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有各式各樣的身材、長相和氣質:矮的、高的、整潔的、邋遢的、年輕的、年老的、男的和女的。不過不管怎樣,他們都具有下列部分或全部的基本要素:

●第一個基本要素是指導願景(Guiding Vision)。領導者對於自己在工作上或生活上要做什麼,有相當清楚的想法,並具有面對障礙、甚至失敗仍然堅持下去的意志力。除非你知道自己要前往何方,否則你根本無法前進。

●第二個基本要素是熱情(Passion)——這種熱情來自對生活有所期許,加上對你的天命、專業、和行動步驟的特殊熱情。領導者熱愛他所做的,並樂在其中。托爾斯泰說,希望是醒著的人的夢。沒有希望,我們無法生存,更別想進步。領導者會讓人感受到他的熱情,藉此給予他人希望和鼓勵。

●第三個基本要素是健全的人格(Integrity)我認為它是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認識自己、正直和成熟。
(1)認識自己是古人刻在阿波羅神殿上的神諭,對現代人仍是最艱鉅的任務。你若無法做到真正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知道你想要做什麼、又為什麼要做,那你對「認識自己」這句話,只有最粗淺的感受。領導者從不欺騙自己,尤其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他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而且會馬上處理。你是自己的原料,唯有當你清楚自己是由什麼原料所構成,以及你想拿這些原料來做什麼時,你才能創造自己。

(2)正直是認識自己的關鍵。正直是基於思想和行動的真誠,是對原則的堅定不移,是一個人思路混亂或清晰的基礎。一個設計師設計了一個帶有維多利亞風格蓋子的包浩斯式玻璃盒,不能算是專業設計師;同樣地,一個人也不該為了取悅他人而失去原則、甚至改變想法。美國異議劇作家海曼(Lillian Hellman)所寫的劇本勇於揭發美國政府縱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真相,而在一九五○年代被列入黑名單。領導者就應該像她一樣,不為迎合一時的潮流而泯滅良心

(3)成熟對領導者而言也很重要,因為領導不只是做示範或下指令而已。每一位領導者都要具備以下的歷練和成長:學會奉獻與觀察,要能與他人共事並向他人學習,不要低聲下氣,永遠說實話。唯有領導者在自己身上找到這些特質,才能鼓勵別人也從自己身上挖掘出這些特質。

●第四個基本要素是信任,信任是領導者所有基本要素的基礎。信任比較不像領導者的基本要素,比較像是展現領導力的結果。這種要素不是努力學來的,你得贏得信任。只有共事者和下屬能給予你信任。少了信任基礎,領導者是無法發揮功能的。

●最後兩個基本要素是好奇心和膽識。領導者對所有的事都感到好奇,極盡所能設法多學習,願意冒險、實驗、嘗試新事物。他們不擔心失敗,但是擁抱錯誤,他們知道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雖然我談了領導者的基本要素,但這些要素不是領導者與生俱來而且無法改變的。

歷史上有無數被推翻下台的國王、和下場悲慘的富豪後代,證明了領導者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努力的成果,而且通常是靠領導者自己打造出來的。領導者創造自己,不過,他們可不是上了那種短短一個週末的領導者速成班,就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我認為這些領導者速成班就像微波爐,以為丟進一堆資質平庸的人,六十秒就能端出一盤領導者。

我們每年花了幾十億元在想要成為領導者的人身上。許多大公司都提供領導培育課程,但美國企業還是失去了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我個人主張意外事故、情勢所逼、十足的勇氣或意願所造就出來的領導人,比那些領導速成班所培育出來的多很多。領導課程只能教你技巧,無法傳授個性或眼光;實際上他們也沒試過要教你這些。但培養個性和眼光,就是領導者創造自己的方式。

這些人都將自己改造為領導者
大蕭條時期的考驗,讓小羅斯福從政治人物轉型為領導者。杜魯門雖然在小羅斯福去世後繼任總統,但是使他成為領導者的是十足的勇氣。艾森豪,美國唯一一位五星上將,共和黨的大老曾經低估他的本事,因為他們只看到他迷人的微笑。約翰‧甘迺迪靠著超人氣的民調入主白宮,但進入白宮後他還是憑本事繼續發光發熱。無論你喜不喜歡,小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和甘迺迪都是真正的領導者。

杜魯門從不覺得自己是領導者的料,他成為總統時,其驚訝不亞於其他人。艾森豪是優秀的軍人,也幸運擁有一群好部屬,使他能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所成就。

小羅斯福和甘迺迪都是充滿魅力的富豪公子,用當時的話來說,他們都做了上流社會的叛徒,卻是人民的英雄。他們每個人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領導者。杜魯門和艾森豪則是典型的小鎮男孩,攀升到頂峰;小羅斯福和甘迺迪的父母野心勃勃、有權有勢、見多識廣但很保守,在他們的鞭策下,小羅斯福和甘迺迪改造了自己和世界。

當然,靠自己努力而創造自我並不代表一切。詹森、尼克森、卡特也可以算是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但他們沒能贏得選民的心,最後成了失敗的國家領導者。

他們三位都很有才幹,絕對能勝任總統的職位。可惜他們的野心大過才幹。詹森想要打造一個「偉大的社會」,卻製造了一場不幸的戰爭(按,指越戰)。尼克森想要統治,而不是領導我們。至於卡特,除了前進白宮他還想要有什麼作為,就不得而知了。

在上述每一位領導者的個案中,他們似乎對人民都緊閉心扉,也許對自己也是。他們都沒有好好展現他們的願景(詹森也許是功敗垂成),言行不一,好像都把美國人民視為對手。當我們質疑越戰時,詹森質疑我們對國家的忠誠。尼克森手裡握有有一份黑名單。而卡特則指責人民逃避責任。

詹森、尼克森、卡特這三位總統都是被動大於主動,彷彿被自己的陰影困住,滿面愁容。早年的清苦的生活對他們的影響,比後來的成就大得多。他們並沒有創造自己,只是被自己的歷史塑造、然後毀滅。

有人問季辛吉,他從共事過的歷任總統身上,學到了什麼?他說:「專注在事情本身的限制或弱點,是成不了大事的,你要專注在事情的可能性和潛在價值。」他們把過去遠遠拋在腦後,轉身迎向未來。

小小羅斯福和甘迺迪開創出全新的格局,因此能夠不受他人影響而獨立自主。相形之下,無論詹森、尼克森和卡特成就多大、地位多高,都只是時代的產物。小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和甘迺迪創造了自己、也開創了未來。詹森、尼克森和卡特則是被過去經驗所囿,強將過去不好的經驗加諸於現在,讓未來烏雲罩頂。好的領導者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差勁的領導者則欺騙、或試圖欺騙全世界。

卡特在總統任內並未留下任何令人稱道的政績,卸任後倒是成功地以國際和平大使之姿,建立起新形象。一九八○年他競選連任,結果受伊朗的美國人質事件及他對宗教的狂熱影響樧羽而歸。不過他堅定不移的宗教信仰使他更適合擔任近乎聖潔的和平使節。卡特成了勵志的象徵,他的故事說明了曾經做過總統或位高權重的人,在失去大權之後還能有所成就。

他在妻子羅莎琳的支持下,和國際慈善機構「住者有其屋(Habitat for Humanity)」攜手合作,為窮人蓋房子。而且不管哪裡需要他,就算是是天涯海角,卡特都會立刻飛往有選舉紛爭的是非之地,監督選舉狀況,並確保選區的人權受到保障。有人認為他太天真,不過更多人認為他是以實際行動、真正以精神感召他人,他並因此榮獲二○○二年諾貝爾和平獎。

打從一九八一年卡特離開白宮後,繼任的美國總統有白手起家型的(雷根和柯林頓),也有富豪出身的(老布希和小布希)。雷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演員出身的總統,他證明了領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門表演藝術。他被稱為「不沾鍋總統」,主要是因為他面對伊朗軍售醜聞和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的股市重挫(輿論認為這場重挫是雷根引起的),仍表現出迷人的風範,並且全身而退。我們無從得知雷根在這些事件中的真實反應,是否就如他表現出來的樣子。但他終究成為沒有家族力量為後盾、將自己打造成領導人的成功典範,他所表現出來的真誠,使他成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

老布希的身家雖然比不上小羅斯福或甘迺迪,但也出身上流社會。他是最後一位經過二次世界大戰洗禮的總統,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點綴性質的飛行員。在對抗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沙漠風暴事件中,老布希曾經是美國有史以來人氣指數最高的總統,而且蘇聯也在他的總統任內解體。可惜最後他還是被自己上流社會的習氣給害慘了。美國民眾絕對忘不了老布希在超市結帳櫃台條碼機前所露出的狐疑神情,這件事害他在一九九二年的總統大選敗給柯林頓。上私立名校,選民還能諒解,但不了解民間疾苦絕對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柯林頓雖然是酒鬼繼父養大的孤兒,卻在一九九二年以「希望」獲取選民的認同而入主白宮。在他的出生地阿肯色州,「希望」是個比小說情節還離奇的名詞。柯林頓聰明且迷人,很得民心--擁有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總統的一切條件,卻未遵循所有偉大領導者都遵循的道德標準。

從古典的角度看來,柯林頓無疑是個被自己的致命傷拖垮的悲劇英雄。他在任內面對保守勢力的攻擊,仍然靠著新經濟的加持,保持某種程度的優勢,這是美國近代史上絕無僅有的成就。儘管他因為呂文斯基的緋聞案與公然作偽證而遭到彈劾,但最後還是無罪開釋。

時間會證明,離開白宮後的柯林頓能否像卡特一樣,為自己重新開創揮灑的舞台。

當然,柯林頓具備這樣的能力和驅動力。但他是否擁有凌駕於傳統國家之上不可或缺的品行,則有待時間證明。

歐巴馬的當選標誌著更全面的世代交替,保守派的評論家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指出,歐巴馬出生於六○年代,是後嬰兒潮世代的族群,並稱呼這個世代為「溫和的世代」。這也是第一個在有線電視餵養下長大的世代。

時間會證明歐巴馬是否真能帶來轉變,不過他樸素而動人的演說,已清楚表示他不但會是美國的總統,也會是世界的公民。他承諾一個合作的政府,包括與共和黨合作。他還提到在國家面臨諸多挑戰下,有所犧牲是必要的。

歐巴馬是可靠、被經過慎重檢驗的領導者,他喊出「Yes, we can.」的口號,是繼甘迺迪之後,第一個能號召年輕選民動起來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成功可能會鼓勵非常多人投入公共事務,就像美國參議員麥卡斯基爾注意到的「下一個世代的領導者,也在這場選舉中誕生了。」

古希臘人認為優秀是建立在理性和欲望、情感和思想的完美平衡上的,同時考量這些面向,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才會是全面的,才能從完整的事實中得出明確的想法。真正的理解來自我們對自己的投入和發揮。

加納曾說,才能是一回事,成功展現才能是另一回事。只有我們全面開發自己,才能有成功的表現。只有使盡渾身解數,我們才能成功展現自己。

全力施展,全心投入,專心磨練你所有天分,並確保你打造出來的,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而不是誰的複製品。

是領導者,還是管理者
我認為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征服現狀,後者屈服於現狀。當然,兩者之間還有其他的差別,這些差異是巨大且至關重要:

● 管理者是執行者,領導者是改革者。

● 管理者複製他人,領導者是原創者。

● 管理者維持現狀,領導者開疆闢土。

● 管理者重視系統和結構,領導者重視群眾。

● 管理者仰賴控制,領導者激發信任。

● 管理者目光狹隘,領導者的宏觀每個面向。

● 管理者問怎麼做和何時做,領導者問做什麼和為什麼。

● 管理者總是盯著結果,領導者則盯著即將發生什麼。

● 管理者模仿,領導者發明。

● 管理者接受現實,領導者挑戰現實。

● 管理者是典型的好士兵,領導者是自己的主人。

● 管理者把事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

生命的弔詭之一便是,優秀的領導者儘管有弱點,還是能升到頂峰;而差勁的領導者卻是由於自身的缺陷而崛起的。儘管林肯遇到嚴峻的經濟蕭條,但他帶領美國度過空前的危機,稱得上是美國最優秀的總統。另一方面,希特勒強迫德國人民接受他邪惡的瘋狂熱,用虛幻的偉大願景,帶領他們走向史無前例、最恐怖的人種屠殺。

只要是領導者所認定的真理──不論好壞,就會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真理。我們是自己的構成原料,只有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組成元素,並知道要把自己做成什麼樣子之後,才能開始生活;儘管會受到眾人或事件無意的阻撓,我們還是得做下去。這種緊張的關係隱藏在我們的民族性中。李爾曾說:「一方面,我們社會似乎以個人特質為榮,另一方面,我們卻無法真的容忍真正的個人特質。我們想將個人特質變得像是從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奧斯卡電影導演獎得主波拉克認為,認識自己是一種持續的過程。「我腦海中隨時在上演一種獨白或對話。」他說:「部分是在幻想,部分是在探索。有時,我會想像自己正在說話,話題是怎麼解決問題,來引誘自己解決問題。假如我不知道某件事的答案,就會在腦海中想像有人問我問題。美國二十世紀小說家福克納說過:

『我還沒讀到我說的話之前,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這可不是笑話。我們就是靠著某種整理思維的方式,才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

一點也沒錯,整理自己的思維是自我改造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中最困難的方法是針對想法進行思考,如果你用說的或用寫的,對整理想法很有幫助。寫作是整理想法最全面的方式,你可以藉由寫作了解你是誰,以及你的價值觀。

美國資深報業主管安德森補充道:「人們發展自己的感覺和在世界中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而嘗試新事物、考驗自己的信仰與原則,也同等重要。我認為大家渴望看到那些即便我們不認同、卻堅決擁護自我信仰的人,因為這些人令人充滿信心。」

科學家克林姆也同意這種看法。「一個人得當個優秀的探險家和高明的傾聽者,他可以盡可能吸收各種事物,卻不照單全收。人最後得相信自己的直覺反應。」她說:「重要的是,人要有一套價值系統或信仰,才能知道自己的立場。這些價值系統必須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如果認識自己、做自己,做的跟說的一樣容易,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借用他人看法,喋喋不休地說著二手創意,寧願隨波逐流,也不想與眾不同。

對於為什麼我們需要做自己,幸運商店前執行長李傑曾說:「無論是對個人或是對公司,我相信人們很快就會察覺什麼贗品、誰是騙子。誠如愛默生所說:『真實的你隆隆作響,使我聽不見你的嘴巴在說什麼。』」

為什麼你要改造自己
哈佛大學教授扎勒斯尼克(Abraham Zaleznik)指出,世界上有兩種領導者:天縱英才型和逆勢成長型。對於天縱英才型的領導者而言,他的轉變發生在從家庭邁向獨立的年代,這種轉變是比較容易的。逆勢成長型的領導者在成長過程中吃過苦頭,感到與眾不同,有時甚至感到如此孤獨,而發展出複雜的內心生活。等他們年紀稍長、真正獨立後,便完全依靠自己的信念和想法。逆勢成長型的領導者受內心指引,對自己有把握,所以具有領導者真正的魅力。

天縱英才型的領導者是由環境創造出來的,詹森和尼克森便是屬於這一類;逆勢成長型的領導者則是自我改造的成果,如小羅斯福和杜魯門。

有些研究強調自我改造的好處,甚至自我創造的必要性。

首先,中年人在心臟病突然發病後,在職場上都有轉換跑道的傾向。因為他們和死亡正面相對,驚覺他們過去所做的一切,並不是深思熟慮過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渴望的結果。

另一項研究指出,人到中年時,對人生是否滿意,取決於他們對年輕時的夢想付出了多少。重點不是夢想是否真的實現,而是他們是否真的努力追求過。你精神層面的創造成果,來自這種忠於夢想的追求。

對於自我改造的必要性,我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英文「真實的」(authentic)這個字,從字面理解,就是當自己的作者(author,按,這兩個字從相同的希臘字根衍生而來),挖掘自己天生的能量和欲望,然後找出方法加以實現。能做到這樣,你的存在就不只是為了活出某種形象——這種形象是文化、某種威權,或家庭傳統加諸在你身上的。

當你書寫自己的人生,那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都在玩天生就該是你玩的遊戲。如果現實社會就像某人所說的:「在現代工業社會,管理者的職責,是限制為他效力的人的潛力」,那麼你的職責就是破除這些限制,發揮潛力,實現年輕時的夢想。

李爾補充道,除非你享受旅途中的風光,否則到達目的地也沒意思。「你必須把成功看成是逐步增長的,」他說:「要得到一次大成功得等很久……人如果能將成功看成是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的累積,就會發現,他的人生大部分時間是成功的。要是我們等待重大機會來臨,那就太不划算了──這種機會要很久很久才會出現一次。」

為自己小小的成功鼓掌,抓住每次的小機會,是學會體驗人生每分每秒的好方法。這也是改造自己、創造自己命運的一部分。

成為一名領導者之前,要先成為自己,做自己人生的創造者。

要怎麼做?說真的,沒有什麼慣例或規則可循,我只能從我十年來的觀察和研究,提供一些借鏡。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吧。(摘錄整理自第二章)


領導,不需要頭銜:
如何讓奇葩怪傑為你效力?

 
華倫.班尼斯/著
李元墩、陳璧清/譯
大是文化出版
售價:280元

《作者簡介》
華倫.班尼斯
(Warren Bennis)

是近代最重要的管理學人之一,被稱為「領導學之父」。他最著名的一句話是「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則把事情做對」。

華倫.班尼斯至今已有超過三十本以上談領導及組織的著作 問世,其中兩本入選英國《金融時報》五十大商業好書之一,包括《領導新論》(Leaders),另一本即為本書。班尼斯現為南加州大學榮譽教授,他也是該校領導學院的創辦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