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創業開公司,大家在新的辦公室裡面討論一些細節事項,突然有人問說:初一,十五是否要拜拜呢?大部分的公司都有拜,但是有拜並不一定有保佑,雖然沒有統計數字可以參考,但是我想就機率上來看,有拜沒拜跟公司經營成功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雖然我見過蠻多公司把宗教與公司治理結合,讓員工產生認同感,但是這並不代表神明就會眷顧這個公司,因為神明也必須對其他公司一視同仁才行。

不過經營管理上確實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surprise出現,每天困擾著我們,常常讓我們煩惱到覺得是否因為有XX作祟,或者自己犯小人才會這樣。從理智的角度來看,會發生問題一定有原因,或許這些原因超乎我們的理解與想像範圍,但是拜神求佛並不會讓原因消失,問題還是在,只是求個心理平安而已。

有些人治理公司,可以平平穩穩,有些人就不行,這中間有什麼差別呢?俗話說:「德高鬼神驚」,是否只要我們有較高的道德標準,就可以讓公司經營得穩穩,錢賺得飽飽呢?正派經營當然是我們必須要做的,經理人的道德標準也是我們該要求的,這都只是基本要求,如果這些都沒做到,當然會出現問題,畢竟上樑不正下樑歪嘛。那怎樣才能真正免除公司裡面那些莫名奇妙的大小事情呢?在觀察過幾個成功長輩的經營方式之後,我認為所謂的「德」,應該指的是EQ與IQ,用中文講就叫做情緒管理與智慧。

智慧並不一定跟智商高低有關係,而是跟個人做事的觀念與態度有關,凡事能用理性想清楚、想透澈、遠慮近憂,並弄清楚前因後果,這樣的思考才可以說是用上大腦。情緒管理則更複雜,因為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常常影響到智慧的深淺。容易因為刺激而生氣的人,往往會做出一些衝動的決策,甚至隨便下判斷。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說,人類是一種依據經驗法則的動物,我們對於任何人事物所下的判斷,也就產生了所謂的「錨」,當我們下次要決定某件事之前,會先依據自己心理面的經驗,然後給新的事物「定錨」當作思考的起始點。這種思考模式是所有人都會用的,科學上稱為定錨效應。當我們用來產生定錨的經驗法則,是過去因為情緒不穩定而下的諸多不成熟判斷的時候,對於新事物的判斷就會有了偏差。這樣的偏差難免就會演變成不夠客觀或者是偏見。

情緒是很難控制的一項因素,心情好與心情差做出的決策都不相同,而且也會感染到別人。心理學上認為我們可以透過設定「心錨」來解決情緒問題。例如我們常說,如果覺得自己犯小人,就要在手指戴上尾戒,這就是一種心錨,它讓我們認為從此之後小人被擋掉了,就不會疑神疑鬼。事實上是否真的是戒指有效呢?真的不知道,只要當事人認為有效就好。我們認為有道德的人,其實就是可以控制情緒。理性客觀的人,能夠了解很多歷史因素、恩怨糾葛,甚至仇恨等等都屬於沉沒成本,不應該拿來影響當前的決策。

既然情緒會影響智慧,古往今來,為了要讓有智慧的對手產生情緒波動,往往都要用很賤與很爛的手段來刺激對方。商場如同戰場,為了求勝什麼樣的手段都有可能出現。身為專業經理人,面對別人的惡意時,還是得放下情緒冷靜看待,大多數的危機都是轉機,只要處理得當,反而能夠反敗為勝。我們可以不用下流手段,但不能不知道下流手段以及該怎樣進行危機處理。成功的經理人之所以被認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來自於正直的行事風格,還有理性客觀的決策,這些都要透過長期控制自己的情緒,維持穩定逐步累積而來。

團隊的同仁,其實都有一種預設的心錨,就是觀察團隊領導者的喜怒哀樂,同時,員工心情也會隨之起伏。看到老闆高興,自已也會高興;看到老闆生氣,自己也會很悶。也就因此,領導者如果了解這樣的現象,就可以營造出適當的辦公室氣氛,或者故意演出戲碼來操縱員工的情緒。日本人有個諺語說,「外表決定了90%」,這個外表不單單指外在,更重要的是情緒的呈現。業績良好的團隊,主管不會畏畏縮縮地低頭走路,因為他必須給同仁帶來信心與鼓舞。主管也不該是哭喪著臉的,自信的微笑可以放鬆團隊裡面緊張的情緒。「我認為古時候講的德高鬼神驚」,一個成功的學長這樣詮釋,「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放心,有我就搞定了』」。

要讓團隊不受鬼神(就是莫名奇妙的小事、雜事以及人事)搞得暈頭轉向,我們自己就得隨時讓自己的心錨設定在自信與冷靜的情境下,相信自己可以讓整個情況好轉,持續努力就可以解決問題。

我也贊成公開求神拜佛,客觀地從設定心錨的角度來看,這樣子做可以在員工心理面植入穩定的情緒。但是如果我們真的相信這樣子做可以帶來訂單,那麼就要想一下,這樣子的思考模式算得上是有智慧嗎?

作者簡介:
吳俊瑩-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
交大電子工程系、臺大電機研究所、政大科技班畢業,身兼IT/電子技術顧問和某小型電子公司研發處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