性所征服了。語言畢竟不是天生就會的,必須要不停練習。
既然我們都知道學習英文很難,卻又酸葡萄地說升遷的人只有英語強,這真的不合邏輯。
我認識的幾個人資主管在觀念上都認為,英文學不好是「自我要求」的問題,並不是能力問題,因為語言的學習與資質沒有太直接關係。
住在我們家對面國際學舍的外國人,有些時候搭捷運會碰到活潑一些的,都很坦白地說他們很佩服我們。他們說:「你不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語言嗎?那麼複雜的形狀,每一個字怎樣唸都不像英文有個規則,每個字有每個字的音,同一個字組合在不同地方意思就差很多……。」
對,我只能苦笑,想著如果我的英文再學不好,那就枉費他們這樣崇拜我們了。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