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智正在喪失。不是「高登需要昂貴的心理醫生」那種失去心智(雖然我十幾歲的孫女可能不同意)。而是每過了一天,我就忘得更多,記得的更少。我沒有阿茲海默症或是腦部損傷。我只是越來越老。

是的,每天我都失去了一點記憶。而且,你也是。

如果你可以克服這種命運呢?如果你再也不會忘掉任何事,而且可以完全掌握你所記得的(以及何時發生的)事情呢?

很快你就可以辦得到。你將會擁有「完全記憶」的能力。你可以把所有你看過、聽過、做過的事召喚出來。而且你會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任何時刻只要你想要,多一點或少一點都不是問題。

如果現在有個人,在她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留下了一張照片,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驚訝。但是很快地,你就可以把你的一生以數位的形式記錄下來。那是可行的、負擔得起的,而且有好處。

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持續把你的生命歷程建立成數位日記或是電子記憶(e-memory)。這並不困難,你會用到許多微小而不起眼的攝影機、麥克風、位置追蹤器和其他感測元件,這些裝置可以配戴在襯衫鈕扣、墜子、領帶夾、袖扣、胸針、錶帶、手鐲、帽緣、眼鏡框和耳環上。更先進的感測器甚至可以植入你的身體,測量你的健康狀況。再加上你使用的和散布在自己身邊的各種小玩意和工具裡的各種感測器,你的個人感測網路可以讓你隨心所欲記錄下你身上和身旁所發生的各種事物。

只要你願意,你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會被自動拍攝下來,迅速放進電子記憶裡的影像資料庫。你聽到的任何事都會被錄成數位的音訊檔案。軟體可以把你寫下的任何東西掃描成圖片,把你說過的任何話轉成音訊檔,標上可資搜尋的文字紀錄。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存下自己寄出和收下的每封電子郵件,存下每個造訪過的網頁。你可以記錄自己的位置和移動。你可以記錄心臟的每次脈動、體溫、血糖、焦慮、激動和警覺,然後把它們放進你的個人健康檔案裡。

即將到來的「完全記憶」為下個世代帶來的改變,將如同數位時代為這個世代所帶來的改變一樣巨大。它會改變我們工作和學習的方式。它會解放我們的創造力,改進我們的健康。它會改變我們和在世或已逝的摯愛之間的親密關係。我相信,它會改變「人到底是什麼」。

有三項科技的潮流讓「完全記憶」得以實現。第一個,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越來越來習慣於把我們的生活記錄成數位的形式。數位相機、電子郵件、行動電話和PDA是科技的先鋒,引爆了將我們的日常生活數位化的潮流。數位感測和記錄將會變得無所不在。第二,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些大量的個人數位紀錄以難以想像的低廉成本儲存下來─只要兩百美元,你就能擁有足以存放你一生中讀到、聽到的每件事以及每天十張照片所需的儲存裝置。第三,現在的科技已經足以讓你從這些驚人的資料中進行搜尋、分析,並呈現成各式各樣的報告。Google不會是最後一家因為新的搜尋科技而成功的公司。所以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擁有更多數位記憶、更多儲存空間和越來越好的回想技術的世界裡。基於這三個理由,「完全記憶」的出現是必然的。

從自己的電子記憶裡搜尋任何你曾擁有過的知識、任何你曾進行過的對話片斷、任何你曾瞄過一眼的文件、任何你曾造訪過的地方、任何你曾遇過的人,將會像你現在從網路上搜尋任何主題一樣容易。你成為自己生命的圖書館員、檔案保管員、製圖員和管理者。

能夠找回特定的事件、名字、長相和談話只是「完全記憶」最明顯的好處。軟體可以讓你整理篩選自己的數位記憶,找出你的大腦從來不曾發現過的生活模式。你的工作習慣、休閒嗜好、消費習慣、你在不同情境和面對某些特定人物時的情緒反應模式、各種影響你精神平靜和身體健康的微妙因素,以及其他任何你想瞭解自己的面向,都可以被記述、濃縮、關聯、繪製成有用而具有啟發性的資訊。你在時間管理、編列預算,以及保持生活、工作、健康等各個面向的平衡時所設定的目標和成果,都可以製成表格來追蹤其進展。取得這種詳細且與個人相關的回饋,是提高動機和生產力最有效的刺激之一。

無論你決定如何使用這項科技,「完全記憶」的時代已經揭開了序幕。無論你想要早點接受、晚點接受或是打死不接受,這個社會已經位於前往「完全記憶」的路途上,而且無法回頭。它將改變你周遭的世界,以極為驚人的力量。

電子記憶機器
「完全記憶」是耀眼的創新。從這個世界或我們的生活中收集資訊的方法不斷推陳出新,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應用。世界各地的人每天都在使用他們的手機聊天、傳簡訊、拍照、錄影、上網。現在的手機和相機可以自動把照片發布到網頁上,然後再進行分類、篩選、注解。父母用掌上型攝影機為孩子們拍下不計其數的影片,然後直接丟進家裡的電腦。業餘跑者現在可以像世界級的跑者一樣,在身上配戴價格合理的小型裝置,藉由追蹤代謝率、跑步距離、時間和坡度起伏來分析自己的表現。你可以在浴室中放個會自動把體重上傳到加密網站的體重計,用冷硬的客觀數據檢視體重控制的進展(或是沒進展)。大學生可以整合他們的課堂錄音和筆記,只要滑鼠點一下筆記就能重聽一次某部分的授課內容。

資訊收集裝置收集的資訊和應用都不斷成長,但這些裝置本身卻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而且功能越來越多。數位記憶體的價格也以極快的速度下降。於是科技的潮流讓我們得以無時無刻在每個地方記錄下資訊,價格和便利性再也不是我們決定是否要記錄下來的考量。事實上,我們正迎向一個在某些時刻與場合必須要注意(或出於法律的要求)以避免記錄下某些資訊的世界(和現狀正好相反)。推動這個趨勢的科技和經濟力量極為強大。甚至可以說,只有從法律和政治面推動巨大的社會工程,才能免去這個趨勢對現代生活形態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電子記憶將會讓每個使用者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全然不同的感受。它無法抹除人類的自欺本能,但是會讓我們更能掌握曾經做過的以及曾發生過的事實,使之更清晰而不被虛幻的懷舊所遮掩。而且還會有許多實際的好處。更高的生產力、更有活力且更長久的壽命、更深更廣的知識以及實踐方式─這些都是這個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將會帶給我們的美妙的實用價值。除此之外它還有心理上的意義。更深刻的自我洞察、如普魯斯特一般鉅細靡遺地重新體驗自己的人生、少一點背誦多一點創意思考,甚至是藉由電子化而形成的某種俗世中的不朽─這些都是可能會發生的心理轉化。

但是把人一生中發生的每件事都記錄下來真的可行嗎?是的。把人一生所有的經驗紀錄儲存下來所需的記憶體,在今天已經唾手可得,而且只會越來越便宜。價格下降的速率遵行摩爾定律,摩爾定律說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每兩年會增加一倍。這表示每過兩年記憶體的價格就會被砍半,所以同樣的錢可以讓你買到比去年容量多一倍的記憶體。摩爾在1965年提出的這項定律,一直以來都非常吻合現實。

數位儲存容量的成長非常驚人。1970年時,可以儲存20MB(二十個百萬位元組)的硬碟有一臺洗衣機那麼大,要價兩千美元。今天1TB(一兆位元組)的硬碟只要一百塊美元,大小和一本平裝書一樣。到了2020年,1TB的容量大概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錢,而且可能可以放在你的手機裡。到時候一百美元可以讓你購買250TB的儲存空間,這個大小足以塞進幾萬小時的影像和幾千萬張照片,滿足「生命紀錄者」(lifelogger)記錄他們的生命超過一百年。

事實上,數位儲存容量比我們擷取資訊的能力增加得更快。過去你必須斤斤計較要把哪些資料保留下來。你必須精簡你的電子資訊(或者我們稱之為位元)。但是從2000年開始,儲存大量資訊變得簡單而便宜。困難的地方再也不是該把什麼保留下來,而是如何有效率地組織、整理和存取,並且從中找出模式和意義。這才是工程師在發展足以完整發揮「完全記憶」力量的軟體時所遇到的主要挑戰。

在「完全記憶」革命裡,哪邊看得到桌上型電腦(desktop PC)?矽谷在好幾年以前就預見了桌上型電腦的沒落。我認為個人電腦(PC)注定要式微,但是卻不太可能會消失。PC裡的P,還是用來指「個人的」(personal),而且會比過去更加個人化,與你生命的每個面向交纏在一起。但是C,將會從電腦(computer)轉變成電腦生態系(computer ecosystem)。你的個人電腦只會是你用來管理電子記憶的眾多工具之一。你將會擁有許多小型、可替換、性能適中的電腦─事實上你可能早就擁有它們,它們就在你的手機、家電用品和汽車裡,以後可能還會在你的衣服裡和身體裡。到最後它們會無所不在。

C也可以指雲端(cloud)。雲端指的是一種使用網際網路的新方式,軟體運算和資料儲存都是透過遠方的虛擬網路空間而非自己的個人電腦來進行。最終雲端運算將會把資料處理和儲存轉變成如同電力和自來水般以錶計量的公用事業(不同的是雲端運算將會有很多免費的功能)。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隨時取得電腦的資源。雲端運算把你的資料從特定的裝置上解放開來。你走到哪,電子記憶就跟著到哪,任何裝置都可以用來進行存取。你自己,而非你桌上型電腦的硬碟,才是個人數位資料的樞鈕。未來,電子記憶裡的所有資料都可以透過你手上的任何裝置來存取,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當然許多裝置都會擁有巨大的容量;你的手機裡可存放的資料超過1TB,你的筆記型電腦可能可以儲存200TB的資料。所以你擁有的每個裝置也都是雲端的一部分。你可以登入你的服務供應商,也可以登入你自己的家用伺服器,你的可攜式裝置,甚至是你朋友的設備(他們可能為你保留了一份備份)。而且很可能大多數你想要的資料早就已經在你的筆記型電腦或手機裡了。

雲端運算除了提供數位儲存以外,還提供了強大的運算能力。你可以利用手機取得家裡電腦的協助,或是付費給服務供應商取得幾千臺電腦幫你運算幾分鐘。家裡的伺服器可以從你的健康資訊中找出模式。服務供應商可能會有一份你所有資訊的最新索引,避免你的手機因檢索而變慢。

當然,今天的手機已經擁有很強的運算能力,可以進行語音辨識、錄製與播放動畫,以及執行完整的資料庫。現在的運算能力已經足以讓你進行大多數的工作。但是雲端運算的訴求不只是運算能力而已。雲端運算還提供了「簡單」。與其幫家裡的所有運算裝置安裝、維護軟體,不如設置一臺家用伺服器,然後讓其他裝置都成為這臺伺服器的終端來得簡單。這樣一來你就只需要處理一臺電腦的更新、授權和其他瑣事。網際網路也是一樣的道理,而且現在已經有許多網路服務可以代替傳統的桌上型電腦軟體,包括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文書處理、試算表以及備份等。

未來,你可能根本就不在意或不知道某項應用程式是在你的裝置或是在雲端伺服器上(你的裝置只是個終端)執行的。微軟的首席軟體設計師雷.歐西(Ray Ozzie)是這樣描述雲端運算的:

你所擁有的每個裝置都會像家電一樣。電話也好、電腦也好、XBOX也好,你會依照你的需求或品味而購買它們。你會上網,授權這些像家電一樣的設備所需的軟體。當你開機,第一次登入並「要求」這些裝置屬於你之後,該有的東西(正確的資料,以及對應該裝置、版本無誤的應用程式)就都已經有了。當你執行程式、使用資料時,只有一些暫存的「錯誤資料或設定」(dirty copy of data or setting)不會被上傳到雲端伺服器。當你把裝置回收,「不要求」或「放棄」它時,你的資料就會消失。

有許多網站服務供應商和你一樣。他們通常不太在意你的資料或是他們自己的資料到底存放在哪裡,因為他們同樣把儲存和運算的需求外包出去,依使用量和使用時間來付費。許多公司的整個業務都藉由遠端的伺服器來運作,節省電腦、儲存空間和相關軟體的投資。為了因應這樣的需求,擁有大量多餘儲存空間的亞馬遜(Amazon)就提供了一項稱為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彈性雲端運算)的服務。同樣地,微軟也提供一項稱為Azure的雲端作業系統,它可以讓企業開發和執行網路應用,而不必架設自己的資料中心。微軟的執行長預測在2020年之前,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資料中心都會以這樣的模式外包出去。

雲端運算將帶來一個單一且高度整合的電子記憶體驗。所有的裝置都會成為從電子記憶中進行回想時的存取點,而所有的裝置也會成為電子記憶的資訊來源,幫你錄下所有的體驗。

大多數人所選擇的雲端介面裝置將會是個小而輕的裝置,裡頭整合了手機、相機、PDA、網頁瀏覽器、MP3播放器、GPS,以及其他所有塞得進機體的功能和感測器。這種裝置的早期版本現在就已經隨處可見。它們就是智慧型手機(例如iPhone、黑莓機﹝Blackberry﹞、Windows Mobile、Symbian、Palm和Android)。當智慧型手機提供越來越多傳統電腦的功能時,人們就不再需要隨身攜帶可靠但不夠輕巧的筆記型電腦。

你的智慧型手機加上你所配戴或攜帶的各種感測器會結合成一個收集和管理個人數位記憶的系統,只要你願意,它可以把你所看到、聽到、做過的每件事都記錄下來,全部存放在雲端的一個虛擬檔案中。這個檔案有無限種用途。

今天幾乎你做的每件金融交易─存款、提款、用信用卡或金融卡付帳─都會留下電子紀錄。每個月當你打開你的對帳單,你就可以看到你所留下的足跡,其中包括了地理和金融資訊,例如「01/07/08 32.6 **澳幣 29.10 MOS CAFE SYDNEY NSW; 01/08/08 VIZZVOX INC WY 99.00; 01/12/08 MICROSOFT *ZUNE OFFICE SUPPLY STORE 00877-438-9863 WA 15.00」等。

想像一下把這類紀錄擴展到生命中所有能夠記錄下來的事件,往後的日子裡你可能會想要回憶、檢視或釐清的那些事:你去過什麼地方、怎麼到達的、遇見了誰、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你的生命跡象發生什麼變化、你打給誰、讀了些什麼、寫了些什麼、看到了什麼、拍了什麼照片……這些事情和其他更多事情都可以依時間、地點和其他自然線索,自動地記錄、儲存、索引、編排、相互參照,讓它們易於搜尋和篩選出模式與趨勢。

雖然「完全記憶」所需的大多數科技都已經齊備了─包括了電子郵件、相機、家用攝影機、社群網站、照片與影片管理網站等等─但它們既瑣碎又零散,尚未被整合成單一的工具集,也缺乏共通的介面。目前的電子記憶生態系統相對而言還充滿許多不便:不可攜的資料格式、必須維護成打的密碼和個人檔案、電池不持久、資料分布在裝置和應用程式間。一旦雲端運算與硬體的進展移除這些障礙,電子記憶的體驗將會產生轉變,而「完全記憶」也將會成真。(本文摘自《數位記憶革命》 第一章 願景)

電子記憶企業

「完全記憶」在改變你工作體驗的同時,也會改變其他每個人的工作體驗。有些組織會比其他組織更擅於使用「完全記憶」,這些公司或機構會把辦公室的電子記憶開放給從事類似工作的員工。帶動個人使用電子記憶的風潮同樣也會帶動組識來使用這些新科技,很快地,許多公司就會把內部會議、電子郵件和備忘錄一直到外部活動如銷售、客戶支援和採購的所有東西都保留下來,並 且讓這些資料成為可搜尋且有用的資訊。

有了共通記憶以後,客服部門顯然將會表現的更好。我等不及手機的服務供應商採用這項技術,因為我實在受不了每次都要轉接一大串的客服專員重新敘述一次我的問題,更不用說我提出前一個客服專員建議的要求時,還要面對現在這個的懷疑。下一步是讓整個公司的人都能分享這些記憶。我希望幫我解決無線網路問題的專員,在我的帳單真的有問題時也能接觸到跟付款有關的資訊。我的生命已經花了夠多的時間在等待轉接給電話公司的不同專員上,因為每個部門都不瞭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內容。

機構開始採用電子記憶,是因為數位儲存和通訊讓記錄和檢索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好處多多─特別是在競爭的商業環境。保留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紀錄和交易資料的好處顯而易見。當所有的通訊內容都可以互換時,你不但可以把即時通訊轉換成語音,也可以把聲音轉換成文字來搜尋電子郵件。

每次我打給銀行或保險公司時,自動語音所講的第一句話不是「這通電話將進行錄音以供訓練之用」,就是「這通電話將被錄音以保障您的權益」。涉及股票交易的電話通常會由兩名專員來確認口頭交易的正確性。有些公司,例如哈特佛保險(Hartford Insurance)會將所有的銷售電話和電話中與各個資料庫的互動一起記錄下來,所以他們幾乎可以將完整的互動和相關資料重建出來。往後的幾年內,我們將會看到這類電話被轉換成文字,這樣一來當客戶撥打進來時,就可以讓這些資料顯示在客服代表的螢幕上。

除了通訊以外,存貨追蹤也會變得越來越詳細。就像你預期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會知道你的包裹寄送歷程一樣,建設公司將會知道他們使用的每片石膏板牆(dry wall)的來歷,運動用品製造商也將會知道他們所製作的每副棒球手套從「出生」時間到送上貨架的歷程。

同樣的趨勢也會應用在每樣工具和設備零件上。每樣物品都會擁有獨特的網路識別碼來記錄與追蹤是誰在何時何處使用了它。例如我想銀行早就已經知道哪臺ATM正在使用中,使用時間為何以及使用者是誰;是誰在何時正在維修這些機器也一樣。這種鉅細靡遺的記錄方式將會擴展到幾乎一切事物上:牙醫的鑽子、加油槍、倉庫裡的存貨掃描器、星巴克的濃縮咖啡機。甚至連會議室都可能會保留一份錄音檔而不只是使用紀錄。人們在公共場所之間的移動情形將會受到更廣泛的研究探討。(本文摘自《數位記憶革命》 第四章 工作)。


數位記憶革命──未來生活趨勢與10大商機

高登.貝爾(Gordon Bell)&吉姆.金默(Jim Gemmell)/著;顏誠廷/譯
時報出版
售價:280元 

 

《作者簡介》

高登.貝爾
(Gordon Bell)

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曾任迪吉多電腦(DEC)研發副總裁,也是卡內基美隆大學資科與電機工程的教授。他是美國國家研究教育網路(NREN)創建網際網路的計畫主持人,也是加州山景城電腦歷史博物館的發起人,至少擔任超過百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的顧問與投資者。

吉姆.金默
(Jim Gemmell)

微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研究主題包含個人媒介管理/強化、網真(telepresence)、可靠性群播(reliable multicast),其研究也應用在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8與Bing.com。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