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為了找一張教學用的圖片,耗了一整晚?不是圖檔太小,放在簡報檔裡不夠清晰,不然就是圖片拍得很漂亮,但要用來向學生解說的細節卻失焦了。好不容易,你找到一張既漂亮又符合教學需求的照片,卻發現這張照片沒有開放授權,還要向攝影者取得授權,相當麻煩。
這接二連三的門檻,讓許多老師放棄自編教材,還是使用書商提供的教學光碟比較方便,但這樣一來,老師也就只能依照套裝內容上課,而無法盡情發揮教學創意和構想。
十年前的某一個深夜,臺中市大明國小社會老師張崴耑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他正在製作關於民俗活動的課堂簡報,卻始終找不到適用的照片,正當他要放棄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民俗活動的網站,裡面收藏了許多漂亮的攝影照片,更令張崴耑感動的是,攝影者在網站上標明:所有照片開放版權,提供給需要的人。感動之餘,張崴耑心底萌生一個想法,為什麼沒有專為老師建置的教學圖庫網站呢?
官方教育單位與教科書廠商確實提供了各種圖片,但很多圖片都打包在單套教案軟體或教學光碟當中,沒有上網公開也不一定提供版權,雖然老師在合理使用的範圍內,可以在課堂上使用這些未開放版權的圖片,但卻難以再將教材公開分享給其他老師。
張崴耑感受到教學圖片資源的封閉,但又不知該如何向官方機構爭取資源,他乾脆自己動手架設一個開放的教學圖庫網站。剛好隔年他被選為臺中縣社會科的專任輔導員,負責支援全縣社會科老師的教學需求,每周上課堂數減少為4至6堂, 其餘時間必須走訪臺中縣的160多間學校,蒐集老師的教學需求,並提出解決方式。
走遍臺灣拍攝鄉土照片,集結為社會教學圖庫
許多社會老師也向張崴耑反應教學圖片匱乏,於是他決定在走訪各校的同時,沿路拍下家鄉的鄉土照片。隨著行跡踏遍臺中縣市,他開始將鏡頭推展至大甲、宜蘭、澎湖、金門、臺北等地,記錄各地的風土民情,並將這些照片上傳到Google Picasa相簿裡,透過網路公開共享,每本相簿都採用創用CC授權,方便使用者再利用。
同樣出身於社會科老師,張崴耑知道任何照片都可能應用於教學現場。因此,凡是他所到之處,幾乎無所不拍。為了讓這些照片未來在教學上方便好用,張崴耑甚至以教學小元件的角度來拍攝照片,例如神岡的雞蛋名產,他不只拍攝盒子不同角度的外觀和內部擺放方式,甚至是單一顆雞蛋的照片都有,盡可能拍攝各種角度,以涵蓋不同教學用途。
「即使是一間廟,我也會從石獅、龍虎堵、櫃檯腳、龍柱、獅座……一路全部拍下來,因為我也不知道哪個地方會派上用場,乾脆全部都拍下來,讓使用者自己決定。」他說。
張崴耑取「社會」的英文諧音「Social」,命名該網站為「搜秀資源網」,目前已累積了1萬4千多張照片,包括水圳、6大老街、機構、民俗節慶、特產、教堂、墳墓、史前遺址等主題,每張照片都添加了主題標籤,方便老師以關鍵字搜尋所需的圖片。老師們可依自己的教學需求,自由將照片組合及裁切為適用的教材。這和過去書商按年級、科別的整套打包作法截然不同。
張崴耑認為,現在網路上的資料量龐大,老師的教學模式不再也不該侷限於包裝好的套裝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每位老師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學需求,所需教材也不同,況且每位老師的教材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與其做一個將資源都包裝好的教案網站,不如做出一整批可用來當作教學小元件的素材,不僅可滿足老師多元的教學需求,未來也不會因課綱調整或教科書改編而不敷使用,如此才能長久經營。
自製教學地圖小元件,讓老師製作多元教材
在搜秀資源網上,除了琳瑯滿目的臺灣鄉土照片,還可以看見張崴耑自己用Painter軟體繪製社會科教學地圖,包括地形圖、交通圖、河流圖、行政區圖與人口圖等,同樣開放給老師自由取用。
一般教科書裡的地圖並非針對特定教學目的所設計,常會在同一張地圖裡呈現太多資訊,好比說同時標示了行政區與地形類別,反而不利於老師從簡至繁地逐步講解方式,也不易在其他教學主題中使用。
張崴耑同樣從教學小元件的角度來思考,何不自己動手繪製出細部分解後的地圖,例如臺中縣市地形圖中有數十條河流,每張圖只標示一條河的上下游或幾條河的組合,第一張只標示大肚溪,第二張則只標示大甲溪,直到最後一張才標示全縣市的河流全貌。無論老師想聚焦於什麼主題,都有對應的地圖可選用,甚至還能以疊圖的方式,組合為不同主題的教材。
既能切割為細節,又能多元組合,這是教學小元件思維最大的好處,在相同主題之下,老師可利用不同地圖,來呈現從簡略到繁複的地圖資訊。不過,有了小元件,接著要看老師怎麼組合,如果老師沒有訂定教學目標,缺乏想對學生說的故事,這些元件仍無法組合為適用的教材。
教學圖庫搭配網路資源,呈現社會萬象
張崴耑自己也經常善用搜秀資源網的素材,來組合出量身打造的簡報教材。讓我們走進張崴耑的社會課,看他如何搭配Wii Remote、藍牙傳輸器及紅外線感應筆自製的電子白板,以及搜秀資源網的素材,來教授臺中地區的地形。
張崴耑先使用Google Earth帶領學生俯瞰實際地形的高低起伏,接著在Google Earth畫面中疊上自製的地圖,逐一解說各地區的地形,每當講解到不同地區,張崴耑還會一併呈現當地的地形景觀照,輔以解說,最後再以地形圖重疊鄉鎮區圖,讓學生察覺地形與鄉鎮界線之間的關聯。
認識了家鄉的地形地表後,張崴耑要帶著學生走進家鄉,認識各地的風土民情。張崴耑開啟一張臺中市大雅區的地圖,逐一導覽各村的人文地理景點,每當來到特別的景點,張崴耑還會連結到搜秀資源網的圖庫,用自己拍的照片,述說當地的故事,學生即使坐在教室,也能走出課本,逛遍家鄉的景點。
除了圖片之外,如果課程內容涉及時下的社會議題,張崴耑還會搭配簡短但渲染效果強烈的新聞影片,激發學生思考與討論。他認為,影片能夠快速引發情感,在短時間內,就能讓學生貼近社會情境,進而體認這些議題的衝擊。
舉例來說,課本裡描述家庭的功能包括生育、經濟、教育、保護與照顧等,學生看了沒感覺,只能硬背下來,於是張崴耑到Youtube影音網站或新聞網站上,找了許多反面角度的新聞影片,讓學生看見欠缺這些家庭功能的單親或貧窮家庭狀況,結果有些學生居然一邊哭,一邊討論,立刻感受到家庭功能的重要。
張崴耑在課堂靈活組合照片、圖片與影片來呈現社會萬象,還將累積了10年的教學資源開放給其他老師,他心中的理念始終不變:學生要學會以多元的角度認識社會,擔任引導者的老師更不能將視野侷限於課本或既定教材,而是要不斷嘗試改進,善用各種教學元件創造出豐富的教材,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看見社會的多樣面貌。
如今這個理念延續著,張崴耑仍會不斷充實搜秀資源網的圖庫與教材,來收藏一段段教學故事,等待其他老師來述說。
搜秀資源網為老師打造教學圖庫
搜秀資源網累積了1萬4千多張照片,多達近百個主題,包括水圳、6大老街、機構、民俗節慶、特產、教堂、墳墓、史前遺址等,以創用CC授權開放版權,讓老師可以運用這些照片作為教學小元件,依需求自由組合為適用的教材。
臺中市大明國小社會老師張崴耑走遍臺灣多處景點,拍攝當地的鄉土照片,並按關鍵字命名和分類,彙整於Google Picasa相簿上,開放給其他老師取用。
除了照片,張崴耑還用Painter軟體自行繪製細部分解後的教學地圖,將一個地區的地圖拆解成不同局部資訊的子地圖,方便老師來呈現從簡略到繁複的資訊,還能透過疊圖組合為其他主題的教材。
結合實地照片與新聞影片打造教材臨場感
在臺中市大明國小社會老師張崴耑的課堂上,可以看見他利用搜秀資源網的照片和地圖,結合Google Earth,讓學生看見家鄉的地形與人文景觀。此外,他還利用新聞影片,帶領學生貼近真實的社會情境。
將自己繪製的地圖重疊於Google Earth的地表畫面,用來解說各地區的地形類別。
教材簡報當中嵌入網址連結,張崴耑按下連結,就能連到搜秀資源網,呈現當地的鄉土照片,搭配張崴耑親自走訪的故事,讓學生如臨現場。
除了地圖與照片之外,張崴耑還會利用簡短但效果強烈的新聞影片,讓學生感受真實社會情境的故事。
相關報導請參考「Super e教師的神奇教學現場」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