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業界中的各公司的經營範圍,到底有哪些是不需要依賴IT平臺的呢?從需求預測、訂定計劃、接受訂單及訂貨、進出貨、退貨、庫存管理、結帳,要說公司所有經營業務都要仰賴IT,其實也不為過。
有這樣IT基礎的IT平臺(不是應用程式,而是基礎設備)下,在今後會讓流通經營的環境變化,帶來很大的影響。
未跟上協同運作需求的IT平臺
近幾年,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多樣化,偶爾就會被拿出來當做訴求。對於從事流通業界的各公司來說,所謂「只要生產就可以賣得出去,只要便宜就會暢銷的事!」,那已是很久以前的成年往事了。若沒有可以因應激烈需求變化的對策,要在這業界存活下來實在很難。此外,為了因應需求的變化,各公司自己努力當然必要,但是在企業間的協同運作,也就因此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具體來說,「協同運作」就是各企業之間共同擁有需求預測情報、各種計劃情報、最新的銷售情報。另外還有透過庫存情報,藉以控制需求的不確實性風險,謀求供應鏈全體的非效率化來降低成本。而且從製造商到零售商,都同時共有為迎合多樣化的需求去開發各式商品的情報,最後再透過行銷企劃來達到增加銷售額的目的。
雖然,如同剛才所說的那樣,儘管日本流通業界在企業內部有共通的情報,在企業間也能有效率地共有情報,但是再怎麼說,這依舊是有一道隔閡存在。而以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為主的企業間情報共有系統,近幾年的普及率確實有在慢慢提升中。特別是已成為流通業中心的各大企業,都在普遍使用。但還有很多公司採用獨自的編碼系統,因而各公司必須替每個交易對象準備資料,執行沒有效率的工作。
GDS(全球資料同步)可以解決因代碼系統獨自化而產生的效率不彰,也能藉此邁開各企業之間的協同運作的第一步,成為讓人期待的IT平臺。
GDS(全球資料同步)──支援協同運作基礎的IT平臺
所謂GDS是 Global Data Synchronization的縮寫,是為了替商品和事業所的基本資料進行「資料同步化」的系統。歐美各地早已開始著手進行,而日本也正在做準備,希望一步一步地朝正式運作之路邁進。而因著導入GDS系統後,製造商只要更新公司自己的商品和事業所的基本資料,其他的批發商或零售商就可以一起同步使用已更新過的商品基本情報。也就是說,因為使用了GDS,大大削減了之前收集資料所需耗費的成本。並且,就像Global的意思一樣,這意味著不僅是國內企業,即便是跨國際的大企業,也能實現「資料同步化」的目標。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還是僅認為即使用了GDS系統之後,只不過是可以降低維護基本資料所需的成本而已。當然,這也確實是直接點出了GDS的最大優勢。但是,在為了可以實現高度的流通協同運作的前提條件下,GDS的實現還有背後這一層更重大的意義在。
具體來說,GDS平臺將商品基本情報、需求預測情報、各種計劃情報及促銷情報等共有化,還有買、賣雙方共同進行需求預測和庫存補充的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指協同規劃、預測、補貨)為代表的各種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進行以消費者的觀點為基礎的行銷企劃(從商品開發──製造到銷售為止的一連串的流程)的品項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上述種種做法,都是為了要實現協同運作。
在此同時,雖然最近在物流領域中的話題,全都讓價格標籤的識別資料給佔據了,也就是無線個體識別技術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為了可充分享受活用系統的優點,相形之下GDS就更加顯得需要。在RFID中寫入EPC編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產品電子編碼),根據RFID的讀碼器(Reader)所讀取的是什麼樣的情報檢索,也就是把EPC放在GDS的網路上去執行。如果在這時無法正確掌握與EFC相對應的商品資料(商品名、製造商名、尺寸等),那就無法確切掌握被黏貼在RFID上的是什麼東西了。如此一來,自然無法享受到該系統的優點。再者,若能從EPC網站上參閱GDS網,並且能經常藉此瀏覽到最新的商品基本資料,RFID的優點想當然地就能被充分發揮了。
這樣一來,GDS不僅是能降低商品基本資料的一種維護成本而已,它更是成為流通經營改革裡,一個被充滿期待地IT平臺……。
GDS跟住民基本資料網路相似?
那麼,對流通業界的經營有著很大潛在優點的GDS,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結構呢?現在就讓我們來稍微做一些補充。
首先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於二OO二年八月啟動了首次住民基本資料網路(以下簡稱住基網絡)。在住基網路架設之前,各鄉鎮市公所只保有各自的住民基本資料系統。也就是說,如果某個鄉鎮市公所想要參閱另外一個鄉鎮市的戶籍資料,那其實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嚴格地說,凡事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只是一定要透過人工來處理那些麻煩的手續,否則一定無法取得想要參閱的資料。但因為架設住基網路之後,要結合全國各鄉鎮市居民的基本資料,把全國所有的資料統一在政府所指定的機關中的伺服器系統來管理,只要通過認證,不管是哪一個鄉鎮市(嚴格說是要有參加住基網路的鄉鎮市才可以),都可以調閱到另外一個鄉鎮市居民的基本資料。
同理可證,將以上的例子套用在全球流通業界將要實行的基本資料系統GDS上的話,流通業界各公司就好比是住基網路中的每一位居民一樣。當然,「全國唯一的伺服器系統」和「各鄉鎮市的住民基本資料系統」就像是在GDS裡的系統一樣,前者就是「全球註冊」,而後者則為「資料庫」了(圖表2-2)。
全球註冊系統是全世界唯一只有一個,且管理儲存在全世界的多數資料庫中的任何一筆,目前全球性的標準團體GS 1的營運系統,是世界唯一的全球註冊系統,更是在獲得各個標準化團體的認可下,進行營運。
嚴格來說,資料庫與住基網路略有不同。國家和各都道府縣結合為一,這是無法切割的;而為因應各企業之所需的形式,由民間自主性的營運。這在種類方面可分為二種,一種是提供資料的那一方(商品基資料的話是製造商)是上傳資料的 「供給方資料庫(SDP)」,另一種則是資料購買一方(商品基本情報的話批發商、零售商)是可供下載資料的「購買方資料庫(RDP)」。若更詳細地說,住基網路的資料並未存在各居民手中,反而是全部儲存在住基網路系統中。相反的,在GDS網絡系統中,各企業保有商品資料,GDS網絡也是能使各企業同步化的媒介,這點就跟住基網路有所不同(圖表2-4)。但是,資料庫中任何資料的保存都要靠全球註冊系統來管理,還有在各流通企業透過資料庫來取得所需的資料,這點就與住基網路相同了。
在歐美,GDS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如上述內容一般,歐美開始實際運作GDS,可比日本還要來得早。
就流通業各公司來說,在討論GDS對各企業的好處之際,大家也不妨試著來整理一下GDS為何在歐美已經開始正式運作了。
關於全球註冊系統,與其說是因獲得多個的標準化團體認可的GS1全球註冊系統,所以一定可以完全發揮它的特長,更倒不如說是歐美GDS正式化的象徵,這也是以作為資料庫業者為目標的組織,帶來巨額的投資競爭。資料庫與全球註冊系統接續,且以資料庫業者的必要條件為標準(也有進行查證的相關組織)的話,要在全世界設立幾個也沒問題。
當然資料庫業的各公司,對GDS來說不僅只要求最低限度的必要機能,也希望提供獨特的附加價值服務,儘可能地將很多的流通業關係企業的使用者一網打盡。根據歐美各國中,主要以做資料庫業者為目標的組織所帶來的總投資額(至二OO四年末),據估計也已達到三百億日圓之多。
那麼,歐美的各流通公司及各組織是在怎樣的情形下,才會需要投入這麼大量的資金來引進GDS呢?
其實歐美的公司,比日本還早瞭解到協同運作的重要性。從以下的實例,就可證明前面所說的一切。做為實現協同運作基礎的代碼體系的統一和經營模式的制定一路活躍,一九七O年代的UPC(通用產品碼) (Universal Product Code,在美國、加拿大統一的商品代碼系統)、ENA(歐洲商品編碼) (European Article Number,在歐洲各國統一的商品代碼體系)、一九八O年代的EDI、一九九O年的ECR(效率化消費者回應)(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以因應消費者的需求為目的,聯合製造、配送及販賣,謀求流通系統全體的效率化),二OOO年的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協同規劃、預測、補貨)及二OO一年的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即指由販賣者主導的用戶庫存管理系統)等都是代表例子。
同時,近年來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司,在歐美各地運用具有壓倒性競爭力的武器,也就是推動與客戶往來的CPRF和品類管理等的協同運作。而感到有危機感的其他對手公司便因此聯手起來,以「打倒沃爾瑪」做為口號,並設立以實現流通業的協同運作的IT平臺。企業間各種資料交易系統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之間交易的簡稱,是屬於電子商務的一種型態,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訊整合)。其中以WWRE(Worldwide Retail Exchange,全球零售商聯盟)和GNX(Global Net Exchange)為代表,為了實現B2B,實際上已投資將近一千億日圓的資金。
但是說到底,基本資料還是無法維持在最新的資訊上,這使得計劃值和庫存補充量等資料的可靠性降低,因為這樣使B2B陷入無法被善加利用的狀況。於是,也為了不讓一千億日圓的投資化為烏有,所以開始提倡基本資料同步化系統──GDS的必要性。
根據A.T. Kearney 在二OO二年所進行(在世界各國都有據點的管理顧問公司)的調查來看,歐美流通企業經營者中有九七%的業者,均已瞭解基本資料同步化結構的必要性。
也因為這樣,歐美的各大流通公司在還不清楚是否能實現,以及費用的投入能有多少效果可以回收,就一頭栽入對GDS的投資。不過,從A.T. Kearney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對於GDS能否突破現狀,它們還是給予很大寄望。在報告中,既有的UCCNet的註冊系統(也就是現在的GS1註冊系統的前身)擁有進行數百萬商品項目登錄及同步化的能力,使GDS網絡的全球註冊系統能充分發揮作用。而參加GDS的企業,初期雖必須投入一、二億日圓,不過相對的也可以削減一年間內即需耗費數億日圓的成本……,對此,A.T. Kearney提出以上的結論。
如此一來,歐美各國為了實現流通協同運作而跨出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要實現GDS系統。也正因為這樣,讓日本流通業對於企業間協同運作的必要性,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而這更是實現協同運作之時的最大推手。
日本在二OO七年後逐漸普及GDS
接下來,我們再把焦點轉回到日本──為了實現GDS所實施的各種策略的情形。
日本的GDS實際上線運作的準備工作比歐美來得晚,雖沒趕在二OO六年啟動上線,不過已在二OO七年開始正式運作。截至目前為止的準備工作,大都是由經濟產業省主導。從二OO三年開始,花費約三年的時間,歷經各種方法的研討及實驗來證明可行性。
從二OO五年的十一月開始,進行了三個月的實驗證明,以日用雜貨、加工食品、酒類的各業界的主要大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共有六二家公司參加,實際進行模擬運作後再來討論這些運作是否妥當?最後再以實用性為課題做整理等。
到最後,雖然還剩下幾個小小的課題,但還是在預定的二OO七年三月正式啟動。現在的預定表是希望在二OO七年三月的實際運作後,先從日用雜貨、常溫食品、酒類、飲料等領域先開始運作,之後再由化妝品、點心、文具、家電、冷藏、冷凍食品、服飾等領域,一步一步地慢慢擴大。
臨界規模若增加,普及化將會更迅速
觀察日本的行政機關對GDS積極的檢討及實質的政策支援。那麼,作為使用的這一方的流通企業,現況又是如何呢?
在參加驗證的企業中,約有九成的回答是「積極地檢討」(或者已在進行檢討中),或是「有條件下積極地檢討」。確實,在參與驗證時期,多數企業對於GDS雖表示高度的興趣;但參加的企業,大多數是日本主要的大企業!不過在二OO七年以後,GDS在有效的利用範圍內,會被繼續逐漸擴大的可能性將會變高。
主要企業導入GDS是必然的趨勢,這也會給IT販賣商和流通業的非主力企業(中小企業)帶來影響。到目前為止,IT販賣商各自開發商品(獨有原始程式的開發),並依賴著保守的經營模式,在這樣背景下,會成為跨業間協同運作的一大障礙。但是,若大型流通業者能擁有GDS這個共有平臺的話,獨自系統的優越性及必要性一定會降低。因此到現在,還以自家企業的開發程式(獨自原始程式開發)為主的IT販賣商,在面對GDS這個共有平臺的變動時,已經不得不轉移到套裝的軟體上了。
IT販賣商在這方面的這種變化,對中小流通企業也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首先,共通化的GDS平臺一貫化運作的普及是優點,除了能整低成本以外,還可實現和其他流通企業的協同運作環境。反過來說,缺點則是(這個也是優點的反面)趕不上與其他公司協同運作的企業,將會因為喪失競爭力,而不得不從這個流通舞臺上退出……。
如果以這樣的層面來思考,當初也認為能在主要大流通企業中普及的GDS,確實已普及化到某種程度了。這當中也包含了跨越臨界規模階段的中小流通企業,因此,一鼓作氣的普及化是可想而知的事。
GDS普及化,加速流通高度及結構改革
如同前面所敘述的,與其說GDS僅僅是單純的商品基本資料同步化系統,還不如說是跨出實現流通業協同運作的一大步。事實上,歐美方面也是為了實現協同運作這樣大的目標,所以才讓GDS的引進順利推進。
雖然日本起步比歐美晚,但也已經以經濟產業省作為中心,致力進行著在二OO七年啟動GDS。同時在主要的各流通業企業中,也大致積極地進行著研討,因此GDS導入的推進是勢在必行的。而且,對在進行寡占化之後,緊接登場的歐美,和今後將要登場的日本,將會因GDS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就如前面章節的敘述,GDS的直接效果,雖然只表現在必要的基本維修成本的削減。然而,系統高度使用化後,作為企業間情報共有的系統,不僅是商品資料的共有,也實現了需求預測、各種計劃、進出貨物、推銷、庫存、結算等的各式情報的共有,確實成為實現流通業協同運作的IT平臺。到目前為止,為了擴展GDS的使用頻率,在GDS實現後,進行各式的標準商業制度與統一編碼體系,肯定是必要的。不過在高度使用化實現之後,預料將會因系統整合成本而出現瓶頸,導致流通業的水準整合無法進一步拓展,由此可知,降低整合成本跟推動GDS系統,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摘錄整理自第二章)
IT必勝:人潮就是錢潮
野村總合研究所/著
麥雪兒、陳曉菁/譯
寶鼎出版
售價:300元
野村總合研究所
野村總合研究所(NRI;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Ltd.)成立於1965年4月,為日本第一個以智庫型態設立的機構。2007年營業額約為新臺幣900億元,全球員工人數超過五千人,是日本最大的民間諮詢顧問公司,為各界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舉凡政府政策規劃、公司拓展經營;到企業進入新市場的前期評估與方法等諮詢顧問皆為服務範圍。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6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