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資訊產業接連出現幾則重要的新聞,首先是甲骨文併購昇陽,然後,網路大廠思科也要進入伺服器市場,Google也推出了開放原始碼的作業系統Chrome,其中,前面兩則消息代表著資訊公司頻頻跨出既有領域經營,而Google宣布跨足作業系統市場,則可能會產生一種天翻地覆的新發展。
從Google宣布跨足作業系統市場以來,我們已經看到宏碁、華碩以及惠普等電腦品牌廠商都有新產品會支持這個新的作業系統,對於一般企業來說,基於省錢,未來也可能會把原本採用視窗作業系統的電腦,汰換成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如果大型企業決定做這種轉變,所節省的資訊支出將會相當驚人。
供應端的情況,現在顯得非常混亂,如果讀者想要了解這些事件的影響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會如何演變。我個人認為,可以先從什麼對使用者最有利的角度來看,因為在資訊的廝殺戰爭中,市場上最後的仲裁者,仍舊是使用者,不論資訊廠商的供應策略如何轉變,最終還是要使用者願意買單才算奏效。
尤其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後,許多企業的資訊長,在今年上半年都配合公司的節約政策,大幅刪減了資訊投資,現在景氣雖然稍微好轉,但是前景仍然不明,對資訊長而言,為公司思考下一個階段的資訊系統架構,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因為大多數公司相繼減縮資訊預算,但資訊部門所承擔的工作與責任卻絲毫沒有減少,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內部的使用者一定會有不同以往的新思維,資訊長也會因為現實環境所迫,不得不做策略轉折的思考,所謂策略轉折,就是放棄原來在IT規畫上的既有思維,進而採取能夠節省成本的這些措施。
據我的觀察,有幾項是比較有可能發生的。第一個是有關於設備採購的改變,過去大多數企業的設備都是用採購的,未來,極有可能會轉變成用租賃的方式來因應;第二個是許多企業可能為把IT的大部分工作外包,自己只留下規畫等重要的工作;第三個則是越來越多的應用會由外部所提供的服務來完成。
如果資訊長的這些思考,會刺激資訊產業的供應者有所改變,我想大部分的資訊公司就會逐漸從技術的提供者轉變成解決方案的供應者,例如:甲骨文過去就需要與硬體公司搭配,才能滿足顧客需求,但是,未來或許有可能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而Google原本只是讓使用者在網路上使用搜尋服務,未來,有可能也會提供搜尋所需要的終端設備,於是,大家競爭的基礎已經從技術延伸到服務,誰能夠提供顧客優質、方便的服務,而且價格又便宜的服務,誰就是未來的贏家。
此外,思科過去也是與伺服器大廠有緊密的合作關係,主要供應網路所需要的設備,但是,由於思科所擅長的VoIP往往也承包企業內部所有的電話系統,對於思科跨足伺服器市場的計畫,我猜是因為電話與電腦網路逐漸合一,而思科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企業的這種需求,希望將來可以協助企業建置網路與電話方面的整合服務。
以上這些情況,顯示出世界上的重量級資訊大廠,都已經紛紛擴展他們的事業版圖,未來這種超級競爭的市場環境,勢必會促使企業用戶在選擇上能有更多方案,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將是降低資訊成本的良好契機。我推測,不論供應端的改變或企業內資訊部門主管的策略轉折,都會在下半年逐漸明朗。口述⊙黃河明 整理⊙楊惠芬
作者簡介:
黃河明─悅智全球顧問公司董事長
台大商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惠普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兼董事長;資策會董事長;台北市消費者電子商務協會創辦人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