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可能認為傳統農林漁牧產業的IT應用相對落後,更別說在當今最熱門的雲端運算應用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實,在這些傳統產業的不少業務範疇中,特別適合發展雲端服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目前農林漁牧產業的最高主管機關,全臺涵蓋60多個所屬機關,業務範圍包山包海,產生的資訊量大且種類繁多,農業體系受到複雜的因子影響,包括自然環境、氣象、土壤、社會經濟條件、交通、人口等,使得農業經營管理方式常因為不同時空、區域而有很大的差異。

尤其在競爭激烈的企業化經營氛圍下,農業靠天吃飯的時代早已過去,當今的農民必須即時掌握多元的資訊,如農產品的市場行情、植物疫情、農產品災損訊息等,才能掌握全臺農業產銷狀況,做出最佳判斷。不過,臺灣以小農經濟為主,難以自行彙整這些資訊,所以農民經常要向主事機關索取這些資訊。

以往各機關雖然掌握了這些資訊,卻沒有整合,各機關自行建立了農產品交易行情站、農情預測、農產品外銷網站等,只是被動地等待使用者前來查詢,卻不會主動推播給使用者,導致這些訊息被埋沒在資訊的汪洋中,難以有效地開放取用。

再加上,農委會所屬機關往往以自己的業務需求開發應用系統,但這些系統彼此沒有跨機關銜接,造成使用者取用這些機關資訊時的屏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主任潘國才表示,現在電子化政府的挑戰不是e化不足,而是e化地太多且太分散了,又缺乏統整機制與共同平臺,導致關鍵資訊被埋沒,反而影響到政府的服務品質。

正因為農產品產銷資訊取得不易,各項農產品在不同產地的即時價格與批發市場行情等動態資訊,往往只有幾家業者有能力即時取得,資訊不透明的結果是,容易影響農民和民眾的權益。

例如,部分水果產地價格偏低,農民獲利不敷成本,可是消費者卻遭中間商層層剝削等事件便層出不窮。

從被動供查詢,改為主動服務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農委會著手建置農業產銷資訊整合平臺,並建立「田邊好幫手」服務,跨機關整合與使用者相關的資訊,同時將這些資訊透過多元的管道主動傳遞到需要的使用者手上,建立起暢通的農業雲端服務。「政府雲端化不同於以往e化與行動化之處在於,政府不再只是被動地等待使用者前來查詢或索取服務,而是有能力主動提供服務。」潘國才說。

原本各單位也會自行發布訊息,但通常只在官網上公告,或透過各區域改良場的電臺進行廣播,卻無法精準地傳遞給每位農民,農民得自行留意並蒐集最新的訊息。有了這套農業產銷資訊整合平臺後,可達到多元訊息、多管道、分眾推播等服務效果,可以依據不同農民的需求,來提供不同類型的資訊。

此平臺會主動向農委會不同的所屬機關擷取最新訊息,例如,向農糧署擷取農產品行情資訊,向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擷取最新的植物疫情。雖然這些訊息來自不同所屬機關,卻能彙整到該平臺,接著該平臺會判斷訊息內容的關鍵字,如屏東、香蕉等,找到需要這個訊息的對象,透過「田邊好幫手」服務,將這些訊息派送給需要的農民。

農民必須先到「田邊好幫手」網站上登記個人資料,來訂閱該服務。農民可選擇需要主動通知的訊息項目之外,還能自行勾選訊息傳遞的方式,包括傳真、電子郵件、簡訊與手機App等。例如,農民可選擇透過簡訊的方式,獲取最新的農產品市場行情,但資訊內容較複雜的農作物產量訊息,則可透過電子郵件取得。如果手邊沒有電腦設備,還可以透過傳真機取得。如此一來,農委會所屬不同機關的IT應用,便能破除機關壁壘,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主動推播服務,達到農業雲端應用的目標。

打造共用平臺,作為雲端應用基礎

早在2007年,農委會便著手規畫這套整合平臺,投入將近4年的時間整合跨機關的應用系統,才推出「田邊好幫手」服務。農委會建置此平臺的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資料編碼與格式不統一的問題。由於各個所屬機關應用系統的建置年代不一、建置廠商也不同,光是農產品編碼序號就不同,當各機關的資料都彙整到同一個平臺時,往往發生有關聯的資料互相矛盾或不一致的狀況,但農委會資訊中心只是資訊單位,沒有權利要求其他單位調整系統或變更原本的作業流程,所以資訊中心只好自行修改編碼方式,逐筆調整成符合農業產銷資訊整合平臺所使用的格式。

另一方面,各機關都共同需要的基礎資料,如全臺灣所有農民的身分、擁有的農地,以及在個別農地上栽種的作物等,幾乎所有系統都會建立這樣的基礎資料,但每個系統只依據各機關的業務需求來記錄資料,而缺乏一個完整的綜整平臺。舉例來說,農田休耕補助系統只記錄種稻農民的基礎資料,產銷班系統只記錄修課農民的基礎資料,農民保險系統也只記錄投保農民的基礎資料,這三套系統都只保有片斷資料。然而,位居中央高層的農委會卻沒有一個可以全面統整全臺灣農民的集中式資料平臺,加上各機關資料內容常有不一致的問題,往往阻礙了農委會做施政決策的速度與正確性,影響對民服務的品質。

為了克服基礎資料片斷且不全面的挑戰,未來,農委會資訊中心打算建置各機關共用的基礎資料庫,作為未來發展各項雲端應用的基礎。這套基礎資料庫將集中建立各機關應用系統都共同需要的基礎資料,讓各機關的系統直接存取該資料庫,將來各機關若要修改資料內容,都能直接在該平臺線上修改,避免各機關資料不一致的窘境,將來農委會要發展更多元的雲端服務時,也不必費盡心力統一資料編碼格式,而能直接取用這套基礎資料庫。「政府要擴大雲端的發展,必須先著手建置這些高共用性的基礎平臺。」潘國才說。

規畫未來農業雲3大構面

展望未來3~5年,農委會資訊中心也規畫了農委會將致力推動的農業雲端服務的發展藍圖,目前農委會已將這份農業雲草案送到行政院研考會審查。依草案內容,農業雲將從一般民眾、農民及農政機構3大面向為出發點,各別提供不同的雲端服務。

在這個草案當中,針對一般民眾,農委會規畫將增添更多農產品的追溯服務及觀光農業服務;針對農民,將提供農委會自行開發的農企業ERP系統,分為單機版與雲端版,雲端版設置於農委會的共用機房,這套ERP系統是農委會參考多家蔬果類農業企業的經營經驗,提供了生產作業、進銷存、人事薪資、財務會計、冷藏庫租賃和農民組織等6大管理模組,讓農民或各地福利社租用,不必自建ERP系統,就能達到企業化經營。

草案中的第三面向則是針對農政機構,將提供農委會及所屬機關共構機房及虛擬主機服務等,以減少各單位軟硬體資源重複購置與維護的工作。另外,還會結合遙測與空照資料,來建立土石流防災應變及農業災損勘災系統,供各單位作為農業災損判定的參考。

 

打造農業產銷資訊整合平臺,破除所屬機關e化壁壘

農委會建置農業產銷資訊整合平臺,並建立「田邊好幫手」服務,跨機關整合與使用者相關的資訊,同時將這些資訊透過不同管道主動傳送到需要的使用者手上,來提供農業雲端服務。資料來源:農委會,2012年5月

(看大圖)

 

農業雲發展藍圖草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規畫了未來3 ∼ 5 年將致力推動的農業雲端服務發展藍圖,目前這份草案已送達研考會審查中。依草案內容,農業雲將從一般民眾、農民及農政機構3 大面向為出發點,各別提供不同的雲端服務。資料來源:農委會,2012年5月

(看大圖)

 

機關小檔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首長:陳保基主任委員

●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37號

● 網址:www.coa.gov.tw

 


相關報導請參考「政府雲,朵朵飄」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