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儘管全球銀行積極投入區塊鏈技術,但要在受高度監管的金融產業中導入區塊鏈應用,取代既有金融業務模式或支付系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連R3聯盟都說要1年的時間才能正式商業化運轉,更難想像臺灣的銀行需要多久醞釀期。不過,提供一站式比特幣交易服務的臺灣新創Maicoin提出新構想,他們看好目前臺灣的支付市場需求,想藉區塊鏈來解決目前支付系統無法跨領域的問題,加速區塊鏈應用在臺落地。
Maicoin開發區塊鏈API,協助國內銀行與商家導入區塊鏈技術應用,目前已與富邦金控合作,預計5月會進一步對外揭露細節。
Maicoin創辦人兼執行長劉世偉表示,他們並非要完全取代現有的金流系統,而是靠區塊鏈來處理跨領域的資訊流,再與既有的金流支付系統整合。概念是將資訊流與金流拆解開來,讓支付系統實現跨領域。
劉世偉表示,區塊鏈技術為點對點架構,不需要單一中心化機構,而這些節點之間也不需要基於互相信任的基礎,便能夠共同運作,這樣的方式很適合臺灣的處境。
打破臺灣原本金流與訊息流整合的中心化架構
臺灣支付市場最大問題是,「大家各做各的,彼此無法互通。」劉世偉解釋,各種錢包之間無法整合,尤其行動支付領域特別明顯,尤其現有金流往往只能單向運行,「這並不合理。」他說,過去五百年來,買賣商方的交易通常有銀行或第三方作為交易中間人,來解決彼此之間的信任問題,而銀行能做的事包括處理訊息流以及錢的保管,但現在大家對銀行的印象卻只有保管錢,忽略了處理訊息流帶來的價值。但這種金流與訊息流整合的作法,往往會走向中心化架構。「過去可行,但能否符合今日需求,值得思考。」他說。
通訊背景出身的劉世偉認為,像遠傳、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各自的用戶可以互相通電話一樣,從IT或通訊角度來看,支付也應該要很簡單。因為紙鈔、電子支付其實也是一種訊息的傳遞,不過是一邊扣錢、一邊加錢,但現在的支付系統卻很複雜,尤其考慮到成本時,中間其實存在很大的斷層,如何在保證安全、合法的前提之下,把兩者的距離拉近,是金融科技新創的機會點。
傳統作法是把金流與資訊流整合在一起,但劉世偉認為,可將既有架構中的資訊流拆解開來,做出許多創新應用,訊息流部分藉由區塊鏈技術來做點對點的資訊交換,產生無數交易後,結算部分由於需透過法定貨幣來完成,因此每天再經由銀行之間做一次結算。
至於現金流還是採用傳統金流系統,商家或消費者要進入區塊鏈進行消費,需到相對應的銀行進行儲值後,才能在區塊鏈上交易,與商家進行交易完成,之後商家再與相對應的銀行來做清算。
對銀行來說,除了既有金流系統之外,需增設另一個與區塊鏈串連的節點,靠媒介來讓消費者儲值後,便能在這整個區塊鏈帳聯網上進行交易,他說,初期導入跟建Email電子郵件伺服器一樣,增設一個閘道器。
Maicoin採用常見的Ethereum區塊鏈協議,打造一套私有區塊鏈,並訂定API,提供給銀行及商家,替商家增設區塊鏈節點。劉世偉表示,銀行的節點較特別,只有銀行能做儲值跟兌現。選擇Ethereum主要是因為它有比較完整寫智慧契約功能,可用Turing-Complete(圖靈完備) Language來處理較複雜的合約內容,更能處理跨領域的政策需求,而比特幣原生是用來處理支付程序,只有簡單的腳本語言。
他認為,區塊鏈可以解決的,首先是這些銀行與商家之間的相容、互通問題,行動支付錢包應該也要能到其他支付服務的合作商家來使用,除此之外,由於區塊鏈原生是雙向協定,架構是點對點所構成的網路關係,理論上要像電子郵件服務一樣彼此互通,且不需透過第三方機構,但是電子郵件不能記帳,區塊鏈可以。
劉世偉認為,比特幣太過開放、民主化,可跨任何國界來使用,無法輕易分辨出所有節點的身分,唯有打造出一個認許制(Permissioned)的網路,才有機會得到政府許可,要讓跨領域,像是物聯網、電信、保險、證券、銀行等機構都可以加入。兩年前臺灣還沒準備好,但是現在已經有機會將區塊鏈放到主流的金流應用上。
Maicoin所設計的架構最上層,其實是政府單位,中間是區塊鏈構成的資訊傳遞網路,下方才是金流平臺。劉世偉表示,Maicoin不是脫離銀行。而是把區塊鏈納入生活場景,找到區塊鏈跟主流金融服務的接合點,不要被現今的金流體系綁死。目前Maicoin也正與銀行、電信業者、零售業等產業尋求合作,他認為,過去大家被自己的思維綁死。希望仿效網路的精神,用通訊的思維,來解決支付的單向且不能跨平臺問題,用區塊鏈解決通訊協定問題,另一方面可串接現有的金流。
Maicoin去年開發出一個比特幣結合新臺幣的錢包MaiWallet,但是當時找不到銀行可以來代管錢,因金流而受阻礙,因此讓他們產生將資金流與資訊流拆解的想法,保留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優勢,把金流與錢的保管交給銀行來處理,中間透過一個介面來串接。
【相關報導請參考「區塊鏈」專題】
熱門新聞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